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建勘察設計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一些工程建設經常引發(fā)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因此,建立和完善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十分重要。
關鍵詞: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建立;完善
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慮施工地形中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并要通過建立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體系,采取合理的措施將地質災害的發(fā)生機率降至最低。同時也要求施工單位及有關部門要不斷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新技術、新方法,這對保障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1工程地質災害特征及危害
1.1滑坡
滑坡指的是由于地下水、河流沖刷地震亦或是人為因素,在斜坡的巖體或者是土地上出現相對軟弱的地帶,從而導致整體出現下滑的情況。出現滑坡的原因:降雨或者是降雪影響;地表水長時間的沖刷或者是浸泡;發(fā)生地震。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因為受到降水的作用,在溝谷或者是山坡出現攜帶大量石塊、泥沙等物體的“洪流”,屬于固體與液體的高濃度混合物。出現泥石流的原因:棄土、棄渣等防治不合理;胡亂開挖,隨意開墾,不計后果。
1.3地面變形
地面變形主要包含了地面的的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出現地裂縫等。目前,國內城市地面出現塌陷或者是出現沉降都呈現出逐年增大的趨勢,且最大的沉降量已經超過3 cm,甚至還有沉降帶形成。出現塌陷的原因:表面存在熔巖;大量抽取區(qū)域之內的地表水;缺乏合理性的進行地下礦產的開采工作。
1.4崩塌
崩塌主要是因為根部的空虛,導致陡坡上裂縫分割的巖體出現局部折斷、滑移等情況,最終喪失穩(wěn)定性,從而脫離母體翻滾到溝谷之中。出現崩塌的原因:礦產資源的開采;道路工程邊坡開挖;強烈的振動;水庫蓄水或者是渠道出現滲漏等。
2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體系
2.1綜合管理系統(tǒng)
可有效進行用戶管理、數據管理、系統(tǒng)運行管理,確保系統(tǒng)安全和數據安全,可方便進行參數設置、狀態(tài)本地/遠程瀏覽、數據本地/遠程下載以及數據共享等。
2.2數據采集系統(tǒng)
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一般由基準站、監(jiān)測站以及包括野外電源和防雷裝置組成的保障支持系統(tǒng)組成,監(jiān)測站主要有GPS天線、GPS接收機、氣象終端、信息傳輸模塊及附件構成。
2.3數據傳輸系統(tǒng)
數據傳輸系統(tǒng)可采用RS232、專線有線/無線Modem、TCP/IP、GPRS無線、CDMA無線、3G無線、UHF無線電臺、無線網橋及其他無線網絡等方式,具體建設時可以按照總體方案的論證靈活選擇。
2.4數據處理系統(tǒng)
數據處理系統(tǒng)可連續(xù)實時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解算可根據我省CORS系統(tǒng)的設計與運行模型和變形監(jiān)測的定位精度,待總體方案論證時選擇,確保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及數據的可靠性。
2.5分析預警系統(tǒng)
分析預警系統(tǒng)應有足夠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分析要多角度、手段豐富,能計算三維位移分量及各向變形速率,自動生成變形歷時曲線、變形分布圖和多因素相關圖;能根據基礎地理信息或實地地形數據生成三維仿真圖形,并生成變形場等高圖和漸變色譜圖,有數據源的話應能生成變形場實體任意剖面圖;能綜合其他相關監(jiān)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能根據預設警界值進行風險判別。
2.6輔助決策系統(tǒng)
結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立基于GIS的地質災害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tǒng)。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決策支持的數據庫、模型庫、方法庫、知識庫及其管理平臺,建立有效的分析和決策機制。以地質災害的空間圖形信息和屬性信息為基礎,依托數學評價、預測和預報模型以及GIS系統(tǒng)的空間分析能力,形象地進行地質災害和處置方案的風險評估,為職能部門有效控制、防治、處置地質災害、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7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
網絡通訊方式靈活,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方便實現遠程信息發(fā)布與共享。預警發(fā)布形式靈活多樣,可根據預警等級采用短信、網頁、郵件、聲音、大屏幕等方式和渠道進行分級發(fā)布,預警信息的發(fā)布方便靈活。
3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完善措施
3.1地質災害專業(yè)監(jiān)測
由于工程地質災害發(fā)生頻度高,災害形式復雜多樣,促使研究者不斷積累經驗,挖掘研發(fā)需求,目前已經研發(fā)出大量的自動化、高速化、高精度的監(jiān)測產品,解決了監(jiān)測預警技術手段落后,缺少信息集成與分析,依據不充分、標準不統(tǒng)一等一系列問題。
3.2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獲取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成果是開展監(jiān)測預警工作的最主要目的。通過集成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專業(yè)監(jiān)測成果后,用相關預報模型經計算機運算后生成的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可全方位監(jiān)控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準確地預報險情,對指導各級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和公共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工程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主要包括區(qū)域性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裂縫、地面沉降專業(yè)監(jiān)測。
3.3地質災害信息發(fā)布
地質災害信息發(fā)布是實現監(jiān)測預警服務于政府與社會的最主要方式。監(jiān)測預警成果通過手機短信、電視、廣播、網絡、報紙、電話、顯示屏等宣傳途徑傳達給各級政府領導、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群測群防人員、受災害威脅地區(qū)的廣大群眾,對指導當地政府采取防治對策、管理人員采取應對措施、群測 群防人員加強監(jiān)測、受威脅地區(qū)群眾提前準備防 災避災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地質災害信息管理
建立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之后,通過該體系中的《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tǒng)》,可對各個災害點的相關信息整理歸檔,提供多種方式對災害點進行查詢、管理、統(tǒng)計和分析,實現短信預警及專家遠程實時會診,協(xié)助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防災預案和避險搬遷安置工程規(guī)劃,發(fā)揮減災防災效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5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工程防治措施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類巖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選擇一些適用的防治措施,對降低巖土工程施工中地質災害的發(fā)生率及影響范圍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在房后切坡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治小型土質滑坡,可以采用滑坡后緣地表排水、削方減載護坡以及前緣支擋等工程措施,針對巖土工程中型以上的滑坡要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來選擇防治措施。
(2)巖土工程生物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來消除或降低地質災害,其應用原理為通過植樹造林、種草護坡以及合理耕牧等方式促進生態(tài)平衡,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質災害的發(fā)生機率,同時生物防治措施在應用中具有持續(xù)時間長、投資少以及應用范圍廣等特點,對改善巖土工程施工場地及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fā)區(qū),可以采用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來減少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及影響范圍。
(3)地質災害的避讓措施。巖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避讓措施來避免地質災害損失,針對災害隱患點和變形斜坡在雨天要采取合理的地質災害避讓措施,例如,在雨天讓收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進行轉移,但是在雨天避讓措施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就近原則、轉移地不受地質災害威脅等原則,針對一些危險性大、危害性強、防治費用過大的地質災害,可以采用搬遷避讓措施來降低地質災害發(fā)生后對人民群眾產生的危害。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公眾減災意識的提高,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我國地質災害預警工程建設必將取得快速發(fā)展,并取得顯著減災效益。
參考文獻:
[1]黃金榮.淺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措施[J].能源環(huán)境,2012(04).
[2]韓廣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中華建設,2013(12).
[3]歐廣東.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特點及防治[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