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白宏+安超
【摘要】 為了探討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 本文對7例未絕經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7例AMI患者均為未絕經女性, 其中3例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大致正常, 另外4例均有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病變。說明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不是絕對的, 未絕經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雖然較低, 但臨床并不少見, 應當引起重視, 避免誤診與漏診。
【關鍵詞】 未絕經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75
心血管疾病是當今威脅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冠心病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癥等在絕經后女性中有較強的預測作用, 但臨床上未絕經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也時有發(fā)生。本文總結了本院心內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例未絕經女性AMI患者, 就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例未絕經AMI女性患者, 病例特點:①女性, 平均年齡(44±7)歲, 均未絕經;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例, 其中廣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 下壁心肌梗死2例, 下壁+后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例;③從出現(xiàn)癥狀到就診時間1.5~4 h;④缺血性胸痛癥狀典型;⑤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房早、室早、加速性室性逸搏)7例;合并低血壓2例;合并室顫1例;無死亡病例。⑥7例中3例患者無任何心血管高危因素, 其余4例中血脂異常3例;高血壓病史2例, 其中1例伴銀屑??;糖尿病史1例;宮頸癌術后1例, 有放化療史;⑦無長期吸煙史;⑧體態(tài)適中, 無明顯肥胖;⑨均無早發(f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2 入院后處理方法
6例STEMI病例均給予重組鏈激酶150萬單位30 min內靜脈溶栓, 溶栓后2 h內胸痛癥狀均明顯緩解, 心電圖ST段抬高導聯(lián)下降≥50%, 均出現(xiàn)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或緩慢性心律失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至12 h以內, 臨床判斷再通。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CAG), 其中3例CAG結果大致正常, 宮頸癌患者CAG結果正常, 1例CAG示前降支(LAD)長病變狹窄90%, 回旋支(LCX)局限性病變狹窄90%, 于LAD植入2枚支架, LCX植入1枚支架;1例CAG示LAD近段局限性狹窄90%, 植入1枚支架;1例CAG示LCX長病變狹窄80%, 植入2枚支架;1例NSTEMI病例經抗栓、擴冠治療后癥狀消失, 1周后CAG檢查示LAD中段100%閉塞, LCX中段50%狹窄, 開通LAD后顯示長病變, 植入支架1枚。
3 討論
傳統(tǒng)觀點認為, 冠心病女性比男性晚發(fā)病10年, 心肌梗死約晚10~15年, 但現(xiàn)在女性冠心病發(fā)病亦有年輕化趨勢, 尤其伴有吸煙、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的患者, 發(fā)病年齡更明顯提前。
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系統(tǒng)有保護作用, 可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已成為共識。研究顯示[1]:絕經后婦女冠心病患者體內雌二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提示雌激素偏低易患冠心??;補充雌激素后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顯升高, 并降低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B(ApoB),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載脂蛋白A(ApoA), 因而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研究證實雌激素是通過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介導的血管保護作用, 心血管系統(tǒng)上的ER可促進一氧化氮合酶合成, 促進內皮細胞生長, 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 抑制血管的損傷, 抑制巨噬細胞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病變處的聚集;肝臟的ER可調節(jié)血漿蛋白基因的表達, 調節(jié)某些凝血因子和纖溶蛋白基因的表達;肝臟外的ER可調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基因表達[2]。
本文總結的7例AMI患者均為未絕經女性, 提示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也不是絕對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ER基因存在多態(tài)性和變異性, 這種ER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影響雌激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國內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ER基因多態(tài)性與急性心肌梗死有相關性, 但對ER基因多態(tài)性與AMI相關性的確切機制有待更多研究進一步證實。
未絕經女性具有更少的傳統(tǒng)冠心病危險因素, 本文中3例CAG結果正常的病例發(fā)生AMI, 可能與冠狀動脈痙攣、內皮功能不良、栓塞、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自溶等相關[3], 而情緒應激、結締組織病性血管炎累及冠狀動脈、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的冠狀動脈痙攣、血液病或惡性腫瘤疾病繼發(fā)引起冠狀動脈血栓栓塞和冠狀動脈瘤等均可能與發(fā)病相關。所以, 未絕經女性AMI發(fā)病率雖然較低, 但臨床并不少見, 應當引起重視, 避免誤診與漏診, 同時應積極尋找發(fā)病原因, 以期針對性治療, 維護女性健康。
參考文獻
[1] 黎映蘭, 潭寧. 雌激素替代療法對絕經后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婦女的影響.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00, 6(3):181-183.
[2] 郭志剛, 鄭華, 吳賽珠. 雌激素受體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關系.中華老年心血管雜志, 2001, 4(6):374-377.
[3] 田莊, 田然, 劉震宇, 等.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4, 22(5):295-299.
[收稿日期: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