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項改善民族關系的戰(zhàn)略性舉措——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6-01-27 07:17:53李儒忠
    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英語學校

    李儒忠

    (新疆雙語教育專家委員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

    一項改善民族關系的戰(zhàn)略性舉措
    ——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的可行性研究

    李儒忠

    (新疆雙語教育專家委員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摘要:在新疆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同時在升學考試和社會考試等相關政策上進行調整,對民語和英語一視同仁,支持和鼓勵漢族學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學習民語,進行這樣一項教育改革,對新疆民族關系的改善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根據(jù)本文的調查,這樣的安排符合相當多漢族學生和家長的愿望,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現(xiàn)實的可行性。

    關鍵詞:學校;民語;英語

    在新疆國民教育系列的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課程,同時在相關政策上進行調整,在升學考試(中考、高考和考研)和社會考試(職稱考試、招工招干考試等)中對民語和英語一視同仁,支持和鼓勵漢族學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學習民語,筆者認為,進行這樣一項教育改革,對新疆民族關系的改善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2012年,張春賢書記就新疆雙語教育問題作了若干指示,其中一條談到:“要試點倡導各民族互學語言,研究能否在漢語授課學校開設少數(shù)民族語言課程,可以替代英語,在政策上也可以給予指導和扶持。”

    “各民族互學語言”是我們黨一貫的治疆方略之一?!霸跐h語系學校開設民語,替代英語”,這樣一個涉及新疆教育制度安排的重大改革意見,以往也有不少人提過,在全國人大、自治區(qū)人大、政協(xié)會上也有不少代表和委員提過。

    在學生和家長自愿選擇、自主決定的前提下,在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qū)開設民語課程供學生選學,并在相關政策的調整支持下,逐步在升學考試和社會考試中對民語和英語一視同仁,對那些自愿選學民語的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以民語替代英語”,在新疆,這是一件大事。

    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口約1000萬。由于維吾爾語活力值比較高(語言使用功能較強),維吾爾族特別是南疆維吾爾族高度聚居的地區(qū),能夠熟練掌握民漢雙語的人比較少。近年來隨著雙語教育的快速推進,“民考漢”及“雙語班”學生日益增多,這一情況開始有所變化,但要指出的是,雖然近年來能較熟練地掌握民漢雙語的人有大的增長,但若要達到我們的期望,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

    漢語系的中、小學,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曾一度開設維吾爾語課,后來完全中斷了。由于幾十年來,漢語系學校不開維吾爾語課程,因而新疆漢族群眾中懂維吾爾語的雙語人較少,遠遠少于少數(shù)民族群眾中懂漢語的雙語人。

    新疆漢、維兩個民族(北疆主要是漢族和哈薩克族)中懂對方語言的雙語人比例很低,這已成了新疆的一個基本社情、民情,半個多世紀來沒有太大改變。語言是心靈的窗戶,語言是溝通的工具,相互學習掌握對方的語言,是民族間了解溝通最基本的條件,從而也是改善民族關系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制度和政策層面提供保障,讓漢族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能學習民語,使新疆民、漢青年相向而行,相互學習,掌握雙方的語言,這對新疆的民族團結、長治久安,堪稱一項偉大的戰(zhàn)略布局,其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從政治上來講,這樣一種制度安排,可以真正落實各民族“互學”語言,從而體現(xiàn)一種對民、漢兩種語言地位的同等尊重,呈現(xiàn)一種平衡、平等的局面。不少學者都曾指出過這一點。

    例如,馬戎曾說:“建議改變雙語教學單向學習模式,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南疆、北疆)的漢語學校中開設當?shù)孛褡逭Z文課。”[1]“如果這些地區(qū)的漢語學校開設民族語文課,不僅體現(xiàn)了民族平等,而且可培養(yǎng)一大批掌握維語、哈語的漢族人才,對加強政府各項工作和許多行業(yè)在新疆的發(fā)展非常有利,特別是可以為未來培養(yǎng)出一大批民漢兼通的雙語教師隊伍。從建國60 年的經(jīng)驗來看,這是改善中國民族關系的一個戰(zhàn)略性舉措。”[1]覃愛玲說:“在新疆大力推行雙語教育,是一項根本性重要的政策。只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切記切記,不能只要求維族學習漢語,也要非常大力地要求、鼓勵甚至獎勵當?shù)貪h族學習維語,尤其是跟公共服務相關的職業(yè)。這樣的交流如果順利,二三十年過去后將是另一種景象?!盵2]賀衛(wèi)方說:“通過雙語教學,能夠讓一個人從小奠定對對方民族的了解,是有必要的。但應是雙向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小孩學習漢語,我覺得漢族孩子是不是從小也學維語?”[3]

    全疆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中,漢族學生有140萬,*數(shù)據(jù)來源于《新疆教育統(tǒng)計年鑒》(2013)。其中10%選學民語,就是14萬,20%選學,就會有近30萬。這樣數(shù)量的漢族青年學習民語,對新疆確是一件大事!

