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
“井”字形大班課討論法在臨床醫(yī)學五年制醫(yī)學免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①
楊霞陳戩郭玲倪兵吳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重慶400038)
①本文受《生命科學綜合》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優(yōu)質課程建設項目(2015年)、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No.IRT1052)資助。
“三明治”教學方法是英國在十九世紀針對小班課教學提出來的“實踐-學習-實踐”模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以自學、小組討論、交叉討論學習、小組匯報的形式來進行,該方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限定時間內高效地自學、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表述能力,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至今一直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青睞并且廣泛運用[1,2]。大班課由于人數很多,學生不方便交換座位,只能夠進行前后左右的討論,對于交叉式的討論沒有辦法實施,所以無法將“三明治”教學法運用于大班課的教學。一直以來,對于大班課的教學大部分都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沒有較好實施的討論式教學法,但是針對《醫(yī)學免疫學》課程學習中一些抽象難理解的章節(jié),比如“補體”章節(jié),大部分學生在課前基本上都沒有預習,課前也沒有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傳統“講授法”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往往不好,常常都是老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對于“補體的概念、分類還能理解,而對于補體成分的命名、補體三條途徑的活化等”內容的學習多半都是聽得云里霧里了,若學生在課堂后沒有及時的復習并消化相關的知識點,會漸漸喪失對《醫(yī)學免疫學》的學習興趣[3]。本教學組以“三明治”教學法為基礎,在大班課的教學中采用“井”字形討論方法嘗試對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改革,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學生的喜愛,現將教學方法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抽取第三軍醫(yī)大學臨床醫(yī)學本科五年制2013級、2014級、2015級大二春季學期學習《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學生,每年均以隊別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講授法”教學法教學)及實驗組(“井”字形討論教學法教學),每組學生人數均在160名以上,連續(xù)觀察3年,總學生人數為1 087名,其中實驗組學生共512名,對照組學生共575名。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均為統一參加高考,達到國家劃線標準擇優(yōu)錄取的學生,且上學期期末考試主修課程的平均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未列),具有可比性。
1.2“井”字形教學方法對照組學生接受教師傳統“講授法”進行《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授課,實驗組學生接受教師“井”字形大班課討論教學法進行《醫(yī)學免疫學》課程的學習,結合“三明治”教學法,通過教師引入教學背景知識、“井”字形大班課討論、小組匯報、“金魚缸討論”、總結等五個階段完成學習。
1.2.1引入教學背景知識以《醫(yī)學免疫學》課程中《補體》章節(jié)的學習為例,實驗組教師用15 min進行簡單的導課,引入補體發(fā)現的經典實驗、補體的概念、補體的組成成分、補體的命名、補體的理化性質等知識點;然后布置學生學習目標及問題(四個問題);學生帶著各自小組的問題進行自學及查閱資料(10 min)。
1.2.2“井”字形小組討論“井”字形第一輪小組討論分組:由于教師安排有四個問題,所以學生應該分成四個小組,學生以座位的橫排為單位分成四組,即座位的第1橫排為第一組,座位的第2橫排為第二組,座位的第3橫排為第三組,座位的第4橫排為第四組,座位的第5橫排為第一組,座位的第6橫排為第二組,座位的第7橫排為第三組,座位的第8橫排為第四組;座位的第9橫排為第一組......以此類推的方法進行分組,分組類似于“井”字形的二橫線。學生準備就緒后,以一橫排為組,以一人為中心左右位置的2~3人進行小組討論(10 min)。
“井”字形第二輪小組討論分組:第一輪小組討論結束之后,緊接著是第二輪交叉學習討論,學生按照座位縱向,即以中間學生為中心,前后相鄰座位的四名學生進行討論,中間座位的同學組織,分組類似于“井”字形的二豎線。每位同學都帶著四個問題的答案,每位同學分別向小組的其他成員介紹第一輪的討論結果(10 min)。
1.2.3小結匯報二輪討論完成后,教師隨機抽取學生進行總結回答,或是由小組成員推選出對所討論問題掌握最為準確、知識點歸納能力最強,語言表述能力最強的學生對自己小組負責討論的內容進行匯總,由于相同組的成員分散在大教室的不同位置,小組內成員沒有共同討論問題的條件,所以允許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及其他小組成員對該問題進行更正錯誤及補充闡述(15 min)。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糾正學生理解錯誤及不清楚的知識點(10 min)。
1.2.4“金魚缸式討論”教師闡述臨床病例,學生以補體章節(jié)學習的內容進行臨床病例“金魚缸式討論”,學生總結病例答案,其余同學補充(10 min)。
1.2.5總結教師對本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總結,并且補充一些討論中未涉及到的知識點的學習(25 min)。教師答疑(10 min)。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分,并將成績記為平時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課堂結束之前教師提出典型案例,要求學生結合本章節(jié)的知識點撰寫案例分析報告(5 min)。
