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性枕后位產婦分娩臨床分析
王英鳳
目的分析持續(xù)性枕后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44例頭位難產產婦為研究對象,設置為研究組,采用枕后位分娩;另隨機選42例頭位難產產婦選用枕前位,為對照組。對比兩組分娩效果。結果研究組出現產力較小、盆腔異常情況、順產以及剖宮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現胎兒較大的情況及采用助產情況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有效地將持續(xù)性枕后位變?yōu)檎砬拔荒軌驑O大地增加順產的機率,具備臨床應用效果。
枕后位;分娩;枕前位;順產
產婦在臨床中出現難產的情況常見,導致難產的一大原因就是胎位異常,而其中頭位異常則是胎位異常中出現多的一種[1]。頭位異常主要由兩類,一類叫做持續(xù)性枕后位,而另一類叫做枕前位。枕前位與枕后位相比,它能夠在分娩時增加產婦的產率,將胎兒的頭位改變,也就是說,變?yōu)檎砬拔?,有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2]。產婦在臨床中分娩,其過程相對繁瑣,對產婦身體上的情況要綜合分析,對其精神上的壓力也要有所顧及。持續(xù)性枕后位的大多患者,其分娩的進程會有一些難度,從而導致產婦出現焦慮的心理負擔,盡可能的降低分娩難度勢在必行。在分娩的過程中,對于枕后位的操作不當,容易增加分娩的難度。本研究通過對持續(xù)性枕后位進行研究,分析產婦在臨床中分娩的效果。以下是詳細報道。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產科的產婦,隨機抽取44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年齡在22~37歲,其平均年齡為(28.3±3.2)歲,這些產婦為枕后位。另外隨機選取42例產科的產婦作為對照組,這些產婦為枕前位,患者年齡在23~38歲,其年齡年齡為(28.7±3.6)歲。患者手術前進行病史詢問以及相關的臨床檢查,患者資料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住院后,均對其進行相關檢查,某些患者會有乏力以及心理上的焦慮等壓力,需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撫慰,使患者對即將進行的分娩充滿信心。觀察其盆腔是否正常、胎兒大小的情況,以及產力的情況。然后分別對不同產婦的分娩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根據產婦的個體差異分別采用助產、順產、以及剖宮產等分娩方法進行臨床分娩。
對兩組患者進行分娩的過程中,出現難產的情況,均應顧及到產婦心理上的壓力以及負擔。
1.3 研究指標
對研究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難產原因、盆腔異常、胎兒大小情況以及產力進行分析研究。對兩組研究對象助產、順產以及剖宮產等分娩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枕后位與枕前位發(fā)生原因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臨床分娩的過程中,胎兒的胎位會出現枕后位與枕前位,出現的原因有產力較小、盆腔異常,以及胎兒較大等。研究組出現產力較小以及盆腔異常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對于出現胎兒較大的因素情況,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枕后位與枕前位的發(fā)生原因[n,%]
2.2 對比兩組患者分娩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臨床分娩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了不同分娩方法,分為助產、順產以及剖宮產,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采用順產以及剖宮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研究組的患者采用助產與對照組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分娩方法[n,%]
產婦在臨床中進行分娩,有時會出現難產的情況,其中頭位難產是產婦難產的一種,而比較普遍出現的一種頭位難產被稱為持續(xù)性枕后位。據有關研究發(fā)現,在臨床中產婦難產出現枕后位的概率超過30%。枕前位與其相比,則在分娩時可以提高順產的機率,因此對胎兒的頭方向進行改變,換言之,將其變?yōu)檎砬拔唬欣诜置涞捻樌M行。由于產婦在臨床中進行分娩的流程復雜,不僅要考慮到產婦身體上的問題,也要考慮到其心理上的恐懼以及焦慮等問題。而且有研究發(fā)現,由于有些產婦長期的單側臥,導致頭位難以正常轉換,從而造成了持續(xù)性枕后位,也就對分娩增加了難度。持續(xù)性的枕后位對分娩的進程造成一定的阻礙,不可避免地使產婦產生焦慮的心理壓力,所以對產婦心理上出現的問題也應該考慮[3]。順利地將枕后位變?yōu)檎砬拔患饶苁巩a婦順產,亦可以降低產婦的心理壓力。
本次研究通過對持續(xù)性枕后位進行研究,分析產婦在臨床中分娩的效果。結果表明,研究組出現產力較小以及盆腔異常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對于出現胎兒較大的因素情況,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采用順產以及剖宮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研究組的患者采用助產與對照組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有效地將持續(xù)性枕后位變?yōu)檎砬拔荒軌蛟黾禹槷a的機率,具備臨床應用價值。
[1]郭清清,莊明燕,王淑琴,等. 持續(xù)性枕后位產婦產程特征與胎兒體重、分娩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343-345.
[2]尹志芳,楊宗梅. 兩種不同體位糾正持續(xù)性枕后位對促進產婦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613-614.
[3]孫會蘭. 持續(xù)性枕后位臨床預防及治療[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21):53-55.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Persistent Occipital Psterior Position in Delivery
WANG Yingfeng Th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Lianshan Huludao City,Huludao 12500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rsistent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 in delivery.Methods44 cases of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42 c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delivery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study group’labor force smaller,pelvic abnormalities,birth and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a large fetus in the two groups,the midwifery situation did not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changing occiput anterior position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delivery probability,have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Delivery,Occipitoanterior,Natural labour
R246.3
B
1674-9316(2015)27-003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7028
125001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qū)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