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畜牧獸醫(yī)服務(wù)中心,743300)
和解法在獸醫(yī)臨床上的應(yīng)用
殷春芳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畜牧獸醫(yī)服務(wù)中心,743300)
“和解法”是利用藥物的疏通、和解作用,以消除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寒熱往來、胸部兩脅發(fā)脹不舒暢等。
和解法常用于少陽病,證見邪氣未除,正氣已虛,病邪由腠理入侵,結(jié)于膽腑,邪正分爭于表里之間,氣機(jī)不暢,升降不利。癥見寒熱往來,默默不欲飲食,咽干。
代表方劑為小柴胡湯(柴胡、黃芩、黨參、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棗)。
病例:2015年3月20日,平襄鎮(zhèn)溫泉村王某家驢,主訴:自家驢已不吃草、不飲水1天,邀診。診見,患驢被毛逆立,不時有寒顫,舌苔薄黃,脈弦。診為少陽病,擬方如下:柴胡30g、半夏15g、黨參40g、生姜20g、甘草15g、大棗30枚、黃芩25g、山楂60g、麥芽60g、雞內(nèi)金25g,煎服,1日1劑,2劑愈。方中柴胡味苦性平微寒,用于感冒發(fā)熱,常與葛根通用;黃芩味苦性寒,應(yīng)用清熱治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咳嗽,吐黃痰。
體會:若太陽少陽合病者,兼用汗法,用柴胡桂枝湯;少陽陽明合病者,兼用下法,用大柴胡湯。
2.1病例1:2015年2月3日,平襄鎮(zhèn)宋堡村李某家驢,以腹脹不吃草、不飲水邀診,主訴:自家驢性情急躁,易怒,動不動踢人。于2015年2月1日,踢人后主人用鞭抽打。第二天發(fā)現(xiàn)腹脹,且不思飲食。腹脹按之不堅,肋下脹滿,小便引少,舌苔白膩,脈弦。
診斷分析:由于肝氣郁滯,脾逆不健,溫陽中焦,濁氣充塞,故腹脹不堅。肝失條達(dá),絡(luò)氣痹阻,故腹下脹滿疼痛。氣滯中滿,脾胃運(yùn)化失職,故食少易脹。嚼氣不適,氣壅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稀少。脈弦,舌苔白膩,為肝氣郁濕陽之家,本證失治或誤治,濕邪可熱化或寒化。
治法:疏肝理氣,行濕散滿。
方藥:柴胡疏肝湯或胃苓湯加減,如肋下脹滿疼較重,胸悶氣短,脈弦,肝氣瘀滯為重者,可用柴胡疏肝湯。方中以柴胡、枳殼、赤芍、川芎、香附加郁金、川楝子、青皮,以疏肝解郁為主;陳皮、甘草順氣和中,如苔膩薄黃,口干而苦,脈弦數(shù),氣郁化熱者可加丹皮、梔子;化熱傷陰者,可加首烏、枸杞、女貞子、白芍等滋陰之品。面青舌紫,脈弦澀氣滯血瘀者,可加延胡索、莪術(shù)、丹參等活血化瘀之品,小便短少,可加茯苓,澤瀉等利水藥物。
如食少腹脹甚,小便短少,舌苔膩,質(zhì)淡體腫,脈弦滑,脾虛濕阻為主者,可用胃苓湯。方中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健脾利濕;桂枝辛溫通陽,助膀胱之氣化而增強(qiáng)利水之力。蒼術(shù)、陳皮、厚樸辛濕散滿,如舌苔黃膩,口苦而不欲飲,小便短赤,脈弦滑而數(shù),濕阻化熱者,此方可去桂枝,加梔子、茵陳等以清熱燥濕;如精神困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質(zhì)淡體胖,脈緩,寒濕偏重者,上方可加干姜、砂仁等以增強(qiáng)溫陽化濕之力。
2.2病例2:急慢性胃腸炎,擬方如下:蒼術(shù)30g、豬苓25g、茯苓24g、澤瀉30g、厚樸25g、陳皮30g、白術(shù)24g、建曲50g、甘草15g。
加減:有外感表證,加桂枝、柴胡,或荊芥;傷食積滯,加山楂、麥芽,重者加枳實(shí)、檳榔;熱瀉加葛根、黃芩、黃連;濕重加藿香、砂仁;脾胃虛寒加黨參、附子、干姜;久瀉不止加黨參、黃芪、訶子;水瀉不止加車前子、炒薏苡仁、木瓜。
結(jié)語:使用和解法時應(yīng)注意;病邪在表,或已入里而有燥渴,就不應(yīng)使用,因此,和解法既不能用得過早,也不能用得過晚,應(yīng)在見到半表半里證時才用。
S853.23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B
1003-8655(2016)03-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