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向輝
(黑龍江大學 應用外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入和聯(lián)合辦學的發(fā)展,我國高校越來越注重宣傳自己的辦學實力、師資隊伍、辦學特色等。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學生和學者,宣傳學校的綜合實力,我國高校不僅建有自己的中文網(wǎng)站,同時還創(chuàng)辦英文網(wǎng)站,但主要靠翻譯中文網(wǎng)頁實現(xiàn)的,翻譯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的論對高校網(wǎng)頁翻譯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翻譯時要考慮翻譯目的、受眾等要素。
20世紀70年代,賴斯的學生弗米爾提出了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核心——目的論。在他看來,翻譯不僅僅是語言轉(zhuǎn)換過程,而且是一種人類行為,是發(fā)生在特定情境下有意圖、有目的的行為。弗米爾認為任何行為都有一個目標或目的,翻譯活動也如此。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方法和策略。筆者從以下三方面介紹弗米爾的目的論,以期使讀者對目的論有大致了解。
弗米爾指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遵循三個原則: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
目的原則是目的論的核心,在翻譯時應優(yōu)先考慮該原則。目的原則規(guī)定翻譯不是由源語文本或作者賦予的功能決定的,而是由翻譯發(fā)起者確定的譯文預期功能和目的決定的。生產(chǎn)每一個譯文都帶有特定的目的,并要服務于該目的。目的原則有助于提高譯者的能動性和譯者地位。連貫原則是指語內(nèi)連貫原則,目的語文本應該能被受眾理解,符合目的語文化的交際場景。只有這樣,整個翻譯過程才算成功。忠實原則指譯文和原文之間應符合語際連貫的要求,暗指譯文文本與原文文本之間存在的關系。譯文要忠實于原文,忠實的程度要由翻譯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來決定。這三個原則在指導整個翻譯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語內(nèi)連貫從屬于語際連貫,二者又受到目的原則的制約,翻譯目的決定語內(nèi)連貫和語際連貫的實現(xiàn)。
翻譯要求是目的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翻譯是一種人際互動的復雜活動。整個翻譯過程涉及很多參與者,如發(fā)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譯者和目的語受眾。只有協(xié)調(diào)好各方關系,翻譯活動才能順利進行。譯者應該全面了解翻譯任務的目的,確保翻譯活動的成功。譯者在翻譯之前應該掌握翻譯目的的很多細節(jié),如目的語受眾、時間、地點、預期交際媒介、預期文本功能、文本的生產(chǎn)和接受動機。這些細節(jié)構(gòu)成了明確的翻譯要求。
翻譯要求在指導譯者的整個翻譯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清晰闡述發(fā)起人對翻譯的具體要求。如果翻譯要求需要譯文保留源文本范式,那么譯者應盡力重現(xiàn)源文本的風格、內(nèi)容和語言特征。如果翻譯要求需要譯文易于被受眾接受,那么譯者應該適當對源文本進行調(diào)整以滿足受眾需求。在翻譯要求的指導下,譯者可以采取恰當?shù)姆g策略和方法處理文本。對譯者而言,正確理解翻譯要求,采取恰當?shù)姆g策略處理文本非常重要。分析翻譯要求,以特定的目的翻譯文本很有必要,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論的優(yōu)點是翻譯不再被認為僅僅是一個將源語轉(zhuǎn)換成目的語的語言過程,而是一個有目的的行為。譯者也不再機械地將源語復制到目的語,而是翻譯活動的專家,要為翻譯任務負責,確保譯文的質(zhì)量。目的論可以使譯者發(fā)揮其翻譯的主觀能動性,更大程度上體現(xiàn)譯者的主體性,并非原作者的仆人。目的論還解釋了同一文本翻譯出不同譯本的原因,這是因為翻譯目的不同和受眾群體不同采用的翻譯策略就不同,即目的決定方法。
目的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目的論沒有考慮作者的意圖在生成文本時所起的作用,夸大了譯者的主體性。目的論主張為了實現(xiàn)委托人、發(fā)起人的翻譯要求忽略原文作者,實現(xiàn)翻譯目的是最終目標,原文作者成了譯者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有時為了實現(xiàn)翻譯目的,大大破壞了源文本的文學性和藝術性。還有很多學者認為目的論只適用于目的性極強的非文學體裁,不適用于文學體裁。
