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來到大別山深處一個訓練基地。一下車,就被深深震撼了,上千名身著迷彩服的年輕士兵,一行行、一列列,呼喊著口號,整齊地做著同一個動作—踢腿。
這就是我軍享譽中外的“雁門關伏擊戰(zhàn)英雄連”,他們將參加9月3日抗戰(zhàn)勝利日北京盛大的閱兵式。為選拔最佳陣容參閱,部隊抽調(diào)來近千名官兵,從4月練到9月,最后淘汰、精選出四百名。每天早上5點半開始,持槍站隊列,立正、齊步走、正步走、敬禮……一直到晚上10點半結(jié)束,除了一天五頓飯,沒有整塊的休息時間,風雨無阻,日復一日,訓練強度近乎殘酷,挑戰(zhàn)著人的生理極限。戰(zhàn)士們只要坐下就能睡著,可睡著了,還在練踢腿。
采訪組很快產(chǎn)生了爭執(zhí)。
一位年輕的編劇提出質(zhì)疑:軍人應該練習殺敵本領,花這么大代價練踢腿,有意義嗎?
是啊,意義何在?我們開始了采訪。
一名中尉,年前結(jié)婚旅行來到天安門,他對新娘說,要能穿著軍裝在這兒走一趟正步,那該多榮光!可就在他被挑到集訓隊的同時,妻子懷孕了,預產(chǎn)期就是9月3號,照顧妻子還是參加閱兵,全家人沒二話,因為榮譽。
一個90后新兵,寫信跟姐姐說,姐,從小到大,我沒認認真真做成過一件事兒,這回參加閱兵選拔,我死也要撐下來!姐姐哭了,因為成長。
一個士官,訓練的時候,一只馬蜂叮在臉上,血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教官在另一邊兒沒發(fā)現(xiàn),士官咬著牙整整熬了7分鐘,滿臉是血,一動不動!因為堅持。
還有一個兵,身體不適,醫(yī)生說再練下去,可能會影響他今后的生育功能,他哭著求教官,說哪怕這輩子不生孩子,也要參加閱兵!部隊當然不會同意,臨走時,他拿出一張照片,交給自己最好的戰(zhàn)友:哥們兒,幫我把照片貼在你的鋼盔里,帶著我一起走過天安門!
無數(shù)的故事,每天感動著我們,然而我們依舊沒能找到答案。直到那天,我們和官兵們一起走進了軍史館,在一張泛黃的陣亡通知書面前,一名年輕的士兵筆挺地站立,莊嚴地敬著軍禮。我們問他,他說,和她同年,19歲。
19歲,青春年少,兩代軍人,相隔70年,他們時空交錯會進行一場怎樣的對話?70年前,日寇鐵蹄肆虐、山河淪陷、家破人亡,19歲的護士,人道主義的天使,為了挽救最寶貴的生命背起藥箱奔向戰(zhàn)場,自己卻殞命在滅絕人性的屠刀之下。那么今天,19歲士兵的正步應該踢出怎樣的內(nèi)容呢?
英國作家約翰·基根在他的巨作《二戰(zhàn)史》的緒言中寫道:“……在第二次戰(zhàn)爭(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明確地是為了推倒第一次戰(zhàn)爭(世界大戰(zhàn))的裁決而戰(zhàn),為摧毀隨它而來的清算安排而戰(zhàn)?!聡鼮榱酥匦芦@得因1918年戰(zhàn)敗而失去的世界地位,于1939年走向戰(zhàn)爭。”
真是一語中的!侵占“釣魚島”,妄改“安保法”,無不充分暴露出日本正蠢蠢欲動,妄圖以新的侵略戰(zhàn)爭重獲軍國主義列強的狼子野心。戰(zhàn)爭的陰霾在迫近,和平也許在某個清晨就會離開。作為當代19歲的中國士兵,應該用最堅實的步伐告訴世界,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不是70年前那個孱弱的中國,而今天的中國士兵,卻依然是70年前打得日本鬼子俯首稱臣的血性男兒!
《我的雁門關》就是當代中國軍人對世界的宣言:為了和平,我們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