    提出基于學生自愿基礎上的“民語替代英語”,有一個大的背景,那便是目前社會上“全民學英語”現(xiàn)象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在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呼吁叫停全民學習英語熱潮。這些代表、委員認為,掌握外語本身是一種技能,英語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無須全民學習,也不應成為人們應試的工具、生存的門檻和炫耀的資本。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曾說:“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是基于我們改革發(fā)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yè),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4]“在社會輿論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響下,中國社會形成了這樣畸形的語言格局:英語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生存的一個資格和門檻?!盵4]同時他還認為:“‘英語熱’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時英語教學與應用嚴重脫節(jié),教學陷入自我折磨、自娛自樂的怪圈。學生從小學一路拼殺到大學,12年的英語學習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是為了幾個考試,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浪費?!盵4]

    全國政協(xié)委員、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指出:“我國不應該把英語教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我們沒發(fā)現(xiàn)哪個國家,把一門外語學科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盵5]陜西省文聯(lián)副主席雷珍民委員說:“我去了世界上50多個國家,沒有看見任何一個國家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博士的硬杠桿。這值得深深反思,如果文化不自信,我們就很難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盵6]

    全國政協(xié)常委、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校長王新陸指出:“你可以看一看前幾年中國培養(yǎng)的那些大學生,現(xiàn)在還有沒有10%的人在使用外語?如果你致力于對外交流,你可以去考托福、雅思。培養(yǎng)人關鍵要人性化、多元化,要因材施教。”[7]

    人民網(wǎng)2013年3月14日推出網(wǎng)絡調查“代表呼吁叫?!駥W英語’,您咋看?”,截至2013年3月15日10時,共有10602人次參與了調查。其中,67.7%的網(wǎng)友(7179票)選擇“支持,只為應試,和實際工作不沾邊”;6.1%的網(wǎng)友(645票)選擇“反對,掌握了解一門外語沒壞處”。[8]

    新華網(wǎng)于2013年3月15日就“你怎么看近些年的英語學習熱”這一問題發(fā)起了一項網(wǎng)絡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3月21日15點30分,僅有18%的受訪者對學習英語持支持態(tài)度。[5]

    騰訊網(wǎng)也曾針對“對你個人而言,英語教育是否足夠”這一問題開展過網(wǎng)絡調查。結果顯示,有46781名受訪者認為,英語學習“太多了”,占受訪者總數(shù)的82%;有9967名受訪者認為英語學習“還不夠”,占受訪者總數(shù)的18%。[5]

    鳳凰網(wǎng)的一份網(wǎng)絡調查顯示,有九成以上網(wǎng)友認為中國人學英語過熱。[9]在“你贊同政協(xié)委員學英語使中國教育質量遭毀滅性打擊的說法嗎?”這一調查中,選擇“贊同”的占89.26%(199890票),選擇“反對”的占5.68%(12721票),選擇“不好說”的占5.06%(11334票)。在“你認為英語在中國過熱了嗎?”這一調查中,認為“過熱了,盲目的英語熱浪費社會資源”的占93.37%(205427票),認為“沒過熱,是英語本身越來越重要”的占5.45%(11995票),選擇“說不清”的占1.18%(2594票)。在“你認為當前國內英語教學最大問題是什么?”的調查中,認為“英語教學弱化了漢語言學習”的占16.9%(37414票),認為“比重過大,耗費大量社會教育資源”的占26.29%(58221票),認為“本末倒置,影響學生對本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占41.89%(92750票),認為“英語教學本身水平不高,學生應用能力差”的占14.04%(31084票),選擇“其他”的占0.89%(1967票)。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0.8%的人認為當前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危機。國人的漢語日漸退化,英語熱耗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時英語教學與應用嚴重脫節(jié),教學陷入自我折磨、自娛自樂的怪圈。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真正出來工作就業(yè),卻很可能一輩子不需要和英語打交道。[10]