將目的論與高校網(wǎng)頁翻譯相結(jié)合是因為只有明確翻譯目的和受眾才能了解為什么翻譯和為誰翻譯,才能發(fā)揮高校網(wǎng)頁的傳播和宣傳功能,更好地為預期讀者提供所需信息。筆者從翻譯目的和受眾兩方面探討目的論對高校網(wǎng)頁英譯指導的作用。
高校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力、招生培訓,建立英文網(wǎng)頁勢在必行,翻譯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英文網(wǎng)頁簡介是滿足國外學生和學者的實際需求,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掃除語言和文化帶來的理解障礙,使得這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交流與溝通順利進行。因此,翻譯的效果和譯文的可接受性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譯文流暢、自然,語言要使讀者易于接受,達到很好的信息傳遞功能。
在翻譯的過程中還要考慮讀者的需求和期待,不同的群體會對學校提供的信息有不同的期待。比如,海外留學生會對學校的課程設置、獎學金評定等信息感興趣;海外學者可能會對學校的科研立項、研發(fā)中心等感興趣;海外商人可能對學校的發(fā)展前景和投資項目感興趣。因此,譯文的涵蓋面要全,方便不同的讀者尋找信息,最好將信息分類??傊?,譯者首先應該明確翻譯目的,根據(jù)翻譯目的決定哪些原文信息要保留,哪些應該刪除,采用恰當?shù)姆g方法和策略,如直譯或意譯、歸化或異化、語義翻譯或交際翻譯等,才能翻譯出滿足翻譯要求的譯文。
弗米爾認為受眾是目的論中很重要的一點。受眾(addressee),即決定翻譯目的的目標文本的預期接受者。對弗米爾而言“,每個譯文都有預期受眾,因為翻譯就意味著‘在目的語情景中為目的語的目的和目標受眾生產(chǎn)一個文本’”。每個譯文都有特定的讀者群,在翻譯之前首先要了解受眾群體。同一個文本翻譯過來給不同的人閱讀,就要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產(chǎn)生不同的譯本。比如國外名著給成年人閱讀和給兒童閱讀,譯本就不同。因此,在翻譯高校網(wǎng)頁時,受眾是外國讀者,翻譯過來的文字要讓外國讀者能夠讀懂。
翻譯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詞語時要給出恰當?shù)慕忉?。比如?11工程”和“985工程”,國內(nèi)的很多人可能對這種提法比較熟悉,但也未必知道其確切含義,更不用說外國讀者了。因此,譯者要在譯文中將這類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加以解釋,使其負載的信息得到充分的傳達。
高校網(wǎng)頁英譯是非文學翻譯中外宣翻譯的一個分支,是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入而日益興起的研究領域,研究的焦點主要在譯文的質(zhì)量方面,但本文主要結(jié)合目的論的目的原則和受眾群體這兩個要素對高校網(wǎng)頁英譯的指導作用進行剖析,有自己的理論依據(jù)。明確翻譯目的和受眾群體使得高校網(wǎng)頁英譯有了前進的方向,譯者可以采取恰當?shù)姆g方法和策略為實現(xiàn)高校網(wǎng)頁的宣傳和交流目的發(fā)揮譯者主體性,順利完成翻譯任務。
[1]Nord,C.T ranslatin gasa Pur pose ful A cti vity:Fu nctionalist App roaches Exp lained [M]. 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 guage Edu cation Press,2001.
[2]李菲.從功能派視角研究河南高校簡介網(wǎng)頁英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河南師范大學,2012.
[3]郭宗娟.基于目的論下江西省高校簡介英譯的可接受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1.
[4]范勇.目的論關照下的翻譯失誤——一些大學網(wǎng)站英文版例析[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1):70-72.
[5]孫際惠.翻譯目的論的理性反思[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6]陳準民,陳建平.商務英語翻譯:漢譯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