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鳳琴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面向新世紀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
段鳳琴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當前,面向新世紀,高校聲樂教學面臨著新的教學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新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聲樂課堂,則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在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策略,供高校聲樂教師參考借鑒。以期通過筆者努力,找到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新世紀;高校教育;聲樂教學;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愈演愈烈,人才市場對畢業(yè)生的綜合水平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因此,過去我們在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用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時代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加快研究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和進步的步伐,實施高校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已經刻不容緩。對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特別重視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高校聲樂基本教學理論的普遍缺失
實際上,不少的高校聲樂教師和教研組在安排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都沒有給予基本理論教學足夠的重視。由于高校教師往往必須承擔學生考試以及升學的壓力,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出現太過重視教學聲樂專業(yè)知識的情況,但是對于一部分同樣重要的理論知識,很多教師報以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如果長期處在這種錯誤的教學方法之下,會嚴重影響學生聲樂學習的效果。我們知道,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這兩者都能夠在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產生重要的推進作用,如果單純地重視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忽視對理論知識的教育,一定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延緩學生的聲樂素質的提高進度,妨礙學生素質的綜合進步。
(二)高校聲樂教師素質沒有達到相關要求
聲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水平,直接決定著其開展教學活動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否。作為一名高校聲樂教師,應當具備足夠扎實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對學生進行深入教育的過程中實現高效的教學。另外,教師自身還應是一名優(yōu)秀的歌唱家,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榜樣的作用,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為學生提供中肯可行的意見,幫助學生跨過困難,順利完成學業(yè)。
在我們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滿足我國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全過程中,我國已展開了涵蓋多個方面的教育改革活動,同時,國家還要求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進行得到全面的教育。聲樂教學作為現階段高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各大高校落實國家進行素質教育號召的可行途徑之一。
(一)理清教學目的,設定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目標
作為一名合格的聲樂教師,我們應在深刻認識到素質教育真正含義的基礎上,有創(chuàng)新意識地在課堂的進行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還可以增設新的教學目標。由于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目標往往過度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聲樂教學,注重加深聲樂教學的專業(yè)深度,卻經常忽略聲樂教育和其他學科之間的和諧共進。但是由于掌握單一技能的高校畢業(yè)人才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聲樂教師應當在聲樂教學體系中,設立多個方面的新型教學目標,把聲樂教學的技巧和理論兩方面協(xié)調起來,實現聲樂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發(fā)展、共同進步。比如教師在實際的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聲樂教學與舞蹈、藝術體操、詩歌朗誦等課程進行結合,從而多角度地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二)提升教師素質,改善師生關系
對于傳統(tǒng)的聲樂課堂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說一不二的重要角色。教師是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的評判者,同時還是教學過程的掌控者,甚至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之下的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消磨了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不到發(fā)展的空間,其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和提升,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很難體會到學習聲樂的快樂。這種教學,不僅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國目前大力號召的的素質教育觀念。因此,高校以及高校教師如果想提高本校聲樂教學的質量,首先應從提高教師素質入手,組建一支青春積極、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進步的聲樂教師隊伍。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信息的改朝換代,高校聲樂教師應當盡早對聲樂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深刻透徹的反思。此外,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貫徹落實,高校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課堂改革已經逐步深入教師的心中。要想實現這種新式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師轉變以教師講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yōu)橐詫W生學習為中心的新式聲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過去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向新式的自主型學習轉變。同時,新型的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具備扎實的聲樂知識以及教學技能。此外,教師應當學著去欣賞自己的學生,積極開發(fā)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途徑,在教學中達到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三)開展啟發(fā)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空間
把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加快打造氛圍融洽的聲樂課堂課堂,早已成為實實現創(chuàng)新要求下聲樂教學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要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一些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課堂內容的制定者,應當考慮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具體可包括探究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以及實踐教學法等先進可行的教學方法,起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采取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的目的。此外,教師也應當正確地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和正常的學習歷程。因為不同學生的發(fā)聲器官的構造會存在細微的不同之處,所以學生在歌唱過程中的發(fā)音狀態(tài)也會產出差異。因而,教師必須根據每個名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引導方案,耐心地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科學高效的發(fā)聲方法,意識到并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勢,最終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唱法,體現出自己的獨到之處。同時,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從身邊的人、事、物等入手,學會從生活中進行聲樂學習。如,在進行聲樂訓練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一些如“吸氣”、“哈欠”、“支點”、“聞花”等詞語,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去做、去感覺到的動作,把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點滴知識有效地融入聲樂練習中,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到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不斷更新和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實現全方位教學
由于現階段的科學技術處在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中,聲樂教育的方法也應當緊跟時代進步的腳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再能夠滿足當前聲樂教學的需要。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fā)展空間的過程中,應當及時加入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首先,結合現代教學信息化不斷深入的前提條件,教師必須學會利用結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和實際的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使用聲像結合的方法,帶領學生共同欣賞民族歌曲《帕米爾,我的家鄉(xiāng)多么美》,學生在把影像與樂曲兩者結合起來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勞動人民優(yōu)美的歌聲穿透云層,沖向遼闊的天空,隨風飄揚。該歌曲具有優(yōu)美熱情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在展示新疆人民風土人情的同時,也體現出當地人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以及對邊防戰(zhàn)士的贊美之情。在這種結合了現代教學手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之余,其視聽感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滿足,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感受到發(fā)自內心地快樂,學生才會充滿學習動力,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當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為聲樂教學增添一些新的趣味,教師可以考慮在班級或年級范圍內,舉辦一些小型聲樂演唱比賽,參加社會實踐性的演出,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加強自己的聲樂演唱能力,同時也能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者、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新型學習模式。
總而言之,高校聲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進步對高校教學提出的的要求,也是國家號召的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要求,還是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升的要求。它不僅是一個熱門的研究發(fā)展課題,還是一個需要付諸努力的任務。因此,在進行聲樂教學改的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循序漸進,不能過于急躁,同時對教學改革報以高度的熱情、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深入思考,研究出高校聲樂教學的新模式,相信我們一定會迎來聲樂教學的新場面。
[1]喬愛玲.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2).
[2]劉佳.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J].北方音樂,2015(6).
[3]莊晶. 淺談音樂聲樂教學改革[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5).
[4]張浩.關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音樂大觀, 2014(2).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