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希
揚州彈詞唱得“圓”
江蘇省揚州市曲藝研究所(原揚州市曲藝團)青年女演員劉芓君出生于曲藝世家,其外公是赫赫有名的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康重華。劉芓君很小的時候就看到外公家掛著一張大幅劇照,照片中的他手執(zhí)折扇,雙目炯炯。長大一點后,她開始聽外公灌錄的磁帶《三國》,因聽不太懂,便覺得無聊。每每外公一開始練習,她就躲開了。劉芓君初中畢業(yè)后,父母希望她報考師范學校,她卻陰差陽錯考到了藝校曲藝班。當時藝考有地域限制,只招收揚州本土及周邊如邗江、江都等方言比較接近揚州的學生,而劉芓君家在高郵。雖然外公是說揚州評話的,但她從小在高郵長大,滿口高郵話。高郵話與揚州話在音調(diào)上有很大區(qū)別,當時老師們擔心她以后不能說揚州話,還好她很爭氣,沒用幾個月,一口高郵話全部改成了純正的揚州話。因為家庭的影響,藝考時,她是所有學生中唯一一個對曲藝有所認知的人,現(xiàn)場說了一段后,大家都覺得不錯。后來老師又教她唱了一段,覺得她唱得也蠻有感覺。劉芓君考上藝校令外公非常高興,外公喜歡這個聰明漂亮的外孫女,他形容芓君的唱只有一個字“圓”。
細數(shù)康家三代,從康國華,到康又華,再到康重華,說書藝術代代相傳,是近現(xiàn)代評話史上以表演《三國》見長的藝術流派,人稱“康三國”??抵厝A晚輩很多,但是只有劉芓君一人繼承了他的衣缽,因為是女孩子,囿于自身條件,她選擇了彈詞。1998年,劉芓君讀藝校二年級的時候,外公去世了,她特別傷心,哭得不能自已。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她真正從事這個職業(yè)了,她所崇拜的外公卻不在了。
為練好基本功絞盡腦汁
進入藝校后,劉芓君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揚州彈詞,因為年齡小,她覺得彈詞學起來枯燥無味,所以只是機械地背誦。對于劉芓君來說,學習彈詞的優(yōu)勢在于唱,她自身的嗓音條件比較好,又得益于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涤秩A是京劇名票,他的子女、甚至孫輩們京劇也都唱得很好,而劉芓君受到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就喜歡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學唱戲,所以她在唱上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和優(yōu)勢。學習彈詞對她來說最難的就是說表——說和表演。她眼睛高度近視,在臺上容易沒有眼神,看什么都是虛的。后來她向外公請教,外公教給她一個方法:晚上把房間里的燈全部關掉,點一炷香,在黑暗中,轉(zhuǎn)動香,亮在哪,眼睛就看向哪,以此鍛煉眼睛的靈活力。劉芓君按照外公說的辦法在家練,媽媽幫她點著香,她眼隨香走。沒過一會兒,整個人都暈了。此外,搞曲藝的人也要會口技,要能夠模仿各種聲音,比如有東西滾過來了,就需要用顫音來呈現(xiàn),但是她不會,沒辦法,只能練!她不分晝夜地練,據(jù)她形容那時整個人像患了精神病似的,出來進去總在練,宿舍同學都“嫌棄”她:“哎呀,劉芓君,你吵死了,還讓不讓人睡覺啦,煩不煩啊?!”練習的時候她各種姿勢都嘗試過,站著練,坐著練,蹲著練,趴著練,彎著腰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她突然找到了一個竅門——躺著練。晚上躺在床上該睡覺了,她自己跟自己生悶氣,覺得自己太笨了,怎么就不會發(fā)顫音呢?不服輸?shù)膭蓬^一上來,她就決定再試試。哎,可巧,也許氣息瞬間通了,她一試即成。
在班上練聲時,別的同學都唱彈詞、唱歌,只有劉芓君一個人唱京劇,唱著唱著,把外班的同學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紛紛尋找聲音的來源:“誰唱京劇呢?好聽的嘛!”劉芓君喜歡京劇,她說用京劇練聲的一大好處,就是聲音比較容易調(diào)上去。發(fā)現(xiàn)曲藝的樂趣所在
藝校畢業(yè)后,劉芓君經(jīng)常被分配到淮安、海安等偏遠地方演出,書場破破爛爛,住的地方也是破公園里的破房子,門鎖都鎖不好。有時一個人到外面演出,還要自己燒菜,炒鍋又大又重,第一次燒完菜她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住。那時壓力很大,每天下午四點鐘從書臺下來就要背書,第二天下午兩點鐘又要上臺,節(jié)奏快得簡直能讓人瘋掉。