    《北京青年報》評論認為,在以中文為母語的國家,英語居然成了我們在社會生存的資格和門檻,這顯然是不正常的。當我們的學生在為學英語困擾無比、耗費大量精力的時候,國外的學生卻可以專注于自己的興趣和專業(yè),只要自己不樂意就不用為學中文浪費哪怕一丁點精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因學習英語而荒廢正常學業(yè),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恐怕絕非虛言。[10]

    大量網(wǎng)民在網(wǎng)上表達了他們的觀點,對“全民學英語”持批評態(tài)度的網(wǎng)民占到九成以上。網(wǎng)民們指出:“英語對絕大多數(shù)國人來講一輩子也不用,不如把學英語的時間、精力用到其他方面?!盵11]

    代表委員們和廣大老百姓的這些聲音,值得重視。我們查閱了一些國家對外語的看法及教學中對外語課程的設置,確實如代表、委員們講的那樣: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全民學外語”。

    “全民學英語”熱在新疆同樣存在,這種現(xiàn)象對新疆這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60%以上的地區(qū),其危害較之內地更加嚴重。新疆漢語系學生從小學三年級(許多學校已從一年級)學英語,學到中學、大學,考研、讀研還得學。幾代人這樣學下來了,現(xiàn)在回頭看一看,又有多少人在使用英語?王新陸常委曾問這一比例有沒有10%,在新疆我們要問這一比例有沒有1%或者1‰?!

    有人說,英語很重要,不僅目前,今后幾十年英語都將是世界交際語言,這是有道理的,因此國家應該重視英語學習。但是,如目前這般“全民學英語” 的狀況卻是不正常的,在新疆尤其是這樣。因為我們的學生大多數(shù)畢業(yè)后要在新疆工作,他們一生中基本很少使用英語。而民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的情況則完全不同。調查顯示,漢族學生畢業(yè)后愿意在疆內就業(yè)的,南疆學生占六成,北疆學生占五成(實際上,歷年南、北疆畢業(yè)的學生在疆內就業(yè)的超過九成)。在疆內工作和生活,民語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調查還顯示,目前在校學習階段,日常不同程度使用民語的學生,南疆占七成,北疆占六成。因而,學習、掌握民語在新疆是有用的、是重要的。

    新疆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供學生選學,具不具有可行性,最基本的一條是漢語系學生和家長愿不愿意接受這一重大制度變革,他們是否愿意學民語,以及在相關政策和制度調整后是否愿意放棄英語學民語(或同時學英語),這是這項改革能否進行,甚至該不該進行的關鍵。為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調查組*問卷調查主持人員:權會琴;各地問卷調查負責人員:王繼青(和田師范??茖W校)、梁玉春(喀什師范學院)、劉萍(喀什市教育局)、周慧琴(葉城縣教育局)、王秀麗(澤普縣教育局)、黃明(莎車縣教育局)、張高潮(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教育局)、孟毅(伊犁師范學院)、安海燕(福??h教育局)、古麗扎達 (阿勒泰市教育局)、娜黑瑪·鐵了別爾德(塔城地區(qū)教育局)。選擇了生活在維吾爾族聚居的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哈薩克族聚居的北疆三地州(伊犁、塔城、阿勒泰)的漢語系大、中、小學的學生、家長和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在各地教育局和相關高校的支持下,進行了一萬多人次參與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真實地反映了那里漢族群眾的意愿。

    此次調查得到的信息很多,最重要的結論是:南、北疆漢語系的學生,半數(shù)以上表示民語對他們的就業(yè)和生活有用(見表1);贊成各民族互學語言(見表2);如開設民語課,愿意選修(見表3);希望自己成為“民漢兼通”的人才(見表4);將來愿意在疆內就業(yè)(見表5);日常不同程度地使用著民語(見表6)。

    表1 維語(哈語)對今后就業(yè)和生活的作用 單位:%表2 對各民族互學語言的看法 單位:% 非常有用比較有用用處不大根本沒用南疆2440315北疆16334012很有必要有必要無所謂沒必要南疆3349144北疆2650195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表3 選修學校開設維語(哈語)課程的調查 單位:% 表4 希望自己成為“民漢兼通”雙語人才的調查 單位:%會不確定不會南疆443323北疆333730希望不希望無所謂南疆72819北疆571429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表5 希望將來在哪里就業(yè)的調查 單位:% 表6 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使用維語(哈語)的機會 單位:%家鄉(xiāng)疆內疆外南疆213742北疆163648比較多偶爾用基本不用南疆264331北疆183943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注:南疆問卷共4272份,北疆問卷4185份。

