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 繪
佛教講“信、解、行、證”,如果沒有信,其他都談不上。在這個時代,學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傷害。不過,傷害我們信心的不是外界,往往是我們自己。信心是一棵樹,我們要養(yǎng)護它、保護它。其實,佛法的全部就是信,最高的智慧也是信,到了這個程度,信和智、信和心就是一個了。
心在哪里?心無處不在,信也無處不在。信無處不在時,你就放下了。但這是口頭禪,我并沒受用到。只有信能引導(dǎo)我們通向這里。那信是什么?信還是手,佛法是財寶,如果沒有手,財寶給你,你就得不到。信是個管道,如果沒這管道,佛菩薩的加持法流就流不到我們的生命中。
在修行路上,傷害信心的有兩大煩惱:一是嗔恨心,二是傲慢心。我在五臺山閉關(guān)中體會到,“嗔、慢”這兩個心所就像江洋大盜,把我們信的法財,潛移默化地劫奪走。嗔心首要受傷的就是信。如果你經(jīng)常起嗔恨心,就會發(fā)現(xiàn)怎么現(xiàn)在拜佛的感覺不像以前了?誦經(jīng)的感覺不像以前了?因為嗔恨心傷害了你的信、損害了心中的法財。
我們心中的法財有七個:信、戒、慚、愧、思、聞、慧。如果前四個善根受了傷害,后三個就沒有了?!洞蟪怂姆ń?jīng)》里講:“寧舍命難,要修安忍,不要嗔恨?!边@里的“安忍”不只是說不嗔恨,還包括天氣不好要忍耐,吃的不好要忍耐,穿的不好要忍耐……那慢心呢,就更難防范。我閉關(guān)時,受了一次風,比較嚴重。后來我反省,這次受風就是慢心造成的。我平時一個人在屋子里,但有幾種情況要出來:一是上洗手間,二是吃飯,三是每半月要誦戒。誦戒,我可以請假,但人本就不多,我不去會受影響。通常,我們是打板后在大殿外集眾等候。那天我很早就去了,天很冷,大家都穿了靴子,我卻穿著單鞋。護關(guān)師父提醒我:“這么冷,你不換鞋?”那時,我生出輕慢心:這個冷能把我怎樣?沒事。意思是說,只要是明海就沒事。這就是傲慢,怎么你就沒事呢?你也是人,就不怕冷嗎?這就是長期積累的慢心,輕狂。結(jié)果站了幾分鐘,風寒就從腳進入了身體。這對閉關(guān)來說就是障礙,而這種障礙是從心里來的。煩惱心里最重要的兩個就是嗔、慢。慢心比較微細。釋迦牟尼佛讓我們修普敬一切,就是恭敬一切!修恭敬一切,我的慢心就會減弱,我執(zhí)就會減弱。
恭敬心修不好,就會影響信。你的信受了影響,得不到受用,就會生起疑。懷疑之后一定就是謗,謗法,謗三寶。謗三寶之后,就是地獄。由信到不信,由不信到疑,由疑到謗,由謗再到地獄里去。
那怎么保護信心呢?我希望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修行人要實行信息簡樸化,就是把信息最大量地減少。我們現(xiàn)在吸收信息的渠道太多,手機、電腦、廣告、電視、報紙、小道消息……在我們還沒有禪定力的情況下,這些信息令心散亂。因為人的心是這樣,有些信息你從不知道到知道很容易,但當你知道了,想恢復(fù)到原來就難了。比如有個信息可能對你的信心有傷害,你知道了,想忘掉它,也許能做到,但很多時候做不到,即使暫時忘了,在內(nèi)心深處還會翻出來。所以我們要簡樸。
那天,我在閉關(guān)中心,沒帶手機。有人把給我的短息發(fā)給了護關(guān)師父,我讓他幫我回,他答:“我不會發(fā)?!蔽艺f:“太好了,你就一直這樣,絕對成道。”我很羨慕他不會發(fā)短信,因為我會,可我現(xiàn)在想變成不會發(fā)短信的人行嗎?很難。記得上大學時,若聽說誰會計算機,哎呀,高!因為那時會計算機的人很少,后來就越來越傻瓜化。所以由不會到會,在這個社會很容易。我們修行人在這個潮流中,要保持高度警覺,如果對這些沒有覺照和防范,就會被操控。信心,太重要了,要保護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