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嘉賓:
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桑新民
清華大學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孫茂松
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汪瓊
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主任 陳玉琨
上海交通大學慕課研究院 余建波
北京文華在線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CEO 金善國
一、圍繞中國MOOC發(fā)展與對策,各位專家的看法
桑新民:對MOOC的看法我概括為四個主題詞:舞臺、博弈、回歸、希望。
(1)舞臺:MOOC提供的是一個新的教育創(chuàng)新的舞臺,這個舞臺首先把名牌大學前沿教師的課堂開放出來,所以這個舞臺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教學是大中小學的基石,過去是封閉的,但MOOC是開放的,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MOOC的課程,這樣更真實地展現了課程的內容。
(2)博弈:在MOOC舞臺上推動大學教育有五個力量,它們是大學校長、大學名牌教師、資本、IT產業(yè)等等,但是每種力量都充滿了不同的觀點、流派、利益,所以它是一場博弈。到底MOOC怎么發(fā)展,我們將要看到在博弈中不斷產生新的潮頭,不斷淘汰不受歡迎的東西,這是一場國際的博弈。
(3)回歸:中國及世界的教育異化嚴重,大家感到沒有出路沒有希望,但是MOOC在這場開放的博弈的舞臺上,它總的是返璞歸真,是教育本質的回歸,這個回歸不是回到歷史,而是回到歷史、現在、未來的交匯口。
(4)希望:MOOC是充滿希望的,現在對MOOC評價分兩派,有樂觀派和悲觀派,我是走中間道路的,不可盲目樂觀,也不必悲觀。但是MOOC代表的是人類文明在依托教育走向未來的路,我覺得沒有理由失望,所以我覺得未來是有希望的。
陳玉琨:大家知道2012年被美國稱為是MOOC之年,但僅僅過了一年就有人提出反MOOC,反轉MOOC,所以有中國學者認為西方已經有人剖析MOOC了,我們中國還是趨之若鶩。實際上,反MOOC的提出者也是MOOC的提出者是加拿大的喬治·西門子,大家知道喬治·西門子很熱衷MOOC,但是當MOOC流行起來,他又提出了反MOOC。而仔細研究發(fā)現他所反對的MOOC是最知名的教授上最前沿的課程,但卻是最傳統(tǒng)的方式,把大頭像放上去侃侃而談,并沒有改變我們教學模式的本質。所以我們現在把MOOC和翻轉課堂結合在一起可以帶來一場教育的變革。以往我們是依教而學,而MOOC這場變革是可以先學后教,甚至學不用教,學生們通過網上互相交流提升自己。所以說如果僅僅只是把MOOC的課程放到網上,而不改變大中小學的教學結構是沒有意義的。
我的另外一個看法是在哈佛大學推出MOOC時,也推出了一個私MOOC,即小規(guī)模的私人定制的MOOC。哈佛大學在線教育委員會主席說:“哈佛大學的課程是一個俄羅斯套娃,它有面向巨量人群的MOOC,也有面向少數人的私人MOOC?!彼哉fMOOC只是一種教學模式,并非是一種萬能的模式。MOOC有用,它能推動教育改革,但是千萬不能認為它就是唯一的方法。我認為多種模式的并存才是教育能夠服務于多種需求的本質所在。
金善國:作為一個專業(yè)的互聯網服務企業(yè),我們出發(fā)點會更中立一些,因為我們不代表高等教育里任何一方傳統(tǒng)的力量。從我的角度談三點:第一,站在產業(yè)的角度,我們感謝MOOC的概念。2000年前我們從事互聯網教育的時候,基本是門可羅雀,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這樣一個概念已經把全球的眼光吸引到傳統(tǒng)教育的領域里來,首先不管它是什么因素,存在的既是合理的。第二,仍從產業(yè)的角度,我們作為一個信息技術的力量,在新IT這種架構下,產業(yè)的變革不管是什么,作為這樣一種新的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概念,我們怎樣能夠重構學習系統(tǒng)里的一些要素,讓信息系統(tǒng)變成教學系統(tǒng)里的一個元素而不是一個替代。從優(yōu)化和重構的角度來看它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三點,雖然MOOC是在有十年開放教學運動上的一個升級,但比起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異步教學系統(tǒng)模式比,它還是一個新的事物,所以我們要保護它、探討它。在這個基礎上,從產業(yè)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希望可以變成其中的一份子,找到切實可行的路,這只有自己去實踐。學者、產業(yè)、教師、管理者、學生、學科組一起共同去推動這個事情,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余建波:MOOC學習其實最需要的是學生,多次會議都是參加的老師比參加的學生多,希望有更多的學生選修我們的課程。由于學校的課程壓力很大,所以學生們只能等下課了才有時間到MOOC平臺上學習,希望在未來,線上、線下的學習都可以在學校里走得更深入。
孫茂松:聽到大家的報告,我感覺到MOOC在中國這一年來巨大的進步,這個情景是一年前難以想像的,無論是實踐還是認識的深度上都有一個空前的發(fā)展,當然還仍然不夠。我這一年來走了有十二、三個省市,到處在宣講MOOC,但實際上了解的人還是比較少,還需要我們努力宣傳。如果對MOOC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它一般不會讓人失望,推進的速度需要有理性的激情。所以我呼吁大家一定要親自嘗試,才能更好地了解它。希望老師們都可以親自嘗試下使用MOOC教學,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二、現場觀眾提問
1.我們在使用MOOC教學的時候如何掌握它的關鍵點,同時它有什么禁忌需要我們在安排教學的時候能夠想辦法避免?
汪瓊:通過教師培訓,北大從今年開始每期20到25個老師辦培訓;另一方面,請一些有經驗的專家來介紹經驗。也做一些這類的手冊給其他老師來避免一些問題。
桑新民: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MOOC是個新概念,一個新時空里的新東西,現在MOOC是一個復雜大系統(tǒng),也是一個復雜大混戰(zhàn)。我覺得兩條:一是要親自去學MOOC,而且最好結伴甚至學校有組織地學習,包括學生也要去學;然后要采集MOOC的資源,讓大家探討,才能逐漸讓這些問題提出來,探討如何解決。要在互聯網時代用互聯網思維來解決所有問題。
2.清華大學的孫老師好,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會不會向普通學校開放?普通院校的老師是否可以把課程放上去?如果可以,時間表有么?費用如何收???
孫茂松:現階段由于這個課堂剛開始,我們還是采用名校名師這種方式,我們原則是名師,只要是講的有特色的老師,效果好,我們都歡迎,我想我們很快會走到這個階段。老師放課是免費的,如果好我們還要資助,學生在MOOC平臺學習是免費的。
3.對于普通院校,如果要開展MOOC會耗掉大量的存儲、計算及網絡流量,如何讓更多商業(yè)資本關注到我們普通的院校?讓我們從技術及管理上讓商業(yè)資本來運轉,我們把更多精力放在MOOC課程制作上。
金善國: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商業(yè)模式也就是運營模式,我們一直希望打造一個新的商業(yè)的新生態(tài)?;仡櫿麄€IT產業(yè)時,其實就是商業(yè)資本在推動,商業(yè)資本創(chuàng)造了整個信息技術前沿性的東西。我們這個體系也是希望可以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平臺,把運營商的力量、把云計算服務的中間派以及最上面的SaaS層的服務和外部的內容生態(tài)鏈聯系起來。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