劉芓君跟第一個老師徐桂清學過《珍珠塔》,后來徐老師不演出了,也沒有時間再教她,就把她轉(zhuǎn)給了現(xiàn)在的老師沈志鳳。沈老師可以說是劉芓君學藝道路上一位起承轉(zhuǎn)合式的人物,跟沈老師學書,她才懂得什么叫說書,什么叫表演,什么叫眼神,沈老師待她像媽媽一樣,言傳身教,一個字一個字地摳,讓她從機械式背書漸漸有所領悟,激發(fā)了她深藏在身體里的潛能。跟沈老師學了一段時間以后,劉芓君對于說表的理解和表現(xiàn),很快就上了一個新臺階,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曲藝有那么多的樂趣。
天復一天,她老老實實地學書,踏踏實實地練習。彈琵琶,劉芓君手上的皮都磨破了;因為不喜歡戴甲片,所以指甲都是左一根、右一根地斷,個中辛苦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之前她不會說書,跟著沈老師出去“走碼頭”,才漸漸地入道。“最好笑的是有一年秋天,我與沈老師在高郵說書,她怕熱,拿電風扇在旁邊不停地吹,我穿著長袖外套在一旁凍得不斷打噴嚏?!睉浲?,劉芓君笑著說:“但我還是覺得幸福滿滿,因為沈老師人很隨和,又主動提攜后輩,經(jīng)常讓我和她一起搭檔演出,很多人都羨慕我有個好老師,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2/16/quyi201511quyi20151110-1-l.jpg" style="">
斬獲“牡丹獎”新人獎
偶然一次機會,劉芓君看到盛小云老師在臺上彈著三弦單檔表演《啼笑因緣》選段《誤入師長府》,她在臺下完全看呆了。盛小云老師與沈志鳳老師師出同門,二人均是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蔣云仙的學生。劉芓君向沈老師提出學習《誤入師長府》的請求,沈老師一口答應了。她把這個段子整理出來,又找到上海演員表演該段的視頻仔細分析,結(jié)合劉芓君表演優(yōu)勢,添加了一些諸如京劇唱段等其他藝術元素。沈老師教得認真,學生學得用心,《誤入師長府》劉芓君學了好幾年,說了幾千遍不止?!笆炷苌伞⑶赡苌保詈笏呀?jīng)流利到張口就來的程度。機會總是特別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正是憑借這一段,她在2007年一舉奪得江蘇曲藝蘆花獎,并于2008年報名參賽中國曲藝牡丹獎。
初次參加全國性的大賽,劉芓君坦言“還蠻嚇人的”,因為賽前一周又重新改編了曲子,時間緊迫,為了盡快熟悉曲子,她狠下心來沒日沒夜地練,直到上臺前還在練,宛如上了發(fā)條一般根本停不下來。劉芓君說她在舞臺上演出時很緊張,特別是彈唱部分,手伸出去都是抖的。她努力調(diào)整心情克服緊張情緒,終于順利完成了表演,甚至比平時任何一次發(fā)揮得都好。下來后,評委老師都夸她:“真可愛呢,一個小姑娘,能說能唱能彈能演,一個人演五個人,還能用普通話、山東話、四川話、揚州話把這五個人演得惟妙惟肖,實在不容易?!焙芏嘤^眾也紛紛向她表示祝賀,爭著與她合影。她以紹興分賽區(qū)新人提名獎第一名的成績到北京參加終評,天遂人愿,年僅26歲的劉芓君憑借精湛表演,不出意外地獲得了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時任中國曲協(xié)分黨組書記的姜昆說:“芓君啊,這么高的榮譽給你了,你要好好珍惜,以后要繼續(xù)努力??!”“牡丹獎”新人獎是對她平日努力的一個認可,也給她提供了更多站在全國舞臺展示的機會。她表示,“新人獎”只是其藝術生涯中的一個加油站,更加堅定了她繼續(xù)走下去的決心與信心,讓她在業(yè)務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為學藝克服一切困難
在書場說書,很多演員喜歡說老書,老書輕松,不用背,上來就說;劉芓君不一樣,她堅持強迫自己說新書,認為只有不斷說新書,不斷挑戰(zhàn)自己,才會成長得更快。2009年她說民國書《芙蓉錦雞圖》時,還是背完就演,當時劉芓君已經(jīng)是一名比較成熟的演員了,“牡丹獎”也已經(jīng)拿過了。她每天晚飯后七八點鐘開始背書,困了累了就吃點零食提提神。這部書搬上書臺后,每天書場的上座率都很高,沈老師拿著曲本在下面給她對詞,下來后,老師興奮地說:“98%!”這已經(jīng)是非常高的準確率了。就這樣連續(xù)說了15天,她的這種情況也持續(xù)了半個月,那時她在QQ上的簽名狀態(tài)是:閉關修煉?!俺鲫P”后卻已是走火入魔了。以前說完書就放下了,可以什么都不想了。可這次不一樣,她整個人已經(jīng)完全沉浸到書的情節(jié)中,于是開始失眠。躺下來,燈一關,腦子里像放幻燈片一樣,一幀幀都是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久久揮之不去,一周后才慢慢恢復正常。
