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玲 朱霞 關健 梅新 施建斌 蔡沙 何建軍
摘要:為提高鮮切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品質(zhì),研究了次氯酸鈉、二氧化氯、過氧化氫、乙醇等4種殺菌劑對鮮切香菇貯藏期間品質(zhì)的影響,系統(tǒng)分析了貯藏期鮮切香菇的菌落總數(shù)、白度、呼吸強度、失重率等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4種殺菌劑對鮮切香菇均有抑菌效果,以150 mg/L NaClO抑菌效果最佳;ClO2、低濃度NaClO和H2O2可抑制鮮切香菇發(fā)生褐變;50、100 mg/L NaClO均能降低鮮切香菇呼吸強度;4種殺菌劑對鮮切香菇失重均有較明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L NaClO最佳。綜合考慮,NaClO宜作為鮮切香菇的殺菌劑。
關鍵詞: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殺菌劑;貯藏特性
中圖分類號:S646.1+2;TS2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4-6346-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65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ies of fresh-cut mushrooms, the effects of 4 disinfectants on the storage properties of fresh-cut mushrooms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total plate count, whiteness,the respiration rate and weight loss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4 disinfectants could inhibit bacteria, 150 mg/L NaClO was the better; ClO2,low concentration of NaClO and H2O2 could declined the browning degree; 50mg/L and 100 mg/L NaClO could reduce the respiration intensity; 4 disinfecta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weight loss, especially 200 mg/L NaClO. Through overall consideration, NaClO was considered as an optimal disinfectant for fresh-cut mushrooms.
Key words:fresh-cut mushrooms[Lentinus edodes (Berk.)sing]; disinfectants; storage properties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又稱香覃、香菌等,是中國傳統(tǒng)的食用菌,因其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被視為“菇中之王”,是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鮮切果蔬也稱最少加工果蔬、半加工果蔬、輕度加工果蔬、調(diào)理果蔬等,它是指新鮮水果、蔬菜原料經(jīng)分級、清洗、整修、去皮、切分、保鮮、包裝等一系列處理后,改變了蔬菜、水果的物理形狀,但仍然保持新鮮狀態(tài)的果蔬制品,可供消費者立即食用或餐飲業(yè)使用的一種新型果蔬加工產(chǎn)品[1,2]。鮮切蔬菜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品質(zhì)新鮮、營養(yǎng)豐富、清潔衛(wèi)生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人的青睞。然而鮮切蔬菜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受到切割傷害,失去原有的外層保護組織和具有防止水分蒸騰作用的組織,會誘發(fā)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再加上微生物的侵害,不利于鮮切蔬菜品質(zhì)的保持[3,4]。通常使用物理、化學方法來控制鮮切蔬菜的品質(zhì)。清洗殺菌是鮮切蔬菜加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目前工業(yè)化生產(chǎn)中應用最廣的清洗殺菌劑是次氯酸鈉,另有新型殺菌劑主要有二氧化氯、過氧化氫、臭氧水、乙醇、酸性電解水等[5,6]。已有研究表明,酸性電解水[7]、過氧化氫[8]、次氯酸鈉[7-9]、二氧化氯[8-10]等可有效抑制鮮切蔬菜的微生物生長繁殖,有效控制那些在低溫下仍能生長的腐敗菌和致病菌。香菇鮮切后組織損傷嚴重,加速了細菌感染,呼吸強度增大,糖類物質(zhì)降解速率增大,顏色變深,失去光澤,質(zhì)量損失率增加,導致貨架期變短,商業(yè)價值降低,限制了鮮切香菇的發(fā)展。本研究選擇次氯酸鈉、二氧化氯、過氧化氫、乙醇為鮮切香菇的殺菌劑,通過測定其貯藏期內(nèi)生理、生化指標進行品質(zhì)評定,確定關鍵環(huán)節(jié)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和方法,延緩鮮切香菇的腐敗變質(zhì),控制產(chǎn)品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延長貨架期,為鮮切香菇的上市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與試劑 香菇購于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菜市場。穩(wěn)定態(tài)二氧化氯粉劑,北京華龍星宇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次氯酸鈉、過氧化氫、乙醇等,AR級,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1.2 儀器 SC-80型輕便色彩色差計,北京康光儀器有限公司;722G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FG2型便攜式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LDZM-80KCS型立式壓力蒸氣滅菌器,江蘇太倉市實驗設備廠;Telaire 7001型二氧化碳測定儀,美國GE公司
