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維特根斯坦對“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反駁

    2016-01-12 22:38:54徐強桑田

    徐強 桑田

    摘 要: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系統(tǒng)地對他早期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猛烈批判,而“奧古斯丁語言圖像”就是這種系統(tǒng)批判工作的起點?!皧W古斯丁語言圖像”的核心就是“實指定義”。通過在該書的第一部分相關內容的分析,他指出“實指定義”的主要問題在于:“實指定義”忽視了不同語詞之間的區(qū)別;它并不是關于意義的解釋,而是對語詞使用的某種訓練;命名過程不是神秘的,不能直接賦予語詞以意義;“實指定義”的誤用會導致某些哲學問題的產(chǎn)生。對此他提出的解決建議:“實指定義”需要以語言游戲的多樣性為基礎;語詞的意義在于其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對語詞意義的理解在于某種“綜觀”的視角。

    關鍵詞:“奧古斯丁語言圖像”; 實指定義;《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5)04-0013-06

    Abstract: Wittgenstein fiercely and systematically criticizes his earl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his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Augustinian Picture of Languag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uch systematic criticism. Based on such elucidation, Wittgenstein finds the following drawbacks of “The Augustinian Picture of Language”: It neglects the variety of vocabulary; The “ostensive definition” is not an interpretation on word's meaning, but a way of training instead; “Naming” process is not mysterious and unable to give meanings to the word directly; Philosophical problems will occur if the approach is misused. Accordingly, Wittgenstein provides his own solution: “ostensive definition” must be grounded on the variety of “l(fā)anguage game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lies in its usage in the related contex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needs an “overview”.

    Key words: “The Augustinian Picture of Language”; ostensive definitio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在《懺悔錄》的第8節(jié)中,奧古斯丁對他幼年學習語言進行回憶[1]。這一段有關兒童學習語言的場景被稱為“奧古斯丁圖像”。該理論的核心內容就是“實指定義”(Ostensive Definition) :在語言中,語詞對世界的對象進行直接命名;句子是名稱的組合;語詞以某種方式與意義相聯(lián)系;語詞的意義就是其所代表的對象。在奧古斯丁那里,他還特別強調了在語詞與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的“直指”關系,就是說話者面朝該事物,用手指著該物體,發(fā)出相關的聲音(語詞),而這個語詞就代表該事物。

    一、“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內容及其與維特根斯坦哲學思想的關聯(lián)

    “奧古斯丁語言圖像”是一種樸素的意義理論,而這也是人類最初學會語言的方式。維特根斯坦就是要從人類最初學習語言的階段開始對語言進行探究從而表達他的語言哲學思想。

    (一) “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主要內容

    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并沒有直接把他的這種原始學習語言的觀點表述成為“實指定義”?!啊畬嵵付x這一概念發(fā)端于20世紀初,第一次由維特根斯坦在劍橋的第一位邏輯教師W.E.Johnson提出。后來,羅素把“實指的定義”定義為任何一種人們無需借助其它的語詞而學會理解一個字的意義的方法”[2]85?!皩嵵浮笔且环N把詞與物連接起來的手段。通過實際的指示動作,說話者可以通過他的身體姿態(tài),將語言中的代詞,專名,具體概念詞等與外部世界中的具體物(對象)建立起聯(lián)系。從語言的角度來看,實指方式就是實指說明或直接指稱,其中的定義就是實指定義?!皩嵵付x”是我們從父母那里最初最直接學習語言的方式。從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來看,實指定義開始于嬰幼兒咿呀學語階段。實指定義還有如下假定的背景:說話者是成人,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語言系統(tǒng),而嬰幼兒的大腦類似于一塊白板。在實指定義的學習過程中,嬰幼兒多半是通過不斷的試錯,不斷的在心中用語詞給物體貼標簽的過程。

    (二)《邏輯哲學論》的內容與“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關聯(lián)