這之后,她又拜南京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黃霞芬為師,黃老師是她的另一位伯樂,對她也是愛護有加。黃霞芬老師是中國著名歌唱家金鐵霖的弟子,演唱的蘇州評彈《永遠的江南》獲得過文化部文華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跟黃老師學習可不簡單,因為相隔兩地,黃老師在南京,劉芓君在揚州,她要學習就要往南京跑。那時候劉芓君已經(jīng)成家,而且孩子剛剛出生不久,為了讓她毫無后顧之憂,她摯愛的家人幫她解決了一切難題:她媽媽白日黑夜地幫她帶寶寶,她爸爸開車帶她在揚州與南京之間一趟趟地往返奔波,她愛人擔負起一切家務,希望她能夠有所成就。在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下,所有困難都迎刃而解,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工作中。
開創(chuàng)電視劇改編彈詞先河
著名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楊明坤老師說過:“一個只會模仿,不會動腦的曲藝演員,不是好演員;一個只會表述故事,不會塑造人物的曲藝演員,不是好演員;一個只有嘴上功夫,沒有筆頭能力的曲藝演員,不是好演員?!边@讓劉芓君開始認真思考。那時電視正在熱播連續(xù)劇《甄嬛傳》,于是愛動腦筋的她產(chǎn)生了把《甄嬛傳》改編成彈詞的想法,首開電視劇改編彈詞的先河。得到領導和老師的認可后,她仔細琢磨故事情節(jié),又虛心向其他專業(yè)演員請教,擇選了其中比較扣人心弦的內(nèi)容進行改編,就是甄嬛與果郡王訣別的那一段。她反復觀看視頻,把劇中的臺詞一句一句記下來,再憑借多年說書積累的經(jīng)驗組織語言,寫成了《甄嬛傳·血染桐花臺》。因為劇中的沖突都是圍繞壺中的毒酒展開的,所以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描寫那把酒壺上。為此她特意查找考證了許多相關資料,得知那把壺名叫九曲鴛鴦壺,是戰(zhàn)國楚懷王之南后鄭袖為方便服藥而命人精心制作而成,酒壺中間有一隔斷,將壺一分為二,一邊裝酒,一邊裝藥,不想后來工藝秘傳于歷代宮廷,用于毒害他人,造成了很多宮廷血案。
《甄嬛傳·血染桐花臺》里面的唱段,是劉芓君專門請揚州一位作曲老師寫的,唱腔由黃老師重新設計。后來她覺得還不是十分滿意,就拜托黃老師與徐惠新老師(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評彈團副團長)聯(lián)系請他幫忙修改。徐惠新老師獲得過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在改編文本方面非常有建樹。本子很快改好了,雖然改動不大,但是徐老師把整個結(jié)構重新進行了調(diào)整,包括前面交代背景的語言也重新進行了編排整理,劉芓君拿到改好的本子,實打?qū)嵉匾徽f,才體會到名家就是名家,效果完全不一樣了。修改前的版本開頭是正正板板的“清朝,雍正年間,雍正的寵妃甄嬛得蒙圣恩……”,但是徐老師改后風格完全不同了,故事背景交代得既風趣幽默又輕松“雍正皇帝,有一個妃子,叫甄嬛。長得漂亮,有多漂亮呢?如果說四大美人站在那兒,讓甄嬛往她們當中一站,對不起,那四大美人全部都得靠邊站了,她才是真正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她不但長得漂亮,而且運氣又好,一下子生了個龍鳳胎,皇帝就封她為貴妃。哎,沒想到宮里面開始傳謠言了……”這段故事搬上書臺后,被劉芓君演繹得恰到好處,她將自己本身的感情帶入到了角色中,演到最后甚至分不清哪個是甄嬛,哪個是果郡王,哪個是自己了。劉芓君有次去滬出差,遇到了徐惠新老師,對他表示了誠摯的感激之情。徐老師說:“我就喜歡你們這些肯干的年輕人,你們有想法是好事;而且我發(fā)現(xiàn)你們揚州的演員選段子還是蠻有眼光的,我雖然沒看過《甄嬛傳》,但是周紅老師(國家一級演員 、蘇州評彈麗調(diào)傳人)以前跟我提過,說‘甄嬛與果郡王訣別這段正是劇中最精彩的部分,一下子就被你選到了……”
首批入選“曲藝培英行動”
今年,中國曲協(xié)開展了“牡丹綻放——曲藝英才培育行動”(簡稱曲藝培英行動),在歷屆數(shù)百名“牡丹獎”獲得者中,挑選出十位符合條件的演員,進行重點培育。劉芓君憑借實力成功入選。從事?lián)P州彈詞藝術已經(jīng)15年的她表示:“入選曲藝培英行動我十分榮幸,感謝中國曲協(xié)給了我學習深造的良機。這也讓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會好好珍惜這次機會,進一步提高藝術理想,做一個有擔當?shù)那嚾恕N乙脡粝牒土α?,讓牡丹花繼續(xù)綻放。”
外公康重華是劉芓君的驕傲,而今,劉芓君也想成為外公的驕傲。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