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今年塔里木河來水量相對多一些,所以塔河下游的胡楊顯得特別精神。在尉犁縣羅布人村寨的沙山下,那汪秋水像鏡子,照著天,照著地。岸上的胡楊倒映在水中,凹下去的水泊深不可測,卻也成為景致,美得讓人過目難忘。對于旅游者來說,到這個景區(qū)游玩,除了欣賞金色的胡楊,領略羅布風情外,還有一個最大的誘惑,那就是吃羅布人的燒烤。
羅布人做飯舞。
塔里木河在這個地方轉了個月牙形的彎兒,然后向東流去。
今年塔里木河來水量相對多一些,所以塔河下游的胡楊顯得特別精神。在尉犁縣羅布人村寨的沙山下,那汪秋水像鏡子,照著天,照著地。岸上的胡楊倒映在水中,凹下去的水泊深不可測,卻也成為景致,美得讓人過目難忘。
對于旅游者來說,到這個景區(qū)游玩,除了欣賞金色的胡楊,領略羅布風情外,還有一個最大的誘惑,那就是吃羅布人的燒烤。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清代徐松的《西域水道記》記載:“羅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魚為食”。羅布人,其實就是生活在羅布淖爾的人,為鮮卑族的一支。千百年來他們與世隔絕,鮮為人知。關于羅布人的族源現(xiàn)在仍存有爭議,一般來說有兩種解釋:一是羅布人是古樓蘭王國遺民的后裔,另一種認為羅布人確為維吾爾族人的一支。
大漠駝隊
戈壁烤肉
烤全羊
一
世事的變遷,改變了羅布人的生活方式,但改變不了他們的生活習慣。
過去,羅布人“結廬為室,捕魚為食”,居住于塔里木盆地東、南部各內流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米蘭河等)沿岸及末端湖泊周邊。其食物僅有魚,烹調方式為烤,使用一種稱為“蒲黃”的花粉作為調料,基本不吃糧食和肉類。他們有時也嚼白嫩的蘆葦根,喝玉米面摻沙棗的糊糊,偶爾也捕些獸類吃,常喝的飲料有羅布麻茶,穿的衣服一般用羅布麻做成?!痘亟尽酚涊d:“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鳥剝皮為衣,或以水獺皮并哈什鳥之翎,持往城市貨賣,易布以代衣?!绷_布人使用紅柳枝制成的弓箭進行狩獵和捕魚,出行則使用胡楊鑿成的獨木舟(“卡盆”,維吾爾語)。羅布人的房屋用紅柳枝、蘆葦、胡楊木及泥土建造,周圍圍以紅柳枝或胡楊枝的籬笆。
近100年來,尤其是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羅布泊干涸以來,羅布人的生存環(huán)境急劇惡化,現(xiàn)代羅布人已經(jīng)開始從事農牧業(yè),并過定居生活。
羅布人是典型的靠水吃水者,從他們喜歡食燒烤的特點可以斷定,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原始。凡是去過羅布人村寨的人都知道,這里的羊肉堪稱全天下最好吃的羊肉,絕對是天賜珍饈。據(jù)說,從輪臺縣草湖地區(qū)到尉犁縣卡爾曲尕以及塔里木鄉(xiāng)這一帶,有幾千平方公里的鹽堿地,上面生長著胡楊、紅柳、蘆葦、香蒲、甘草、駱駝刺、羅布麻、補血草、黃芪、翅堿蓬等野生植物,這些植物都具有抗風沙、耐干旱、耐極寒極熱的特點,而且全都是中草藥,亦是當?shù)匦竽翗I(yè)的優(yōu)良牧草。用當?shù)厝说脑捳f,他們的羊吃的是沒有污染的中草藥,喝的是天山上流下來的礦泉水。由于鹽堿地里生長的牧草堿性大,所以,羊肉不膻,口感香甜,格外好吃。
以前,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周邊的湖泊里野生魚很多,羅布人經(jīng)常用木棒打魚,或者用叉子叉魚,無論是捉到的魚或捕來的羊,他們就地燒烤,獨創(chuàng)了一種別有風味的美食。他們就地取材,以紅柳作釬,串魚、串羊肉而烤,枝液滲透出特殊調料。其味之美,不可言傳。一串塔里木河烤魚,引得胡楊傾倒、藍天垂涎。魚、羊聯(lián)袂,鮮也——于是醞釀出芬芳妖冶的樓蘭女人。
塔里木河
二