    《邏輯哲學論》(下文簡稱Tractatus)是維特根斯坦生前唯一公開發(fā)表的著作,同時也是他早期哲學思想的結晶。維特根斯坦終其一生,都在對于語言及其本質進行思考。另外,他雖不是基督徒,但是他始終對于宗教信仰保有某種深刻的認識。“在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他就曾閱讀過托爾斯泰的有關《圣經(jīng)》中福音書的著作”[3]。維特根斯坦曾在Tractatus中談到過“死亡問題”[4]。早期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的本質是以邏輯句法為基礎而構造起來的命題。在這種“邏輯原子主義”的結構中,名稱是最簡單的符號,是世界的構成元素及絕對簡單的對象之一?!斑@些符號指稱,表示或命名其它的絕對簡單對象”[5]。另外,簡單對象是永遠存在,而且必然存在的,“因為它們是在邏輯原則之下的,因此對象的名稱總是有所指稱的。這種名稱才是真正的名稱”[6]。命題的基本構成部分—簡單符號—與世界中的簡單對象一一對應。從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維特根斯坦對語言的邏輯構造的觀點就是“實指定義”的一種變體。這種觀點是與《懺悔錄》中奧古斯汀的語言觀是一致的?!熬S特根斯坦就是在讀了奧古斯丁有關語言的學習的論述之后受到啟發(fā),得出了他后期的語言哲學觀點的”[7]675。

    (三)《哲學研究》的主題與“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關聯(lián)

    維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重要著作《哲學研究》(下文簡稱PI)中,一開始就引用了“奧古斯丁圖像論”。維特根斯坦以奧古斯丁的語言圖像論為攻擊的靶子,但是這并不是他的隨機選擇。維特根斯坦想借助于奧古斯丁的語言圖像論為靶子,借此來反對他早期在Tractatus中的“邏輯原子主義”的思想。另外,奧古斯丁的語言學說是典型的語言學說,是一種原始的語言學習范式。而后期維特根斯坦就是要強調我們要回到這里來開始對語言本質進行分析。

    “在這些話中我們得到了關于人類語言的本質的一幅特定的圖像——我覺得事情就是這樣的。即,這幅圖像:這個語言的語詞命名對象——命題是這些名稱的集合?!谶@幅關于語言的圖像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如下概念的根源:每一個語詞都有一個意義。這個意義被配置給這個詞。它就是這個詞所代表的那個對象”[8]2。

    “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主要論點我們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觀點存在著巨大的弊端。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奧古斯丁的確沒有明確提到詞類之間的區(qū)別,這并非表明他不承認這種區(qū)別?!稇曰阡洝分兴枋龅氖侨粘I钪姓Z言學習的一個典型場景。奧古斯丁在此并沒有企圖解釋日常語言的本質。而維特根斯坦的目的則是比奧古斯丁走的更遠??梢哉f,奧古斯丁只是提及問題,而維特根斯坦則是嘗試“解決”問題。

    二、PI中對“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反駁

    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他在PI中的寫作方式是一種“評論式”(remarks)的。這種文體以小節(jié)的形式表達他的哲學思想,而且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題,帶有隨意性和思維的跳躍性。根據(jù)Marie McGinn[9]48的分析,維特根斯坦批判“奧古斯丁圖像”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第1節(jié)到第38節(jié)之間。

    (一)“奧古斯丁語言圖像”論忽略了語詞的類別的多樣性

    在PI第1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首先介紹了奧古斯丁語言圖像的主要內容,接著,維特根斯坦給出了第一個反駁:“奧古斯丁沒有說到詞類之間的任何區(qū)別”[8]1。在奧古斯丁的圖像論中,“實指定義”主要集中在對專名(proper names)的命名過程,他并沒有考慮到其他種類的語詞。