1.3統計學處理統計結果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傳統的“講授法”與“井”字形討論法學生理論成績比較學生成績見表1,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井”字形討論教學法教學)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實驗成績、平時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講授法”教學法教學)學生(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總成績比較(n=1 087)
Tab.1Compared with total score of control and experiment students (n=1 087)
2.2傳統的“講授法”與“井”字形討論法學生教學效果反饋情況實驗組90%以上的學生表明“井”字形討論教學法教學能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高效地自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小組討論階段能更有效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知識點的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氣氛更活躍,知識點的掌握更牢固。“討論式”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死記知識為主動識記[4]。更重要的是它還在有限的時間和課堂環(huán)境下,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同學之間多方面思維的碰撞,讓同學能更有效的獲取知識及分享學習心得體會,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歸納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照組學生接受的是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60%的學生表明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鍛煉及提高。
3討論
“三明治”教學法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內容;此外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及總結發(fā)言等,更為個性地發(fā)現每組或每個同學的知識弱點,針對該弱點教師通過正確的專業(yè)指導,可以起到更個性化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各方面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鍛煉[5,6]。該教學法至發(fā)表以來一直受到我國高校教學工作者的青睞,確實有傳統教學法無法達到的優(yōu)勢。但是“三明治”教學法由于學生要形成討論小組,交換座位進行交叉討論,只存在于小班課的教學,大班課由于人數太多而不能有效實施討論,在教學中一直沒有較好的討論教學法的報道,“井”字形討論法能填補大班課討論教學法的空白。由于免疫學課程的學習往往比較抽象,學生比較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一定的討論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確實在本課題組研究大班課討論法的三年的實踐結果也充分證明,“井”字形討論法在大班課的教學中能達到傳統講授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但是“井”字形大班課討論方法也存在下列的局限性,如①同一小組內的成員太分散,第一輪討論時不能有效整合
全組成員的意見;②列舉的問題不能太多,否則在第二輪的時候討論成員內部不能實施有效的討論;③由于學生的座位相對固定,學生進行討論容易受臨近座位的同學的影響等等??偠灾?,“井”字形大班課的討論法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我相信通過幾代教學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一定能揚長避短、不斷進步為大班課提供更有效的教學討論法。
參考文獻:
[1]彭巧君,辛麗萍,陳瑛瑛.“三明治”教學法在護理本科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1(1):25-26.
[2]王熠釗,黃曉琳,許濤.“三明治”教學法在康復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6):568-570.
[3]田易,楊霞,倪兵,等.軍隊醫(yī)學院校本科生醫(yī)學免疫學教學體會[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1):124-125,130.
[4]唐云紅.論大班教學條件下“原理”課中“有效”討論的形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9(11):200-202.
[5]潘博,王?,B,趙峻,等.三明治教學法及其外科解剖學教案示例[J].協和醫(yī)學雜志,2013,4(4):467-470.
[6]姜大朋,李昭鑄,張玉波,等.“三明治”教學法在小兒外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11:107-108
[收稿2015-09-20修回2015-10-16]
(編輯倪鵬)
作者簡介:楊霞(1979年-),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方面研究,E-mail:oceanyx@126.com。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484X(2016)02-0256-03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6.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