    概括來看:認為民語對生活和就業(yè)有用的南疆學生有六成多(64%),北疆學生有近五成(49%);認為各民族互學語言有必要的南疆學生有八成(82%),北疆學生有七成多(76%);會選修民語課程的南疆學生有四成(44%),北疆學生有三成(33%);希望成為“民漢兼通”人才的南疆學生有七成(72%),北疆學生有近六成(57%);希望在疆內就業(yè)的南疆學生有近六成(58%),北疆學生有五成(52%);日常不同程度地使用著民語的南疆學生有近七成(69%),北疆學生有近六成(57%)。這里要指出的是,對選修民語不確定的學生若按其中一半最終決定選修來計算,那么選修民語課程的南疆學生就有六成(61%),北疆學生就有五成(52%)。

    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進行一些具體分析:

    一是盡管各地情況有所不同,但調查結果確切表明:南北疆的漢族學生多數(shù)認為民語對他們的生活、就業(yè)是重要的、有用的,他們愿意成為“民漢兼通” 的人才,將來愿意在疆內就業(yè),愿意學習民語課。

    二是持上述觀點的學生,南疆多于北疆,在所有選項上,南疆學生贊成的比例基本在六成以上。這一差距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南北疆社會語言環(huán)境不同,南疆三地州少數(shù)民族占比遠遠高于北疆三地州(見表7)。兩地民語的使用功能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直接影響到兩地漢語系學生對民語的看法。另一重要原因是,近些年來,南、北疆“民考漢”人數(shù)增長情況有很大差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地社會語言生活的變化。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哈薩克族學生中的“民考漢”學生2011年底已達三成(31.37%)。也就是說,近1/3的哈薩克族學生轉用漢語在學習、交際,而且哈薩克族中的“民考漢”學生還呈現(xiàn)著一種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這種狀況和趨勢,深刻地改變著當?shù)氐恼Z言生活。而與此同時,南疆的變化則沒有這么大。維吾爾族中的“民考漢”學生近十年也在增長,但至2011年底,維吾爾族中、小學中的“民考漢”考生占比僅一成(14.14%)。

    表7 2013年各地區(qū)民族成分比較

    數(shù)據(jù)來源:數(shù)據(jù)來源于《新疆統(tǒng)計年鑒》(2014)。

    三是南疆三地州學生在認識上也有不小的差異。在“你認為維吾爾語對你今后的就業(yè)和生活的作用”這一調查中選擇“有用”的,喀什地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62%、62%和77%;在“對各民族互學語言的看法”這一調查中認為“必要”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82%、79%和89%;在“如果在你的學校開設維吾爾語課程,你會選修嗎?”這一調查中,選擇“會”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40%、50%和61%,選擇“不確定”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36%、26%和26%;在“是否希望自己成為‘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這一調查中,選擇“希望”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70%、69%和85%;在“希望將來在哪里就業(yè)”的調查中,選擇“疆內”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48%、52%和88%;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使用維吾爾語的范圍和機會”的調查中,選擇“比較多”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21%、38%和38%,選擇“偶爾用”的上述三個地區(qū)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46%、31%和42%。

    綜合來看,和田學生在幾個項目上選擇贊成的比例明顯高于喀什地區(qū)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學生。他們確定會選學維吾爾語課的達六成,認為維吾爾語“有用”的近八成,而贊成各民族互學語言、愿意成為“民漢兼通”人才及愿意在疆內工作的都接近九成,平常使用維吾爾語的也達八成。這樣高比例的漢語學生認可維吾爾語,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

    形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qū)相比,和田地區(qū)的維吾爾族在人口中的占比要高得多,近些年在開放程度、旅游、流動人口增長等方面,和田遠低于喀什,因而維吾爾語在和田的使用功能也就大很多,這直接影響著漢族學生的切身感受。