    按照現(xiàn)代語法概念對語言中的詞項的劃分,英語的詞類可以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聯(lián)接詞和感嘆詞等。而不同的詞類本身還可以劃分為更加具體的詞類,比如名詞不僅包括普通名詞,還包括特殊名詞,比如人名,專名等;另外名詞還可以劃分為實體名詞和抽象名詞。從語法范疇的角度來看,實指定義只能指那些就在說話者附近的實體名詞或者是專名,還有人名。維特根斯坦認為,如果以實指定義為主要學習語言的方法,那么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像“桌子”,“椅子”等這樣的名詞,然后才會想到某些動作和性質的名稱,而并沒有考慮到其它詞類的學習過程。維特根斯坦舉了一個“買蘋果”的例子。我們是如何知道紙條上的“五個紅色的蘋果”的每一個詞及其意義的?我們開始不斷的解釋和行動以此來理解。但是“五”這個詞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實際上蘋果的個數(shù)嗎?維特根斯坦認為這不是我們所談論的意義,我們僅僅是在談論“五”這個詞是如何被實際使

    用的。我們不能直接直接問“五”的意義是什么,我們只能談論對“五”的意義的解釋。

    (二)“實指定義”并不是關于意義的解釋,而是一種訓練

    “實指定義”中的語詞的意義是從何而來的?僅僅是說話者用手指,他的一系列行為動作所給予的嗎?那命名活動是如何具有效力的?在第2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認為這種觀點是根植于關于語言運作方式的原始觀念之中的。維特根斯坦接著又給出了有關建筑工人之間傳遞石頭的例子。這個例子滿足了奧古斯丁圖像所描繪的情景,在這個例子中,建筑工人A和其助手B之間通過語言傳遞A想要的石頭的過程就是奧古斯丁所描述的交流系統(tǒng)。在該書的第3節(jié):“我們可以說奧古斯丁描述了一個交流系統(tǒng),只不過并非我們稱為語言的所有東西都是這樣的系統(tǒng)”[8]1。語言系統(tǒng)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里牽涉到語詞使用的具體語境和說話人及聽話人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維特根斯坦認為對實指定義中具體語詞的解說是僅對某種限制的很窄的范圍而言的,“而并非是針對你聲稱在表現(xiàn)的那整個領域來說的”[8]2。維特根斯坦認為這種定義只是語言游戲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游戲。

    在第4節(jié)到第6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開始反駁實指定義是一種關于意義的解釋的觀點。他認為“語言的實指教學”是一種命名的訓練過程,而并非是關于意義的解釋。當人們仔細觀察買東西的例子時,這里產(chǎn)生了一層迷霧。在小孩最初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實指定義不是教給小孩該語詞的意義,而是對該語詞的用法訓練。語詞的解釋和訓練是不同的。只有小孩接受了訓練,并且學會合適的運用該語詞,我們才認為他掌握并理解了該語詞的意義。

    “實指定義”還會受到不同教學方法的影響。實指教學并沒有引起小孩對該語詞的理解?!皩嵵附虒W或許幫助導致這樣的理解;不過,它當然只是與一種特定的課程配合在一起才幫助導致了這樣的理解。與另一種課程相連,相同的對于這些語詞的實指教學本來會引起一種完全不同的理解”[8]3。維特根斯坦在此舉了有關機車控制室里面不同的手柄和杠桿的不同聯(lián)接會導致機車執(zhí)行不同操作的例子。在這個配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假定整個其余的裝置都給定了。如果只有這個機械裝置的配合,而沒有其余機械裝置的運轉,它們會失去自身在系統(tǒng)中的功能,從而變得什么都不是。

    (三)命名過程不是神秘的,它不能直接賦予語詞以意義

    命名過程(the naming process)是實指定義的核心內容?!懊悄撤N類似于將某個名稱標簽貼在一個東西之上這樣的事情。人們可以將這種做法稱為使用一個詞所做的某種準備。但是,它是針對什么的準備呢?”[8]5。我們在命名的過程中預設了某種叫“談論事物”的東西的存在,這是一種迷信。命名過程根本不存在此事。但是,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確實被教育被訓練出來提出“這個叫做什么?”這樣的思維定勢,接著命名行為就發(fā)生了。我們好像為我們面前的事物發(fā)明一個名稱?!耙赃@樣的方式小孩命名比如他們的玩具娃娃并且緊接著談論他們,對著他們說話。在此請馬上思考一下,人名的使用——我們用它來招呼被命名者——是一件多么奇特的事情!”[8]5。不同的事物在物理世界中是不同的,而它們都擁有某種語言形式。而這種語言形式在語言系統(tǒng)里面由于其表面形式的齊一性而容易被混淆。我們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種片面的語言觀點,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受到了語詞表面形式上的齊一性的誤導。