1.2 方法
1.2.1 殺菌劑的制備 分別制備4種不同濃度的殺菌劑,次氯酸鈉(NaClO)溶液(50、100、150、200、250 mg/L),二氧化氯(ClO2)溶液(30、35、40、45、50 mg/L),過氧化氫(H2O2)溶液(1%、2%、3%、4%、5%)、乙醇溶液(1%、2%、3%、4%、5%),現(xiàn)配現(xiàn)用。
1.2.2 鮮切香菇的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原料→整理分級→修整→清洗→殺菌→控水→切分→稱重包裝。
2)操作要點。①選擇新鮮、飽滿、成熟度適中、無異味、無病蟲害的香菇子實體;②按照香菇大小進行分級,選擇菌傘直徑處于6~8 cm內(nèi)的香菇;③選擇鋒利的菜刀,切除香菇柄;④用配制好的殺菌劑浸泡5 min,取出后用流動清水漂洗5 min,避免殺菌劑殘留過量;⑤漂洗后必須瀝干香菇表面水分,避免香菇腐敗;⑥將香菇均勻切成厚5 mm左右的片狀,切分時要保持切面平整;⑦將切分后的香菇放入PET塑料盤中擺放整齊,100 g/盤,保鮮膜密封,貼上標簽,4 ℃冷藏。
1.2.3 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 參照GB/T 4789.2-2010《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
1.2.4 白度的測定 參考Jaworska等[11]的方法,采用色差儀測定香菇片的L*、a*、b*值。L表示色明度,L=0為黑色,L=100為白色;a+表示紅色程度,a-表示綠色程度;b+表示黃色程度,b-表示藍色程度。每2 d測1次。
1.2.5 呼吸強度的測定 利用CO2測定儀來讀取起始和結束時的CO2含量,按公式(1)計算得到鮮切香菇的呼吸強度。每2 d測1次。
X=■×1 000 (1)
式中,X-呼吸強度,mg/(kg·h);W1-空白試驗密閉容器中CO2總量,%;W2-測定后密閉容器中CO2總量,%;V-密閉容器內(nèi)總體積,L;M-CO2的摩爾質(zhì)量,g/mol;V0-測定溫度下CO2摩爾體積,L/mol;ms-測定用果蔬的重量,g;t-測定時間,h。
1.2.6 失重率的測定 處理前稱量食用菌的質(zhì)量,記錄為原始重量m1,每2 d測定1次記為m2,計算得到失重率。
X=■×100% (2)
式中,X-失重率,%;m1-原始重量,g;m2-貯藏后重量,g;t-測定時間,min。
2 結果與分析
2.1 殺菌劑對鮮切香菇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
微生物對鮮切果蔬品質(zhì)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2個方面。一方面,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會消耗果蔬體內(nèi)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導致品質(zhì)下降;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直接影響鮮切果蔬的食用安全性。菌落總數(shù)能夠反映食品的衛(wèi)生狀況,用來確定食品是否處于安全食用期限內(nèi)。鮮切香菇分別經(jīng)不同濃度的NaClO、ClO2、H2O2、乙醇溶液浸泡殺菌,測得菌落總數(shù)見圖1。由圖1可知,經(jīng)不同濃度NaClO、ClO2、H2O2、乙醇殺菌處理的鮮切香菇的菌落總數(shù)均低于空白組,表明這4種殺菌劑均對鮮切香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香菇中微生物的生長,適度延長香菇的保鮮期。其中,經(jīng)NaClO殺菌后鮮切香菇的菌落總數(shù)明顯優(yōu)于其他殺菌劑,以150 mg/L NaClO的效果最佳。次氯酸鈉的殺菌原理主要是通過其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tài)氧,新生態(tài)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的蛋白質(zhì)變性,從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有研究表明,次氯酸鈉(NaClO)處理對鮮切竹筍、鮮切黃瓜、鮮切豇豆等[8,12]有顯著殺菌效果。H2O2、乙醇、ClO2 3種殺菌劑中,乙醇的殺菌效果最差。從4種殺菌劑的濃度來看,殺菌劑的濃度和抑菌效果之間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
2.2 殺菌劑對鮮切香菇白度的影響
白度用來表示香菇在貯藏過程中顏色的變化。由圖2可知,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各處理組白度值均呈下降趨勢。質(zhì)量的損失、水分的聚合、二氧化碳的過量積累都可能引起產(chǎn)品生理學的損傷,為香菇的褐變提供有利條件,使香菇白度下降[13]。經(jīng)NaClO、乙醇、H2O2處理后的鮮切香菇的白度隨著時間的延長均逐漸下降。經(jīng)250 mg/L NaClO、4%和5% H2O2處理后的鮮切香菇白度明顯低于空白組,其他濃度均高于空白組,說明NaClO、H2O2低濃度能抑制鮮切香菇白度的降低,而高濃度則不能很好的維持鮮切香菇的白度,應該是由于高濃度的氧化作用會使香菇表面受到損傷,褐變加?。灰掖继幚斫M的白度均低于空白組,說明乙醇對鮮切香菇的色澤有負面影響。經(jīng)ClO2處理后的鮮切香菇白度在第2天會有小幅度上升的趨勢,可能是由于ClO2具有漂白性,使鮮切香菇白度上升。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漂白效果消失,白度逐漸下降。到貯藏第8天后,所有處理組的白度明顯高于空白組,說明ClO2可以適度的提高鮮切香菇的白度,提高其感官品質(zhì)。
2.3 殺菌劑對鮮切香菇呼吸強度的影響