尉犁縣塔里木鄉(xiāng)和卡爾曲尕鄉(xiāng)的胡楊林中,零星散布著一些牧羊人的木屋,他們當中有維吾爾族人,也有羅布人。我曾訪問過幾戶羅布人后裔,熱情的主人用醇香的牛奶、鮮美的烤肉烤魚招待來訪的客人。男主人彈起古老的彈撥爾,在悠揚旋律的伴奏下唱起優(yōu)美動聽的羅布民歌,這是一種與維吾爾族民歌完全不同的音樂旋律。美麗多情的羅布姑娘翩翩起舞,跳的是拉面舞,完全藝術地再現(xiàn)了生活方式。觀賞之中,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美好的心境與大自然的天生麗質融為一體。
羅布人情歌。
endprint羅布人捕魚。
沙山、駱駝、蘆葦、木屋、小吊橋、胡楊,巧妙地營造出天下獨一無二的羅布人村寨。沙山不大,卻能走駝,夢回古絲綢之路,穿越千年時空,把荒涼美成財富,在這里自成一景。稀疏的蘆葦在沙山腳下的河床邊搖曳,像精心設計的點綴。小吊橋搖搖晃晃,卻能搖晃出許多游玩的樂趣。胡楊林面積很大,一眼望不到盡頭,但樹卻不密集,沒有其他樹林遮天蔽日郁郁蔥蔥的感覺,稀稀拉拉的胡楊樹以個體的姿態(tài),一樹一景地炫耀。我徜徉在林中,品綠之蒼翠,胡楊之遒勁,覓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風骨,贊嘆它的蓬勃,俯仰它的筆挺,感悟它的蔥蘢,敬佩它的堅韌。木屋比較集中,說是村寨,寨子里卻沒住幾戶人家,簡直就像一個真實的謊言。
羅布人村寨,顧名思義,因這里居住著羅布人而得名。人雖然不多,但似乎每一個人都有故事,都可以立傳,都能寫出一部史記。
站在高高的沙山上,遠看河水如帶,閃著白光漸次歸一,順勢七扭八拐地流到村寨,又向更遠的地方流去。吊橋的那頭,一汪湖水翡翠般鑲嵌在大地上。在太陽的照耀下,水中的銀光星星點點地閃爍。風吹秋水,碧波蕩漾,一位戴著船形帽的羅布人站在用胡楊樹做成的“卡盆”中央,劃著“卡盆”,像一支離弦的箭,在水中踏波前進。據(jù)說,眼前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下游水域,過去水中新疆大頭魚、草魚很多,羅布人就是以打魚為生的,他們手中劃“卡盆”的槳也是打魚的工具,因為魚是被他們用木棒敲死的。塔里木河是季節(jié)性河流,近年來水量越來越少,難得見到大魚,所以再也看不到用木棒敲魚的絕技了。
三
尉犁羊
河床是有記憶的,它向我講述著這條河流的故事。這些身處惡劣環(huán)境中的羅布人僅以最原始的方式捕魚狩獵,卻在草木獸皮的遮掩下頑強地生存繁衍,進入現(xiàn)代社會跟上時代的步履華麗轉身,我不知道這樣下去若干年后,人們還能不能找到古老的羅布人的生活痕跡和他們的歷史淵源。這條河床可能是千百年存在著,而河水時有時無,時斷時續(xù),像一個守寡的老婦人,守望、等待、容忍、接納著流浪的水。河床用特有的方式記載了它所經(jīng)歷的滄桑,寬闊的河面隨著季節(jié)有進有退,擴大縮小,縮小擴大,反反復復,反復無常。每一次的變化,都在河床的岸邊留下了水的痕跡。
胡楊經(jīng)歷了風沙和酷熱的洗禮,它們不像別的樹木那么弱不禁風,它們變得異常堅強。春來秋去,它們按季節(jié)形成的生長定律,由枯變綠,生機煥發(fā),翠綠挺拔,像一把高撐的陽傘,為牧羊人遮擋著灼人的烈日。秋天,它們上演完美的告白,葉片先是黃綠黃綠的迷彩色,然后漸漸地形成金黃色的亮相,讓生命演繹出壯麗輝煌。
落葉,像舞蹈,在離開母體的那一瞬間,在秋風里打著旋兒,輕輕地跳進水中或者沙土上。落入水中的并不死心,微微擊起細碎的波浪,水面滑過淡淡的漣漪,浮在上面如一葉輕舟,順水遠行,把生命的光華傳遍河床,仿佛在視察自己的領地。落在地面的樹葉,疊了厚厚一層紅紅黃黃的,心中始終養(yǎng)的是那一縷乾坤清氣,蓄著幾抹英氣,隨風起舞,浮生若夢,在大漠戈壁進行最后的張揚。
鳥瞰羅布人村寨。
蘆葦嬌嫩嬌嫩的,卻不矯情。它們依水而生,偎水而長,隨風搖擺,卻不隨波逐流。在塔里木河畔,在羅布泊,蘆葦豁然處,葦叢手牽著手,互相依靠,纏纏綿綿,輕彎腰,慢起身,漸抬頭,齊刷刷涌動綠波,神態(tài)悠然。將自己的柔韌有余的性情與特點發(fā)揮到極致。它的氣質與風骨,確實讓人贊賞和驚艷。蜻蜓不去點水,卻在蘆葦尖兒上摩挲癡癡地光暈,那是經(jīng)歷了一番火中的燒灼與考驗,找不到棲身的碼頭,忐忑不安地敬而遠之的表現(xiàn)。
我站在一顆胡楊樹下,消受一段詩意清麗有動有靜的歡喜。物我共存共生,融為自然,竟是這樣的一見如故。自然,讓我無比欣羨與追慕,與其說是臨摹,毋寧說是生活的分享。
羅布泊,那汪秋水,會干涸嗎?真要是那樣,這一切都將會不復存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