    命名過程不是神秘的,它是原始的學習語言的過程。它之所以被認為是神秘的,是因為我們被籠罩在具有形式上齊一性的語言的迷霧之中。我們看不到具體的語詞在實際語境中,在交流中的具體使用。語詞的意義并不能直接從命名的過程中獲得?!皧W古斯丁語言圖像”只是一種特殊的命名場合,即對專名或者人名的場合。但是,對于維特根斯坦而言,專名和人名只是語言系統(tǒng)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我們沒有考慮到語言游戲中的多樣性和它們的實際用法。表示或命名一個東西不可能僅僅存在于貼標簽或者在說話的時候指向這個符號的簡單過程中,而是在于這樣的過程加上這個符號在相關的語言游戲中的完整用法?!叭绻床坏竭@點,我們就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將表示或命名關系神秘化,認為它們只能在于某種神秘的心靈過程”[7]933。

    (四)實指定義的誤用會導致某些哲學問題的產(chǎn)生

    在買東西和傳遞石頭的例子中,名稱和所命名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在具體查看了這些語言游戲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名稱將被命名的東西的圖像召喚到我們的心靈的面前,這個名稱被寫在了被命名的東西上,或者在指向被命名的東西時它被說出了”[8]24。接著,在第38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質問道,在這個實指解釋中,例如“這是一個紅蘋果(This is an red apple.)”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對該語句中的數(shù)詞,顏色詞,名詞作解釋,但是我們如何解釋其它成分,像“這(this)”,“是(is)”意義呢?實指定義不能夠做到?!叭绻藗儾幌胍鹑魏位靵y,那么人們最好根本不說這些詞是命名某種東西的。——令人驚奇的是,人們曾經(jīng)針對“這個”這個詞說,它是真正的名稱”[8]24。

    在Tractatus中,維特根斯坦把語詞的意義當做與語詞相關的簡單對象。而現(xiàn)在這種觀點在PI中受到了猛烈的批判。對比Tractatus和PI,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維特根斯坦實際上對意義有兩種看法。在Tractatus中,維特根斯坦所持有的是“靜態(tài)的意義觀念”,這種觀念在于將意義理解為與語詞相關聯(lián)的某種事物;而在PI中,維特根斯坦則堅持的是“意義的動態(tài)觀念”,這種觀念在于將語詞的意義看做對語詞的使用過程。維特根斯坦對他早期的思想進行了徹底的否定。早期維特根斯坦從他的“邏輯原子主義”理論中得出詞的意義與語詞本身的使用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

    “可以說,這些奇特的觀點源自于一種崇高化我們的語言的邏輯的傾向。對于它的真正的回答是:我們稱非常不同的東西為‘名稱;‘名稱這個詞刻畫了一個詞的眾多不同的,彼此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具有親緣關系的用法的種類”[8]25。不用的詞類有不同的用法,它們表面上看似一致,但是在具體運用中卻具有明顯的差別。命名和描述不是處于同一個層面上的,命名是對描述的準備。命名根本不是語言游戲中的任何步驟,名稱只有在某個命題中才具有意義。命名被看成了一種玄妙的過程。就好像是語詞和對象之間的奇特的結合。“一個哲學家死盯著他前面的對象并且與此同時無數(shù)次地重復念叨著一個名稱,——或者還有‘這個這個詞”[8]26。維特根斯坦形象地描述了哲學家在思考命名時的情景,然而語詞與對象之間的結合并非是這種奇特的結合。傳統(tǒng)哲學家,包括奧古斯丁和早期維特根斯坦就是持有這種想法的。如果哲學家們堅持己見,勢必會產(chǎn)生哲學問題?!耙驗楫斦Z言休假時,哲學問題便出現(xiàn)了”[8]26。維特根斯坦認為正是哲學家們對實指定義的傳統(tǒng)態(tài)度,才導致了哲學問題的產(chǎn)生。

