孫小美
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植物,并不是只有高手才能做的事情。春的百花爭妍,夏的濃郁綠色,秋的碩果累累,冬的萌動暗藏,只要喜歡自然,喜歡植物,即使我們對其知之甚少,都可以隨時出發(f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植物旅行。
植物旅行去哪兒?
植物旅行并不一定要翻山越嶺去遠方。沒有時間走高原、爬高山,我們不妨從身邊開始觀察。小區(qū)的綠化、市區(qū)的公園、近郊的山野,甚至墻腳邊的一叢苔蘚,都可以成為我們觀察的對象。
如果選擇去野外,可以去景區(qū)、森林公園等設施完備的地方。走野路的話,請務必提前了解路線,走一些成熟的戶外線路,或找熟悉的帶路人領路。在野外,需以安全為第一準則,切莫沖動魯莽。有時候,花開在斷崖邊或陡坡上,也請注意腳下,不要因為貪看美麗的花朵而忘記了危險。
如果去遠方看花,請?zhí)崆傲私猱數(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做好攻略。在陌生的地方,更需要向當?shù)厝肆私馇闆r。山區(qū)地形復雜,即使是自然保護區(qū)也充滿了未知,需要找當?shù)氐南驅(qū)贰?/p>
想要尋找特定的植物,就需要了解它的生長環(huán)境,查找其他人拍攝的照片進行比對,提前收集信息。比如,苦苣苔科的植物大多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石壁上,而換錦花則在海邊多見,這些信息,會帶著我們找到這些可愛的生靈。
巧用手冊學習辨識
植物不會說話,我們觀察植物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就算是植物學者也不例外。由于植物的種類實在是多,如何分辨成了困擾每個人的難事!在外出觀察植物之前,我們可先做一些資料準備,比如選擇一本適合當?shù)貓D文并茂的觀花手冊。圖文并茂的觀花手冊對于新手來說,相當于一本淺顯易懂的“尋寶秘笈”??床欢願W的專業(yè)術語,咱先來對對圖、找找花。
如果是園林綠化植物,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介紹園林花卉的書籍,比如徐曄春老師的《4000種觀賞植物原色圖鑒》《經(jīng)典觀賞花卉圖鑒:1200種花卉品鑒金典》《觀葉觀果植物1000種經(jīng)典圖鑒》等書籍。
至于野生植物,可以先選擇自己所在地域的野花書籍進行日常的學習觀察、對比練習。如《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叢書有山東冊、古田山冊,分別介紹了山東和浙江一帶的植物。我的野花啟蒙書是汪勁武先生的《常見野花》,主要介紹華北地區(qū)的野生花卉,當時翻了又翻,使我至今仍然對華北植物比較熟悉。
在即將遠行開始一場觀花之旅前,我們也可以選擇一本介紹當?shù)刂参锏臅?,方便出發(fā)前先了解當?shù)氐闹参锓N類,在旅途中隨時比對辨認。所以這樣的書籍需要小巧便攜。最近出版的《中國野外觀花系列》有華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七本手冊,涵蓋了中國野花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另外,像《峨眉山植物觀賞手冊》這樣針對局部區(qū)域的植物手冊,由于縮小了查找范圍,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必要的戶外裝備
許多美麗特別的野花,都生長在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山林中。去探訪這些美麗的生靈,需要深入山野,所以尋花就是個強度不小的戶外運動。做一個看花的“野人”,需要一定的體能以及基本的戶外常識,還得準備一些必要的戶外裝備,包括:
? 舒適合腳的登山鞋,最好有防滑、防水功能;
? 登山杖,如果沒有帶,也可以在山上找合適的替代品,登山杖不僅能幫助人們走過難走的路面,更可以在下山時緩解人的膝蓋壓力,保護膝蓋;
? 適合運動的服裝,比如去高原最好穿著既防水防風且能御寒的沖鋒衣褲,而夏季出汗多,我們盡量穿著透氣快干的戶外服裝;
? 帽子,帽子可以在戶外遮陽擋風,也可以避免被樹枝扎到頭、被掉落蟲蟻噬咬,有些帽子有后脖的圍布,效果更好;
? 其他如手電筒、護膝、能夠快速補充能量的食物、充足的水(炎熱季節(jié)最好帶運動飲料或者淡鹽水),這些也都是必要的。
注意采集標本或存照
記錄植物旅行中的收獲,可以用采集標本或拍攝照片的方式。由于標本采集需要專業(yè)方法和器材,而且會傷及植物,如果非科研需求,我們并不推薦。且如今,隨手拍攝植物非常方便。
給植物存照,我們推薦使用微距鏡頭,可以準確對焦植物的細小部位,當然,就算一般人手里都有的普通卡片機,也會有微距功能。其次,在拍攝植物時,為了后期鑒定方便,要盡可能多拍攝各部位的細節(jié),而不只是拍攝花朵的大頭照。比較嚴謹?shù)呐臄z方法是:先拍一張整株株型照和生境照,然后再拍攝各部位的特寫,抓住鑒定特征。例如,對于很難鑒別的杜鵑花屬植物來說,其葉背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鑒定標準,所以我們要記得將葉背也拍攝下來。再如,很多龍膽科植物的萼片和花瓣背面是重要的鑒定依據(jù),所以記得一定要拍攝花朵的背面。
及時整理收獲
植物旅行歸來,肯定攢了一堆旅行收獲——植物照。許多植物我們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甚至連大致的分類歸屬也沒有定論。這時,我們就需要進行專業(yè)鑒定??梢宰约翰殚喼参镏?,也可以咨詢其他植物愛好者、植物專家。我習慣先根據(jù)行程整理照片文件夾,再根據(jù)科、屬、種把植物照分門別類,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對植物分類的熟悉度,更好地謀劃下一次植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