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麗 馮先霞 魏玉霞
(項城市中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項城 466200)
?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體會
喬 麗 馮先霞 魏玉霞
(項城市中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項城 4662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按疾病護理常規(guī)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防止再出血、腦血管痙攣、腦積水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果 通過防治再出血、嚴密觀察病情、防治腦血管痙攣、用藥觀察、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有效緩解了患者癥狀,臨床好轉率達94.2%,出現(xiàn)2例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結論 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愈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蛛網膜下腔出血;護理體會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種病因致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常見病因為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及各種形式的外傷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該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殘率高[1]。現(xiàn)將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綜合護理情況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21~80歲,平均53歲。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確診為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頭痛、意識障礙、頸項強直。均按臨床路徑進行規(guī)范治療,按疾病護理常規(guī)進行綜合護理,33例臨床治愈出院,出現(xiàn)2例腦疝,病情加重未愈出院。
1.2根據患者病情采取綜合治療,包括內科藥物治療、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常規(guī)給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改善血管痙攣,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對于無明顯禁忌證者均采取亞低溫治療。
2.1防治再出血:絕對臥床休息4~6周,抬高床頭15°~30°,告知患者及家屬絕對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搬動和早期下床活動。保持病室安靜、舒適,限制探視,避免誘發(fā)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劇烈咳嗽、用力排便、屏氣等。
2.2嚴密觀察病情: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及時記錄,發(fā)現(xiàn)患者再次出現(xiàn)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加重等,立即報告醫(yī)師處理。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的觀察:發(fā)熱一般發(fā)生在出血后2~6 d,體溫多在38~39 ℃,體溫過高多提示合并細菌感染,若出血影響到下丘腦,會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可給予物理降溫。合并細菌感染者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若患者出呼吸急促、脈搏緩慢、血壓升高為腦疝早期表現(xiàn),應及時告知醫(yī)師處理。保持口腔清潔,每2 h翻身拍背一次,預防肺部感染。
2.3防治腦血管痙攣:腦血管痙攣一旦發(fā)生,很難逆轉,重在預防,如維持血容量和血壓,避免過度脫水,按醫(yī)囑應用鈣通道阻滯劑,DSA檢查一般選擇在首次出血后3 d內或3~4周后,避開腦血管痙攣和再出血的高峰期。如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和顱內壓增高等癥狀,應考慮可能為腦血管痙攣,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教會患者緩解頭痛的方法,如緩慢深呼吸、聽音樂、轉移注意力,必要時應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劑。
2.4用藥觀察:認真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正確應用脫水劑,應做到嚴格控制24 h出入水量,按時給藥,每次輸注的時間控制在20~30 min,勿使液體外滲。為預防腦血管痙攣,可給予尼莫地平8 mg加生理鹽水500 mL,避光靜脈輸入,輸注的過程中嚴密觀察血壓、詢問患者感受,及時調整滴速。禁用嗎啡類藥物,以免造成呼吸抑制。
2.5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選擇低鹽低脂充足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多食谷類和魚類、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鈉鹽(<6 g/d)和動物油的攝入,昏迷患者應鼻飼流質飲食,鼻飼后短時間內不搬動患者,盡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嘔吐,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喂食后保持相應體位30~60 min[2],以防止胃內容物反流。
2.6亞低溫治療的護理:對腦水腫的患者給予亞低溫治療,通過降低腦細胞的耗氧及代謝水平,從而減少腦細胞乳酸的含量,腦保護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細胞損傷,而神經細胞凋亡是腦出血后細胞損傷的主要方式,神經細胞凋亡的高峰在3 d時,以后逐漸減少[3],發(fā)病3 d內無明顯禁忌證者,均給予亞低溫治療,以達到腦保護及緩解腦水腫的目的。亞低溫治療一般采取頭部冰帽及軀干冰毯降溫,按時進行翻身記拍背,做好皮膚護理,放止凍傷及壓瘡。
2.7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險因素,積極查明病因,及時處理。幫助患者主動采取措施,去除自身危險因素,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上保證充足營養(yǎng)、熱量和纖維素,防止便秘。對存在偏癱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教會患者和家屬康復鍛煉的方法。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提示可能是出現(xiàn)腦疝[4],護士立即報告醫(yī)師,遵醫(yī)囑給患者降顱壓、止疼等。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臨床神經內外科常見急危重癥之一,患者臨床表現(xiàn)差異較大,輕者臨床表現(xiàn)和體征不明顯,重者可突然出現(xiàn)昏迷、甚至死亡。本病最主要的并發(fā)癥是再出血、腦血管痙攣和腦積水,另外由于長期臥床引發(fā)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也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預后,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本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及護理常規(guī),多巡視病房,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同時,重點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DSA檢查的目地等相關知識及明確病因診斷的意義,耐心向患者解釋頭痛發(fā)生的原因及可能持續(xù)的時間,使患者了解隨著出血停止和血腫吸收,頭痛會逐漸減輕,讓患者避免出現(xiàn)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情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5]。對于有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適當進行肢體康復功能鍛煉,通過規(guī)范落實該病疾病護理常規(guī),可提高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4-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