    實指定義假定了名稱的意義就是其承受者(bearer)。這里便產(chǎn)生了問題,即假如名詞的承受者消失了,那么該名字的意義還存在嗎?維特根斯坦在第39節(jié)中就以寶劍“諾統(tǒng)”為例進行反駁。早期維特根斯坦認為必須存在真正的名稱。而像“諾統(tǒng)”這樣的通常意義上的專名所指稱的對象是復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被毀壞,可以不存在。假如這把寶劍被毀壞了,那么這個專名就不具有所指了。因此含有它的命題,例如“諾統(tǒng)曾經(jīng)被用來殺過很多人?!币簿蜎]有意義了。事實上這個命題是有意義的?!熬S特根斯坦認為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名稱所表示的簡單物是不可毀壞的”[7]845。

    最后,實指定義假定了某種心理過程,它導致了私人語言的產(chǎn)生。第358節(jié):“但是,難道不是我們的意指賦予命題以意義嗎?(自然如下之點也屬于這里:人們不能意指無意義的詞列。)而且,意指是存在于心靈領域中的某種東西。但是,它也是某種私人性的東西!它是那種不可捉摸的什么東西;僅僅可以比之于意識自身。人們如何會覺得這是可笑的!可以說,它可是關于我們的語言的一場夢”[8]26。維特根斯坦在此擊中了實指定義的要害。實指定義所假定的心理過程其實是一種幻覺。接著他做了總結:“相反,事情在我們看來似乎是這樣的:在這種情形中這個教師將這個意義委婉地告訴給那個學生——并沒有直接地將其告訴給他;不過,這個學生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給出了正確的解釋。我們的幻覺便存在于此”[8]26。

    三、PI中針對“奧古斯丁語言圖像”問題所提出的建議

    上文從三個方面對維特根斯坦在PI中對奧古斯丁的實指定的理論進行了反駁。通過這些反駁,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對實指定義進行考察,從而認識到它的問題所在。

    (一)實指定義需要以“語言游戲”的多樣性為基礎

    實指定義忽略了語詞意義的多樣性,而且只能以專名和人名為主要所指對象。這種觀點的運用范圍非常狹窄。為了解釋其它語詞的意義,維特根斯坦提出了語言游戲的概念。語言游戲的概念開始于買東西的例子,進而在PI中第3節(jié)中被明確的提出。在有關建筑師和助手之間傳遞石塊的例子中也表明了語言游戲的存在。“我們也可以設想,(2)中(指買蘋果的例子)的語詞使用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游戲之一種,借助于它們,孩子們他們的母語。我將稱這些游戲為‘語言游戲,而且有時一個原始與語言說成一個語言游戲”[8]2。在第7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給出了語言游戲的定義:“我也將語言和這樣的活動——語言與它們交織在一起——所構成的那個整體稱為‘語言游戲”[8]3。

    所謂“語言游戲”是一種非常簡單和初級的使用語言符號的活動形式(所謂的原始的語言形式),是小孩借以開始使用語言符號的那些形式,或者就是原始語言。語言游戲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揭示語言的本質,以澄清語言與思想,語言與實在之間的關系?!熬S特根斯坦反復強調,他提出語言游戲概念的初衷就是為了弄清楚語言實際起作用的方式”[7]443。維特根斯坦在PI中通過諸多例子闡述了語言游戲的特征,其中他討論最多的就是國際象棋這種棋類游戲。他把國際象棋與語言游戲相類比,從而得出了富有創(chuàng)建的思想?!皧W古斯丁語言圖像”就是一種原始的語言游戲,只不過是比較簡單的游戲。如果將這個游戲擴展開來,那么,有關語言的意義的研究視野勢必更加寬廣。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就是使得語言具有更多意義的原因所在。語言游戲是語言(語言符號的使用)和與其交織在一起的活動所構成的整體。這個整體在PI中就是所謂的“生活形式”(form of life)。而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就是源于我們人類的“生活形式”的多樣性。