    四是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在認識上有著較大的差異。調查組在南疆的喀什師范學院、和田師范??茖W校和北疆的伊犁師范學院都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他地方都是中小學。結果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在“你認為維吾爾語對你今后的就業(yè)和生活的作用”這一調查中,就喀什地區(qū)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中小學受訪者、喀什師范學院與和田師范??茖W校的受訪者這兩類文化程度不同的受訪者而言,選擇“有用”的占比分別為62%和69%;在“對各民族互學語言的看法”的調查中,上述兩類受訪者選擇“必要”的占比分別為81%和84%;在“如果你的學校開設維吾爾語課程,你會選修嗎?”的調查中,上述兩類受訪者選擇“會”的占比分別為42%和51%,選擇“不確定”的占比分別為35%和27%;在“是否希望自己成為‘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的調查中,上述兩類受訪者選擇“希望”的占比分別為70%和79%;在“希望將來在哪里就業(yè)”的調查中,上述兩類受訪者選擇“疆內”的占比分別為49%和80%;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使用維吾爾語的范圍和機會”的調查中,上述兩類受訪者選擇“比較多”的占比分別為23%和32%,選擇“偶爾用”的占比分別為44%和43%。

    綜合來看,幾個選項中大學生的選擇比例大都高于中小學生,這可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大學生更加成熟,判斷問題更加理性。比如在回答“希望將來在哪里就業(yè)”這一問題時,中小學生一半以上回答“在內地”,而喀什師范學院的學生選擇“在內地”的只有23%,和田師范??茖W校的學生選擇“在內地”的只有12%。這很能說明問題。

    大學生和中小學生選項上的差異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社會閱歷的豐富,漢族青年學生對民語社會功能的認識更客觀、更實際,包括對自己的未來(就業(yè))的期望也會更實際。調查中,喀什漢族大學生有八成、和田漢族大學生有九成表示畢業(yè)后在疆內工作,其中喀什有24%、和田有31%的漢族大學生表示畢業(yè)后在當?shù)鼐蜆I(yè)。這樣一種心態(tài)是十分現(xiàn)實的。

    五是南、北疆學生家長及學校教師對民語的認可度和對學生學習民語的贊成比例也超過了50%(見表8)。

    表8 南、北疆學生家長和教師對民語的認可情況   單位:%

    較之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認識更實際、更理性,因而更可信也更有參考價值。五成的家長認為民語對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就業(yè)有用,近八成家長贊成各民族互學語言,六成家長希望孩子成為“民漢兼通”的人才,有近五成家長希望孩子在疆內就業(yè)。教師中更是有六成認為民語對學生有用,五成教師希望孩子成為“民漢兼通”的人才。南疆漢族教師和家長們的這種心愿需要得到重視!

    當然,許多漢族家長和學生認同維吾爾語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與認同在各類考試中以維吾爾語代替英語并不是一回事,但它至少可以說明具有這種替換的可能性,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調研與論證。

    在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讓漢族學生自愿選學,并逐步調整相關安排,將民語和英語同等對待,這其中,人們對英語的看法和態(tài)度是一個重要方面。這次調查中我們注意了這個問題。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南北疆的學生、教師及學生家長對英語和民語都是十分重視的(見表9、表10和表11)。

    表9 學生對英語及民語的重視程度   單位:%

    表10 家長對英語及民語的重視程度   單位:%

    表11 教師對英語及民語的重視程度   單位:%

    上述這些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下,學生、家長和教師有80%的人認為英語有用,在“今后的就業(yè)和生活,民語和英語哪個更重要”,“如果中考、高考可以自由選擇,你會選的第二語言是什么”等調查中,選擇“英語”的比例遠高于民語。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們的這樣一些認識是在情理之中的。

    前文我們引用過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樹華的一段話,說英語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生存的“資格和門檻”,[4]而且從小學管到大學、研究生,管到職稱評定、尋找職業(yè)等,管一輩子。這確實十分荒謬、畸形,但現(xiàn)實中卻實實在在地這么存在著。

    英語在社會生活中如此“熱”,如此“厲害”,因而人們重視它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生活在南、北疆的人們也一樣。什么時候英語不再那么熱、那么重要,人們的態(tài)度自然也會不一樣。

    今天,我們在研究開設“民語課堂”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當下英語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考慮學生、家長和教師對英語、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和需求。對于期望攻讀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學子們,學習英語是必須的;對于打算以后到內地甚至國外讀書、深造的,英語是必須學的;對于將來到內地就業(yè)的,如何確定第二語言學習計劃也應慎重。對前面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的那些準備在新疆讀書、新疆就業(yè)、愿意學習民語的學生來講,其中相當部分認為民語重要,英語也重要,選學民語,同時也學英語。

