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裕本
(江蘇南通市青年東路39號西樓102室,226007)
割蜜利器—蜜梳
秦裕本
(江蘇南通市青年東路39號西樓102室,226007)
過去的割蜜操作基本上都是采用割蜜刀將蜂房的一小部分房壁和蠟蓋一起削掉,這對蜂房損傷很大,增加了恢復(fù)蜂巢的難度和工作量,也增加了蜂蜜的消耗。其實蜂房中所儲存的蜂蜜是流體,只要將房蓋劃破搖蜜時蜂蜜就會全部流出,并不定要將房蓋削掉,造成蜂蠟多余的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發(fā)明了一種蜜梳現(xiàn)將蜜梳的工作原理構(gòu)造和使用效果介紹如下:
工蜂每分泌1 kg蜂蠟就需消耗3.5 kg蜂蜜,能夠減少蜂蠟消耗的措施,也是增產(chǎn)節(jié)約蜂蜜的措施,用蜜梳劃開房蓋對蜂房破壞極小,有利于蜂蜜增產(chǎn)。
中蜂蜂房小于意蜂蜂房,蜂房兩壁間距為4.8 mm,要想在劃開蜂房時保證每個蜂房都能被劃破,小刀片的間距必須小于4.8 mm,筆者選用4.0 mm間距,以保證劃割時每個蜂房都能有1~2個裂隙,搖蜜時蜂蜜能全部流出。
蜜梳的長度為10.4 cm,是根據(jù)我國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意蜂標準巢框高度近20 cm而定,以保證來回一次就可將巢脾一面的儲蜜蜂房基本劃到。長度10.4 cm蜜梳劃切比較容易,用力較小便于操作。
為了減輕對蜂巢的破壞和減少操作阻力,蜜梳的小刀片當然是越薄越好。但越薄強度就越小,蜜梳的梳齒就易變形損壞。筆者考慮到兩方面因素,曾用厚度0.1~0.6 mm的不銹鋼薄板實驗,以厚度0.4 mm,質(zhì)地較硬的不銹鋼薄板為好。
蜜梳由長10.4 cm,寬6 cm,厚0.4 mm的不銹鋼薄板制成。梳齒由長20 mm,寬4 mm的錐尖形小刀片構(gòu)成。小刀片間距4 mm垂直于梳平面,共26片。
割蜜時將蜜梳成銳角地壓入蜜脾2~3 mm深。順手從巢脾一邊向下拖行,到底再反轉(zhuǎn)成銳角在蜜脾的另一邊向上拖行,對蜜脾不平的低洼處或劃入深度不夠的地方再行補充點劃。劃蜜過程中蠟渣有時會堵住刀片間隙,影響后續(xù)操作,這時可將梳齒在巢框的框梁上擦去蠟渣繼續(xù)工作。操作時偶有個別小刀片觸及硬物變形,使用后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復(fù)位。
中蜂的巢脾基本上是子脾和蜜脾同在一個巢脾上,割蜜時只需將蜜脾劃開,加上巢脾表面高低不平,這給割蜜帶來很多麻煩。割蜜的速度很慢,割一個巢脾兩面需6分鐘,而用蜜梳劃蜜僅需50秒,速度加快,效率很高。用割蜜刀割蜜對蜂巢破壞很大,損失蜂蠟很多。每割一個Q—77型框巢脾可平均收蜜1.33 kg,就會產(chǎn)生50 g蠟渣(吊濾24小時后的平均重量),而用蜜梳劃蜜每個巢脾的平均蠟渣重為17.8 g(吊濾24小時)。也就是說割蜜刀割蜜產(chǎn)生的蠟渣比用蜜梳劃蜜產(chǎn)生的蠟渣增加了近兩倍的重量,工蜂還需要兩倍的時間,體力和蜂蜜消耗才能修復(fù)蜂巢,對蜂群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蜜梳劃蜜蜂蜜中混有的蠟屑很少較細碎,粗蜜很容易過濾。一次搖取15 kg粗蜜,只需用20分鐘就可以將蜜基本過濾出,而不是像用割蜜刀割蜜,粗蜜過濾得花幾個小時。
筆者發(fā)明了蜜梳后,請教了國內(nèi)蜂業(yè)有關(guān)專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已有廠家生產(chǎn)銷售兩種基本相似的蜜叉,有人亦稱蜜鏟。
筆者購回兩只進行對比研究,以免發(fā)生技術(shù)上的重復(fù)。蜜叉是采用平行成排的針狀叉齒,針是用直徑1.6 mm的不銹鋼絲制成,針尖都有5 mm長的針錐,操作時是靠針尖壓入巢脾拖行劃開房蓋。但是蜜脾的表面通常并不平整,且有一定的高度變化。因此要把所有的蜜脾房蓋都劃破,針尖必須壓入3~4 mm或更深的深度。這時針錐與蜂房房蓋的接觸部位的直徑已經(jīng)增加到0.96~1.28 mm甚至更多,劃蜜的阻力也將增加幾倍。
為了增加劃開房蓋的力量,蜜叉還設(shè)計了長13 cm的手柄,以杠桿加力才能將7 cm寬的叉齒深入巢房劃開房蓋,同時也大量破壞了房壁,損失的蜂蠟也很多。而蜜梳的梳齒是用0.4 mm厚的刀片切入拖行劃割,隨著刀片深入巢房,梳齒與巢蜜房蓋,房壁的接觸面積變化較少,切割阻力增加很小,蜜梳操作不用手柄也可用10.4 cm寬的梳齒刀片將蠟蓋劃開,操作較為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