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歸納法和演繹法是外語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兩種教學方法。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演繹法的思維運動方向是由一般到個別,由抽象到具體。本文通過實驗,對比分析了兩種教法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歸納法;演繹法;外語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0-0172-02
一、引言
歸納法和演繹法也叫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是概括方法的兩個軸心組成部分。歸納推理是先收集一些具體的個例,然后從中引出普遍原理、規(guī)則或結論。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具體的推理過程,即由一般性知識推導出具體的個別性知識作為結論。這兩種方法在外語學習和教學中都有所應用。Brown H.D(2002)指出,第二語言“實地”學習(自然地不被指導的語言學習)和第一語言的學習大量涉及了歸納推理過程,而課堂教學則往往過多的依賴演繹推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尤其是語法翻譯法,過分強調了演繹推理在語言教學中的使用。盡管先清晰的說明了一條規(guī)則再進而給出個例的做法在某些時候是恰當?shù)?,但交際法的大量證據(jù)也指出了歸納法的優(yōu)越性。本文嘗試通過實驗比較歸納法和演繹法的教學效果,希望借此對外語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二、實驗
(一)實驗對象與材料
本實驗的受試是來自于大連交通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123名大一學生,他們分屬于兩個英語教學班,由同一名英語教師授課。本實驗安排在第一學期開學初。
(二)實驗材料和過程
在本次實驗中,授課教師在兩個教學班分別采用演繹法和歸納法來幫助學生掌握“as well as”結構的基本用法。在第一個教學班(以下簡稱“一班”),授課教師采用了演繹法。首先從語法理論角度向學生講解“as well as”結構的基本含義和用法。(as well as意為 “還有”、“不但……而且……”、“既……又……”,可連接并列的單詞或短語。從詞性角度看,可以連接名詞(短語)、代詞、動詞(短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等;從句子成分看,可以連接主語、謂語、賓語和表語等。注意事項:“as well as”連接復合主語時,謂語動詞的數(shù)由前面的主語決定;連接兩個謂語動詞時,它們的時態(tài)應保持一致,如果“as well as”前面是動詞不定式,那么其后的動詞也是不定式,但“to”要省略。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只給出一個例句。(He's got a car as well as a motorbike.翻譯:他不但有一輛摩托車,而且有一輛小汽車。)然后要求每一位同學用該結構造5個句子,盡量避免句式重復。
在第二個教學班(以下簡稱“二班”),授課教師采用了歸納法。首先給出8個含有“as well as”的例句,(He can speak English as well as Chinese. /She as well as you is an English teacher. /The child is lively as well as healthy. /It is unpleasant in summer as well as in winter. /He publishes as well as prints his own books. /We are repairing the roof as well as painting the walls. /As well as breaking his leg, he hurt his arm. /You cannot expect her to do the housework as well as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然后請學生猜測“as well as”結構的漢語意思。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了課堂提問的方式。最后要求學生以填空形式總結出“as well as”結構的含義和用法,(as well as意為 ,可連接并列的 或短語。從詞性角度看,可以連接名詞(短語), 詞, 詞, 詞(短語)和 詞(短語)等;從句子成分看,可以連接 語, 語,
語和表語等。連接復合主語時,謂語動詞的數(shù)取決于 。連接兩個謂語動詞時,它們的
保持一致。連接兩個不定式時, 要省略。)并用該結構寫5句話,盡量避免句式重復。
三、結果與討論
在對回收的123份練習進行分析后,我們看到:一班60名學生共完成300個句子,其中正確句子184個,正確率為61%。二班63名學生,共完成315個句子,其中正確句子227個,正確率為72%。對于“as well as”結構的用法總結,63人中有43人完全正確,正確率為68%。根據(jù)這組初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歸納法的教學效果略勝于演繹法。
接下來我們對兩種教學方法下輸出的正確句子進行了分類比較。
如表1所示:一班(演繹法)——名詞(短語)95、代詞17、動詞(短語)29、形容詞39、介詞(短語)4;二班(歸納法)——名詞(短語)73、代詞39、動詞(短語)41、形容詞45、介詞(短語)29。
可見,使用歸納法學習的二班學生,所輸出的句子句式更豐富,說明學生對該結構用法掌握得比較全面。而使用演繹法的一班學生,則偏重于用“as well as”連接名詞(短語),用其連接其他詞性的頻率不高。對于一班學生傾向于用“as well as”連接名詞的原因,我們認為可能是由于在給學生發(fā)放的練習紙上附帶的例子是用“as well as”連接了名詞,這說明學生對于實例的依賴性和模仿性都比較強,而在沒有實例的情況下,即使授課教師已經(jīng)從理論上全面介紹了該結構的用法,學生還是很難演繹出大量的正確句子。
下面我們再從“as well as”連接不同句子成分的角度對兩班學生的練習進行了分析:一班(演繹法)——主語7、謂語29、賓語107、表語37、狀語4;二班(歸納法)——主語43、謂語41、賓語63、表語51、狀語29。
可以看出,一班學生輸出的句子主要都是用“as well as”連接賓語,這再次說明了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對例句的依賴和模仿。二班學生輸出的句子中,“as well as”連接賓語的句子數(shù)量最多,連接狀語的句子數(shù)量最少,連接主語、謂語和表語這三類成分的句子數(shù)量相差無幾,這說明二班學生對“as well as”結構用法掌握得比較全面。
四、結語
通過本實驗我們看到:在第二語言的課堂教學中,歸納法的教學效果比演繹法略勝一籌。這個結果的出現(xiàn)可能與本實驗選取的受試性別有一定的關聯(lián)。本實驗的123名受試中有85個女性。Oxford(1995)指出男、女學習者在學習風格上表現(xiàn)出系列差別。從認知模式上看,男性更傾向于場獨立型,女性更傾向于場依賴型。場獨立型的學習者擅長于學習具有邏輯推理特點的語言活動,例如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他們更愿意使用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學習策略,例如演繹法。場依賴型學習者善于交際,傾向于整體性理解語言情景,更喜歡選擇非邏輯推理策略,例如運用多種線索猜測詞義或句子的意思。(文秋芳,王立非,2004)在女性學習者占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歸納法教學顯示出了其優(yōu)越性。如果我們選取的受試中男性占多數(shù),實驗結果是否會有所改變呢?這有待于進一步的實驗加以證明。
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我們不能期待一種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歸納法和演繹法相輔相成,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的和教學材料,將兩者結合使用,從而最大地發(fā)揮兩種教學方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tǒng)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
[2]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Oxford,R.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What do They Mean?In J. m. Reid (E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4]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