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瓜蟲病
該病由小瓜蟲所致。嚴重時,魚的軀干、頭、鰓、口腔等處都布滿小白點,體表像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病魚表皮腐爛、脫落,甚至蛀鰭、瞎眼。此病在水溫15~25℃時最易發(fā)生。
防治方法:
(1)采用生石灰清池(水深1米的每畝水面用生石灰150公斤)和魚種消毒(3%食鹽水浸洗魚種10分鐘),殺滅殘留在池塘中和魚體表的病原體。
(2)每立方米水體用福爾馬林15~25克,兌水全池潑灑,隔天一次,共潑2~3次。
2.魚鲺病
由甲殼動物鰓尾類寄生魚體所致,病魚常在水中狂游或躍出水面,食欲降低,魚體瘦弱,但一般不會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清池,以殺死水中的魚鲺成蟲、幼蟲和卵塊。
(2)每畝用20公斤馬尾松枝扎成多束散放在池塘中,可起到預防效果。
(3)用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3~0.5克)。
(4)用4~5根號桐樹(俗稱蒿筒)根扎成一束放入池塘中,每畝水面放7~9束。
(5)每畝水面用15公斤樟樹葉,搗爛連渣帶液全池潑灑。
3.腸炎病
由點狀氣單孢桿菌侵襲魚體所致,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肛門有黃色黏液流出。
防治方法:
(1)魚種下池前用2%~3%的食鹽水溶液浸洗5~10分鐘。
(2)全池潑灑漂白粉,每立方米水體用藥1克。
(3)投喂磺胺胍藥餌,第1天每百公斤魚用藥10克,第2~6天藥量減半使用,連續(xù)使用6天。
(4)每公斤飼料加0.3~0.4克痢特靈制成藥餌投喂,連用2~3天。
4.水腫病
由細菌感染所致,病魚體表泛黃,黏液增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外翻,部分魚頭部充血,背鰭腫大,胸鰭與腹鰭基部充血,鰭條潰爛。腹腔淤積大量血水或黃色凍膠狀物,胃腸內無食,胃蒼白,腸內充滿黃膿液,肝臟土黃色,脾壞死,腎臟上有霉黑點。病魚食欲下降,甚至閉口不食,運動失調,常離群懸垂于水體表面的水花生、水葫蘆根下。此病感染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用強氯精等制劑全池潑灑,進行水體消毒,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3克。
(2)飼料中添加1%的食鹽,連用7天為一個療程。
(3)每百公斤飼料用1~2公斤四環(huán)素粉制成藥餌,每天1次,連用3天。
(江西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