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光 喬艷玲
在遼寧錦州,有個遠近聞名的“玻璃人”。他身高不足一米,頭與胸幾乎等長,不能站立,是我國首例瓷娃娃病患者,但卻是一位內心強大的斗士,他叫譚純慧。
他今年52歲,靠自學拿到大專學歷,成為世界著名espn體育中文網的編輯主任兼評論員,在國家、省市級媒體發(fā)表文章幾十萬字,獲獎作品近百篇。2001年9月,譚純慧走進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2002年,被授予“錦州市殘疾人自強標兵”,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當選為首屆中國網絡評選《感動中國》人物。
譚純慧的愛人許迎春,原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氣礦輸氣站任站長助理、高級技師,是管理局“三八”紅旗手,曾進京受到全國總工會領導接見。現在管道公司錦州輸油氣分公司松山計量站工作。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和參與公益活動被傳為佳話。2007年9月,中共錦州市古塔區(qū)委作出向許迎春同志學習的決定。2009年,許迎春被遼寧省婦聯(lián)評為“優(yōu)秀敬老好兒女”,2011年9月,被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等九部委授予“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稱號。2013年,她的家庭榮獲遼寧省和諧家庭稱號。
2012年2013年,譚純慧、許迎春的事跡頻頻在國內主流媒體報道,先后走進鳳凰衛(wèi)視的《魯豫有約》、央視《首席夜話》、《越戰(zhàn)越勇》、《向幸福出發(fā)》等欄目。吉林衛(wèi)視、湖北衛(wèi)視、遼寧衛(wèi)視等也給予了專題報道。
熱心公益
2001年,譚純慧為重慶一家報紙撰稿。在網上結識了丈夫剛病逝的四川女子許迎春。譚純慧不斷地給許迎春以安慰與鼓勵,兩顆不幸的心靈開始相互吸引。他們把兩個人愛情故事以信件方式郵寄給了石油部門一位領導,這位領導被深深感動。
2002年5月2日,在錦州市委、市殘聯(lián)和錦州輸油分公司共同幫助下,這對特殊新人走進婚姻殿堂。許迎春在這位領導幫助下,也由四川調到錦州。
用譚純慧的話說,做公益,不圖名不圖利,全部理由只有兩個字——感恩。
譚純慧身患重度殘疾,許迎春只要休班,就帶著愛人外出做公益活動。每次她都抱著愛人上下樓,天長日久,患上了肩周炎和腰脫。
隨著譚純慧做公益活動增加,他在錦州知名度越來越高。2010年3月的一天,一位媒體人網上找到譚純慧,說錦州有位23歲女大學生鄒時,剛參加工作就慘遭車禍,左腿從腰以下到腳皮肉全部脫落,部分器官撕裂,血管損傷,腳部骨折。鄒時父母是靠種地為生的農民,肇事車主又拿不出錢賠償,在四次大手術后,全家已債臺高筑,生命還在垂危之中。譚純慧看到記者拍攝回來傷者骨肉分離照片,十分震憾。小姑娘而對鏡頭仍露出燦爛的微笑,讓譚純慧所折服。
譚純慧借助他在網上的影響,夫妻二人立即聯(lián)合全國各地的網友開展了愛心大營救,全國七大網站數十個論壇以及本地的新聞媒體也予以全力支持,北京、上海、四川、廣東等11省市的愛心人士解囊相助,當地媒體與商家發(fā)起了為鄒時義賣活動,共募集到20多萬元,確保了救治正常進行。
為給鄒時增加營養(yǎng),許迎春持續(xù)一年為女孩烹制“愛心營養(yǎng)餐”。女大學生腿保住了。如今,她傷已痊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2010年一天,譚純慧接到一個叫齊艷會的老師電話,說:“班上有兩個孩子,和您患了一樣的病。譚大哥,我求您,能不能見見這兩個孩子。我不圖別的,只求您在精神上給這兩個孩子一點激勵,讓孩子們相信,得了這種病一樣可以成才!”
