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 李林
洛美沙星滴耳液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安立 李林
目的探討洛美沙星滴耳液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ASOM)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86例ASOM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觀察組應用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細菌轉陰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細菌轉陰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98%)略低于對照組(9.3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療ASOM較氧氟沙星滴耳液細菌轉陰率更高、臨床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少。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
ASOM屬耳鼻喉科多發(fā)病、常見病,該病以耳鳴、流膿、耳痛等為主要臨床癥狀,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展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慢性乳突炎,嚴重影響患者聽力及健康。滴耳治療因其藥物濃度高、殺菌效果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ASOM的臨床治療。本研究對比氧氟沙星滴耳液以及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門診86例ASOM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12~72歲,平均年齡(38.16±11.52)歲;病程2~15 d,平均病程(5.32±3.74)d。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14~69歲,平均年齡(38.43±10.67)歲;病程2~13 d,平均病程(5.18±2.64)d。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耳鼻咽喉科學》[1]中ASOM的診斷標準;②急性初期耳部檢查可見鼓膜充血,呈深紅色;隨病情進展可見耳內流膿、耳膜穿孔;③認知功能正常;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間歇性流膿或者長期流膿者;②乳突X線呈陽性表現(xiàn),存在骨質破壞者;③合并面部皮膚傳染病者;④具有精神疾病病史者;⑤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及青霉素過敏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常規(guī)行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檢查,然后再進行患耳局部治療及全身抗炎治療。全身抗炎治療:將800 U青霉素加入500ml氯化鈉注射液(0.9%)中,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46),2次/d,6~10滴/次,滴耳。觀察組應用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黑龍江天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527),2次/d,6~10滴/次,滴耳。連續(xù)治療1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接受2個療程的臨床治療。滴耳前,應采用雙氧水(3%)洗耳,以除去耳內污穢物及膿液;滴耳后,耳浴10min。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情況、細菌轉陰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2],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干耳,炎癥消退,聽力好轉;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鼓室潮紅,耳內未見分泌物;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但是耳內仍有分泌物;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細菌轉陰率。治療前后均對患耳進行病原菌檢測,統(tǒng)計細菌轉陰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22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愈13例,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8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5%(41/43),高于對照組的81.40%(35/43)(χ2=4.074,P=0.044<0.05)。
2.2 兩組細菌轉陰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細菌學檢查均呈陽性。治療后,觀察組40例(93.02%)轉為陰性;對照組33例(76.74%)轉為陰性;觀察組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χ2=4.440,P=0.035<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見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異常,觀察組惡心1例、耳癢1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3/43);對照組惡心2例、耳刺痛1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30%(4/4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6,P=0.693>0.05)。
增殖體炎、變態(tài)反應、細菌感染侵及患者耳膜、鼓室等是ASOM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以細菌感染最為常見,本研究中患者的致病原因均為細菌感染。該病的主要致病菌為變形桿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且多為兩種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ASOM的細菌學調查顯示,該病致病菌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檢出率相當[3]。因此,在ASOM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同時進行抗需氧菌及抗厭氧菌治療。
氧氟沙星屬喹諾酮類抗生素,該藥對腸球菌、變形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需氧型革蘭陰性菌均具有較好殺滅作用,然而,它對厭氧菌殺滅作用較差,因此,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洛美沙星也屬于喹諾酮類抗生素,該藥具有廣譜抗菌、半衰期長、吸收穩(wěn)定、組織分布廣等優(yōu)點,對需氧菌及厭氧菌均具有較好的殺滅作用。
綜上所述,應用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療ASOM相比氧氟沙星滴耳液的細菌轉陰率更高、臨床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少。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839.
[2]蔣學范,浦立,蘇立眾,等.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 352-354.
[3]李建華.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觀察.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13):2547-25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92
2015-11-23]
519100 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