由圖3可知,在貯藏前,鮮切香菇的呼吸強度最大,之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小,但是由于清洗和切分,使得鮮切香菇含水量高并且易受到機械損傷,進而導致組織褐變,呼吸代謝旺盛。在貯藏期,各組的變化趨于一致,呼吸強度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小,第6天和第8天的呼吸強度偶有增高,可能與香菇感染微生物而腐爛及組織崩潰有關。NaClO和H2O2處理的鮮切香菇的呼吸強度數(shù)值比較接近,均高于空白組,可能是因為H2O2和NaClO都具有強氧化性,使香菇表皮受損,加強了香菇的呼吸強度。ClO2處理的鮮切香菇的呼吸強度波動較為明顯,第4天出現(xiàn)呼吸高峰,可能是由于ClO2氧化性太強,鮮切香菇表皮受損導致的呼吸強度增高。不同乙醇處理的鮮切香菇的呼吸強度差別較大,其中3%和4%較好,但在第8天時各濃度與空白組無明顯區(qū)別。
綜上所述,NaClO對鮮切香菇呼吸強度的影響比ClO2、H2O2和乙醇的影響小,且呼吸強度根據(jù)NaClO濃度的增高而增高,50、100 mg/L的NaClO均能抑制鮮切香菇呼吸強度;而其他3種殺菌劑均不同程度地對鮮切香菇呼吸強度有微弱增強作用。
2.4 殺菌劑對鮮切香菇失重率的影響
鮮切香菇的失重主要由呼吸作用消耗細胞內(nèi)的干物質(zhì)和蒸騰作用喪失水分引起的。由圖4可知,經(jīng)NaClO、ClO2、H2O2、乙醇處理過的鮮切香菇的失重率均比空白組低,4種殺菌劑均能減小失重率,保證果蔬品質(zhì)。各殺菌劑濃度和失重率減小程度之間并無明顯規(guī)律,其中200 mg/L NaClO、45 mg/L ClO2、1% H2O2、5%乙醇抑制失重率效果比較明顯,以200 mg/L NaClO最優(yōu)。
3 小結
鮮切香菇的貯藏特性可以從多方面展開研究,本試驗主要從不同殺菌劑方面展開研究。鮮切香菇在貯藏期間,經(jīng)150 mg/L NaClO處理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ClO2、低濃度NaClO和H2O2可抑制鮮切香菇褐變;50、100 mg/L的NaClO均能降低鮮切香菇呼吸強度;200 mg/L NaClO、45 mg/L ClO2、1% H2O2、5%乙醇抑制失重率效果比較明顯,以200 mg/L NaClO最優(yōu)。因此,綜合考慮,在不同濃度的NaClO、ClO2、H2O2、乙醇這4種殺菌劑中,NaClO為鮮切香菇的最優(yōu)殺菌劑。
目前中國鮮切果蔬的發(fā)展還處在一個發(fā)展階段,對于鮮切果蔬的生理特性還未完全明確,進一步尋找發(fā)現(xiàn)更加有效、快速的天然抑菌物質(zhì)和對人體安全有益的拮抗菌種是未來對鮮切香菇殺菌技術的新方向,還可以結合氣調(diào)包裝對鮮切香菇的貯藏特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OLMEZ H,KRETZSZ U. Potential alternative disinfection methods for organic fresh-cut industry for minimizing water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J]. LWT-Food Sci Tec, 2009, 42(3):686-693.
[2] 張學杰,劉宜生,孫潤峰.切割果蔬的質(zhì)量控制及改善貨架期的途徑[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1999,32(3):72-77.
[3] 吳錦鑄,余小林,曾洲華,等.切分蔬菜保鮮工藝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0(4):33-37.
[4] 紀懿芳,胡文忠,姜愛麗.應用于鮮切果蔬中的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5,6(7):2403-2408.
[5] WANG H,F(xiàn)ENG H,LUO Y G.Microbial reduction and storage quality of fresh-cut cilantro washed with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and aqueous ozone[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4, 37(10):949-956.
[6] REINA L D,F(xiàn)LEMING I I,HUMPHRIES E G.Microbiological control of cucumber hydrocooling water with chlorine dioxide[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1995,58(5):541-546.
[7] 何 萌.鮮切蔬菜品質(zhì)控制技術的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4.
[8] 傅紅霞.凈菜商品化處理技術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9] 周會玲,唐愛均,王祥明.不同清洗劑對切割生菜品質(zhì)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19(11):115-118
[10] 黃和平,王海平,張 珊.穩(wěn)定態(tài)二氧化氯對鮮切蒲菜的抑菌保鮮作用[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6):245-247.
[11] JAWORSKA G,BERNA E. The effect of preliminary processing and period of storage on the quality of frozen Boletus edulis (Bull: Fr.) mushrooms[J]. Food Chemistry,2009,113(4):936-943.
[12] 燕平梅,岳 虹,崔淑燕,等.鮮切豇豆菜保鮮技術的研究[J].中國調(diào)味品,2010,35(3):78-82,85.
[13] 連 毅,李 燕.果蔬褐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6,8(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