而對老師的請求,譚純慧義不容辭。當兩個十來歲的孩子見到譚純慧,拄著雙拐便擁上去。譚純慧眼淚立刻掉了下來。
譚純慧為激勵兩位孩子,把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經歷詳細講給了他們聽。
“我孩子認識譚大哥后,變開朗了。”孩子的母親這樣說。
投入慈善
2011年8月,譚純慧應邀到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瓷娃娃病人大會做勵志報告,回來后,萌生了成立愛心同盟的想法。9月,在媒體及慈善組織支持下,“瓷娃娃”罕見病愛心同盟社成立。2013年底,譚純慧又發(fā)起成立了遼寧省錦州市古塔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獲得國家正式注冊,成為公益性民間社團。
近年來,他們組織了“文化進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演講,為遼寧義縣的腦炎孩子王椊募集到了10多萬元的治療費,使這個昏迷80多天的孩子得以蘇醒。目前,這個協(xié)會擁有經常性參加活動志愿者81人,罕見病患者13名,其中除瓷娃娃病外,還有身體硬化癥、肌無力、視網膜色素變性、腦癱等病患者……
2011年以來,他們通過組織參與公益實踐,生活更加充實,也快樂了自己。他們先后自籌救助了20多名危重罕見病人和其他重癥患者,款物折60多萬元,自己還捐助3萬多元。此舉引起中央和省市媒體關注,受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表彰。
夜間直播
夫妻兩個除了做公益外,晚上他們還做體育比賽直播。直播要緊跟比賽節(jié)奏,尤其是直播國際比賽還有時差,經常是家人進入了夢鄉(xiāng)才開始工作。
直播比賽需大量交戰(zhàn)雙方的資料,許迎春就幫譚純慧建立文檔,搜集積累資料,分門別類的歸納好。直播NBA時很多場次是根據英文譯播,這需要熟悉一些常用英文單詞。譚純慧的英文底子薄,許迎春就當起了他的英文秘書,幫著把隊名、球員名字等事先譯好,擺在桌面上,這樣能保證譚純慧在直播過程中得心應手。
直播比賽只是譚純慧網上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新聞編輯。做此項工作會涉及到做一些頁面,許迎春以她審美靈感及對代碼運用能力,每次都讓譚純慧工作錦上添花。
夜深人靜,陪伴不僅僅是腦力付出,還有寂寞。對足球比賽,許迎春不十分感興趣,但她始終守在譚純慧身邊,球場休息時她就趕緊為譚純慧按摩一下后背和肩膀。譚純慧時而也有困倦,細心的許迎春就送上一杯熱茶為他提神。
播完一節(jié)比賽,譚純慧看到愛人伏在桌子上休息。他讓她在床上躺著,她不肯,怕睡深了叫不醒,會誤事。
經過12年歷練,譚純慧學會了網絡語言,已直播過多場國際足球賽事,達到了爐火純青,從當年一名網上普通直播員已走上了直播主任崗位。
家庭軸心
結婚后,許迎春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許迎春主動承擔起家務活兒,用心學做東北菜,換著樣做可口飯菜。
公公婆婆年歲大,身體不好,生活節(jié)儉,老倆口舍不得給自己買貴衣服。逢年過節(jié)和換季節(jié),她都偷偷地為老倆口提前挑選好新衣服送給老人。
公公住院,她每天除了上班,工作之余還要到醫(yī)院護理,為公公按摩,洗衣送飯,同病房人把她當作公公的親生女兒。兩年后,公公病情惡化,醫(yī)治無效離開人世。
許迎春安慰婆婆:“公公不在,我就是家里的脊梁!”婆婆腿不好,許迎春抽空兒陪老人聊天,從精神上寬慰老人,四處尋醫(yī)問藥。晚上一家人睡下,就到網上去查相關資料和偏方,熬藥、敷藥,按摩,整天忙得團團轉。有種方法是用加熱后的中藥產生的蒸汽熏腿,一天熏兩次,每次一個多小時。當時是冬天,剛熬好的藥一會兒就涼,她就得不停地加熱。為增強療效,還在婆婆的瘸腿上罩上塑料薄膜,頂著熱氣伸手進去為老人按摩,這個過程非常難受。
第二年春天,婆婆腿病康復了,醫(yī)生驚嘆道:真是奇跡!錦州城內大街小巷傳誦著許迎春尊老敬老的感人故事,社區(qū)也多次邀請她做報告。
一次,譚純慧不小心從輪椅上摔骨折,住進醫(yī)院。當站領導此事時,許迎春已把同事替她上的四個班還上了。領導說,以后有困難找站里,別自己硬撐著。她心存感激地說:“自己能克服的困難就不算是困難?!彼龑ぷ髫撠煹膽B(tài)度和那堅強的精神,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一致好評。
為帶家人看世界,許迎春考了駕照,學會了開車。節(jié)假日、休息時,她開車帶著老公游遍周邊景點。在浩瀚的海邊,在雄偉的長城,在古老亭臺軒榭,留下了她們快樂身影。
許迎春為成為老公左膀右臂,自學取得了社工證和會計證,把每一筆慈善款的來龍去脈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譚純慧、許迎春給瓷娃娃愛心協(xié)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宣傳口號,叫做“我們有愛”。
因為有愛,他們風雨兼程,一直前行!
(管道公司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