    實指定義屬于一種命名游戲。在這種游戲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是處于共同的生活形式的背景之下。語言游戲有不同的規(guī)則,這種規(guī)則就類似于語言中的語法,它的重要性在于給出語詞的使用規(guī)則。正如一位旁觀者只有在理解下棋的規(guī)則之下才能理解棋手走每一步棋的原因和目的一樣,學生只有在掌握了語言的語法即用法才能運用語言。而理解一門語言的標準就在于是否合乎語法地使用該語詞,例如造句游戲。

    (二)語詞的意義在于其在不同語言游戲中的不同用法

    正如實指定義所認為的那樣,假如寶劍“諾統(tǒng)”被毀滅了,也就是這個意義的承受者(bearer)也消失了,那么“諾統(tǒng)”在語言中就不存在了。這種素樸的意義觀在維特根斯坦這里同樣遭到了批判。維特根斯坦認為實指定義并沒有直接對對象賦予意義,我們對意義的理解是基于語詞的用法之上。

    維特根斯坦在PI中第12節(jié)中舉了一個例子來證明這種觀點。在機車的駕駛臺里面的不同的操作手柄在直觀上似乎是相似的,但是它們在功能上卻不是一樣的。就好比句子的成分,語句是由語詞的構成。而它們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是它們在語句中的功能卻千差萬別。維特根斯坦反復在書中強調,不要問意義,而要問用法。語詞的意義只有在語句的使用中才能掌握。意義就是使用?!爸挥性谝粋€命題的關聯(lián)中一個詞才有意義”[8]4?!八绾巍鞍盐铡边@個解釋,這點顯示于在他使用所解釋的那個詞的方式中”[8]5。

    維特根斯坦這種意義的語用的觀點是受到了弗雷格的影響的。弗雷格在《算術基礎》的序言中明確提出三大基本原則,即“1)要把心理學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主觀的東西和客觀的東西明確區(qū)別開來;2)必須在句子聯(lián)系中研究語詞的意謂,而不是個別地研究語詞的意謂;3)要時刻看到概念和對象的區(qū)別”[10]。這三條原則對維特根斯坦影響最大的就是第二條原則,即語境原則。說到語言的意義在于其用法,但是怎么用呢?維特根斯坦從游戲規(guī)則入手,他認為用法好比語言的語法。

    而語言的語法和游戲一樣是具有多樣性和相似性的。這里需要規(guī)則以及實際的語境法則,而實際的語境就牽涉到語用的規(guī)則。語境(context)對語句的意義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同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而不同的語句可以在同一語境中表達相同的意義?!耙粋€詞的用法由其語法規(guī)則給出。后者可以說規(guī)定了這個詞在語法空間中所處的位置”[7]675。語言意義的多樣性在于其用法的多樣性,而其用法的多樣性在于其中的游戲類型的多樣性。而游戲類型的多樣性則在于生活形式。“解釋終止于某處”[8]13。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只是按照我們所訓練的那樣來使用語言。

    解釋必須終止于某處,而傳統(tǒng)哲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限回溯”(infinitive recursive)的問題。維特根斯坦給出的觀點就是我們必須在某一點上停止。就好比用鐵鍬挖泥土一樣,我們總有挖不動的時候。而了解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和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在于“看”(seeing)。在PI中維特根斯坦反復強調,不要老是思考,而要去看。我們通過看這個過程,即直觀,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有益的東西。結合對意義的使用的觀點,維特根斯坦在此暗示我們不僅要“看”,而且還要去“做”。我們通過在語詞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理解了語詞的意義。

