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a寫意
上世紀 70年代末生。曾經(jīng)的外企職業(yè)經(jīng)理人,今天的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集《你有權以自己的方式長大》。
職場上不是沒有朋友,但絕對沒有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
在職場上,怎樣快速得到晉升?標準答案當然是靠業(yè)績。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有捷徑可走,很著名的就是這一條:跟對人。
我見過最緊迫的跟人是在上一家公司。彼時公司里的高層動蕩,美系大老板即將鎩羽回家,而他的繼任者——成功將他趕走的中系大老板呼之欲出。多數(shù)員工都和我一樣,抱著小鬼看神仙打架的態(tài)度,只除了一位。
這位仁兄,從中系大老板來到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跟對了人”。察言觀色、寸步不離,老板瞌睡了他遞枕頭,老板不快了他代出聲,就差沒上廁所跟著遞紙了。如今老板勝券在握,他想必也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了?
結果令所有的人大跌眼鏡。新老板上任宣布的第一條任命,就是此兄被流放內(nèi)陸的消息。后來我們知道,轉折點在新老板上任前的慶祝夜,新老板喝醉了,由此兄送他回家,一路上,新老板酒后吐真言,百年不遇地卸下了堅如鐵石的面具。至于具體說了些什么,我們不知道,反正肯定是讓他酒醒后后悔的話。
和上司打交道,有時候類似于“伴君如伴虎”,離得太遠,這頭虎可能會忘了你,可靠得太近,一不小心又會摸了虎屁股。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和上司公私不分地親密無間,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為什么?因為人無完人,可人又都想裝完人。唯一能夠不露破綻的方法是留白。即使上司一時忘形,忘了留白,你也一定得替 TA留住,不露聲色地小小回撤一步,否則有一天 TA驚覺你已經(jīng)突破了 TA的安全界限,第一個要走人的就是你。
這是從下屬的角度。從上司的角度來看,和下屬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也是一件需要仔細拿捏的事。高高在上的上司今天已經(jīng)不流行了,在領導力法則中,這樣的上司只能擁有職位帶來的權力,而無法擁有人心帶來的權威,是“領導”,而非“領袖”。
想要成為領袖,擁有人心,首先得像個人。像個人的意思是要有立體感,別怕讓下屬看到你的側面,甚至包括陰暗面。我曾經(jīng)有個女老板,嗜好紅酒,尤其是晚餐時,必喝幾杯。作為她的親信,只有我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她的睡眠不好,喝幾杯是為了有助睡眠??芍钡轿译x職多年以后再次遇到她,我才知道,這里面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彼時,她的婚姻正面臨破碎的邊緣。
這就是和下屬打交道時應該掌握的尺度。上司之所以比下屬高段,在于 TA應該是這種尺度的定義者。如果定義錯了,未來想調(diào)整回來勢必造成更大的傷害。這一點,當下屬是一張白紙的新鮮人時,尤為明顯。
那么,上司和下屬之間,到底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合適呢?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就是“友達以下,親密未滿”。上司和下屬之間,有時可以發(fā)展出一種超越職位的“類友誼”,但是永遠別忘了,類友誼不是真正的友誼,職場上不是沒有朋友,但絕對沒有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