    綜上,可以就“新疆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問題做出一些結論了。一是歷史事實表明新疆學校全部開設英語,學生學英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學校開設民語對漢族學生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也有利于新疆各民族相互溝通、了解,這對新疆民族關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二是調查顯示,新疆漢語系學校開設民語課程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符合群眾意愿,具有可行性。三是在推行此項改革時,要充分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四是推行此項改革,應堅持學生自愿選擇的原則。可以選學民語,可以選學英語,也可以同時選學民語和英語,在教學安排上應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五是《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第36條規(guī)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jù)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規(guī)定,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guī)劃,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币蚨陆羰沁M行此項改革,符合法律規(guī)定。六是政策上的“扶持與指導”,即教育(升學)考試和社會考試方面政策的調整,給民語與英語同等效力,需要適時完成。[12]

    參考文獻:

    [1]馬戎.新疆城鎮(zhèn)發(fā)展和雙語教育的進程——南疆地區(qū)兩個專題調研報告[J].西北民族研究,2011,(2):159~172.

    [2]覃愛玲.新疆印象[EB/OL].http://user.qzone.qq.com/622006456#!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78352738,2010-07-06.

    [3]賀衛(wèi)方談新疆:族群間矛盾不應掩飾而要外顯[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njiang/baodao/detail_2010_11/08/3035552_1.shtml,2010-11-08.

    [4]張樹華.“英語熱”耗費大量教育資源 教學陷怪圈[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3lianghui/2013-03/11/content_28208256.htm,2013-03-11.

    [5]全民學外語弊端初顯[N].中國消費者報,2013-03-27.

    [6]雷珍民委員:文科碩博考試應推行新方案[EB/OL].http://www.ce.cn/xwzx/gnsz/zg/201303/14/t20130314_876609.shtml,2013-03-14.

    [7]爭議:高考英語該不該取消?[N].揚子晚報,2009-03-06.

    [8]近七成網(wǎng)友認為“全民學英語”只為應試[EB/OL]. http://www.xici.net/d185063527.htm,2013-03-15.

    [9]你認為英語在中國過熱了嗎?[EB/OL].http://survey.ifeng.com/news/2911.html,2013-03-12.

    [10]“全民學英語”有必要嗎?[N].每日新報,2013-03-15.

    [11] 英語退出高考是“烏龍” 網(wǎng)友再嘆心碎了[EB/OL].http://edu.sina.com.cn/en/2013-10-11/123877314.shtml ,2013-10-11.

    [12]李儒忠.關于雙語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1):5~23.

    [13]李儒忠.論“民考漢”[J].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2):12~21.

    【責任編緝:甘海燕】

    A Strategic Move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ationalities

    LI Ruzhong

    (XinjiangBilingualEducationExpertCommittee,Urumqi830002,China)

    Abstract:Offering courses of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chools of Han langu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adjusting the policies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social examination, that is,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English language will be treated equally, support and encourage Han students to learn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voluntarily. To carry out such a education reform i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Xinjiang. According to a survey in this paper, such arrangemen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shes of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in a sense, is of realistic feasibility

    Key words:school;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English

    作者簡介:李儒忠(1942—),男,新疆雙語教育專家委員會教授,研究方向為雙語教育。

    收稿日期:2015-01-30

    DOI:10.16713/j.cnki.65-1269/c.2015.04.006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40(2015)04-0047-08

    猜你喜歡
    英語學校
    只有我一個人在學校是這樣嗎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玩轉2017年高考英語中的“熟詞僻義”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上學校
    讀英語
    奇妙學校
    酷酷英語林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佳木斯市| 西乌| 泰宁县| 奉化市| 平度市| 巴彦淖尔市| 湟源县| 许昌市| 泽普县| 浙江省| 龙州县| 博乐市| 天气| 长兴县| 雷山县| 个旧市| 乐亭县| 海伦市| 西平县| 田东县| 习水县| 岐山县| 绥滨县| 定南县| 新郑市| 犍为县| 富蕴县| 洮南市| 灵山县| 库尔勒市| 石嘴山市| 莫力| 河源市| 霍州市| 旬阳县| 和平区| 叶城县| 平阴县| 饶河县| 沿河|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