    (三)意義的理解在于綜覽的視角

    維特根斯坦在PI中闡釋了基于生活形式的語言游戲理論。這種以語言游戲為語法的研究方法,要求我們把語詞從哲學的形而上學的用法帶到它們的原始用法(即日常用法上面)。而對語言游戲的整體把握則是破除實指定義問題的關鍵。維特根斯坦把這種整體把握稱之為“綜觀”(overview)的視角?!皩嵵付x并不只是一個和語義學有關的概念,它與使用者密不可分。因為語義學本身必須是關涉語言外的東西。語言的意義本身就意味著語言之外的東西”[11]。而語言之外的東西就是我們實際運用語言的生活形式。通過對語言表達式的實際的,復雜用法的考察,我們可以達到對語言表達式的實際用法的厘清,進而使用規(guī)則,給其以清晰的綜覽。實指定義源于對語言活動的誤解, 因為其關鍵之處在于, 語詞所指稱的作為其意義的對象或載體在語言之外, 或者是時空當中的物理對象(過程), 或者是意識當中的心理對象(過程)。通過實指定義, 我們掌握了詞的意義,進而可以獲得相應的經(jīng)驗, 形成相應的知識?!叭欢?,在維特根斯坦看來,上述觀點恰恰誤解了我們的實指活動。家族相似性方法就是一種綜觀語言現(xiàn)象, 去看而不是想的方法”[2]88

    。

    四、總結

    奧古斯丁的語言圖像論的核心是實指定義。而正是由于實指定義的缺陷才導致了某些哲學問題的產(chǎn)生。哲學概念源于日常語言及其日常用法。而對于日常語言的觀察和描述是不需要任何假設的,因為這就是基于實指定義。通過對實指定義進行綜觀式的考察,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語言及其工作機制,而對這種工作機制的考察則是由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得以彰顯的。維特根斯坦通過對實指定義的反駁,提出以意義的使用論和語言游戲論對語言游戲進行綜觀式的考察。這些觀點對20世紀50年代后的分析哲學中的“語用學轉向”是具有重大的啟發(fā)意義。PI中的語用論觀點是繼Tractatus中產(chǎn)生的“語言轉向”之后的另一轉向,即語言哲學中的“語用學轉向”。

    另外,從今天有關語言哲學的研究來看,維特根斯坦雖然在此提出了不少新穎的哲學論點,但是他所提出的論點似乎太過寬泛和分散。有關“語言游戲論”,“生活形式”,“綜覽式的考察”這些關鍵的哲學概念散落于PI諸節(jié)中。他并沒有對其進行嚴格的定義和提出嚴格的解釋。這樣似乎使他的觀點變得難以捉摸,而且也增加了研究者們對其思想把握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奧古斯丁.懺悔錄[M].任曉晉,譯.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 3.

    [2] 李紅,李淵. 實指與綜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12):85.

    [3] 瑞·蒙克.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M].王宇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50.

    [4] 徐強.《邏輯哲學論》中的“死亡”概念分析[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8):787.

    [5]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M]. 賀紹甲,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6:36.

    [6] 韓林合. 《邏輯哲學論》研究[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475.

    [7] 韓林合.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上)[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0.

    [8] 維特根斯坦. 哲學研究[M].韓林合,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3.

    [9] Marie McGinn: The Routledge Guide to Wittgensteins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 London and New York,2013: 48.

    [10] 弗雷格.算數(shù)基礎[M].王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4.

    [11] 周小華. 論實指定義[J]. 外語學刊,2008(6): 11.

    [責任編輯:范 君]

    巴东县| 哈巴河县| 徐州市| 朝阳区| 阜康市| 九寨沟县| 德化县| 崇左市| 金湖县| 肇州县| 乡宁县| 青阳县| 甘泉县| 南宁市| 江川县| 七台河市| 六盘水市| 盐源县| 大余县| 兴山县| 广灵县| 齐齐哈尔市| 筠连县| 亚东县| 邵武市| 自治县| 文昌市| 富川| 监利县| 巨鹿县| 永靖县| 响水县| 博罗县| 海兴县| 隆昌县| 肇源县| 绥宁县| 白银市| 容城县| 清新县|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