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騰楊云(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福建 龍巖 364000)
?
童年假想伙伴與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研究
謝騰楊云
(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福建龍巖364000)
【摘要】目的:了解童年假想伙伴的普遍情況,探討童年假想伙伴與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方法:采用問卷法對龍巖學院大學生進行施測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1)假想伙伴現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有無假想伙伴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種差異是相對獨立存在的。(2)假想伙伴的形象被刻畫得越精細,其對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的作用越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假想伙伴;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些家長因兒童出現自言自語或與玩具交談等現象緊張不已,認為其可能是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無所適從或立即干預制止兒童,殊不知,這其實是兒童假想伙伴的表現。所謂假想伙伴,是個體在一段時期內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虛擬形象,兒童用其陪伴自己渡過孤獨的時光、分享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和喜怒哀懼等情緒情感體驗,不僅如此,童年假想伙伴還具有許多積極的心理功能,如在與沒有假想伙伴兒童相比,在想象水平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現,這從一個側面反應出假想伙伴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童年的假想伙伴現象的回溯性研究,考察童年假想伙伴對個體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影響及作用。想伙伴的群體特征。為盡量減少記憶的遺忘或概念不清的影響,在正式施測之前附上簡單明了的日常小例子,用于說明假想伙伴的概念,同時強調假想伙伴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引導被試結合這些例子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并在此基礎上按照真實的情況填寫。
1.2.2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中文修訂版(TCI-C)
采用栗玉波修訂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TCI)中文版,測驗共有兩個項目,總測驗的難度為0.43,重測信度為0.763,基于標準化的Alpha系數為0.896。測驗時間為30分鐘,適用于任何年齡的群體,量表分為A、B、C三部分。A量表測流暢性或按照測試要求完成的圖片數量,B量表測轉化變通能力,以及描繪和圖紙可視化程度,C量表用于評估作品的獨特性。
1.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龍巖學院280名大一至大四的學生作為被試,剔除無效和缺失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36份,有效率為84.3%。
1.2研究工具
1.2.1假想伙伴調查問卷
采用王冬冬參考國內外關于假想伙伴的研究編制的[1]假想伙伴調查問卷,目的在于了解大學生童年假想伙伴現象存在的普遍情況、假
2.1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比較大學生童年不同假想伙伴現象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的得分是否存在差異,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不同假想伙伴現象之間,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的流暢性、獨創(chuàng)性和總分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擁有過“隱形伙伴”的學生在各維度和總分上均高于擁有過“擬人化伙伴”和沒有假想伙伴的學生。
表1 不同假想伙伴現象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分比較
2.2性別、獨生子女,專業(yè)和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為進一步考察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復雜關系,將性別,獨生子女,假想伙伴,專業(yè)類別作為固定變量,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性別的主效應顯著,F(1,236)= 14.037,P<0.000,是否獨生子女的主效應顯著,F(1,236)=8.181,P= 0.005,假想伙伴的主效應顯著,F(1,236)=13.672,P<0.000。值的注意的是,性別與假想伙伴的交互效應顯著,F(1,236)=7.235,P=0.008,其余之間的交互效應均不顯著。至此可以看出,性別作為一個重要變量在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存在一定的影響,為此,將性別變量固定,考察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影響,進行簡單效應檢驗,結果發(fā)現:當性別為男時,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效應顯著,F(1,236)= 22.69,P<0.000,說明了與不存在假想伙伴的男大學生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的得分更高。當性別為女時,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效應顯著,F(1,236)=5.21,P=0.023,說明了與不存在假想伙伴的女大學生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的得分也更高。這反應了不論性別如何,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效應相對獨立于性別及其他因素。
2.3假想伙伴精確程度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假想伙伴的刻畫精確程度在問卷上體現為兩個方面,即假想伙伴是否有名字和是否有獨特個性和故事,根據被試對自己童年假想伙伴刻畫精確程度,結果顯示:刻畫程度較精確的學生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上均高于較低的學生。
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發(fā)現:童年有過假想伙伴的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上的得分要高于沒有假想伙伴的學生,從而驗證了童年假想伙伴與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關系的假設。Somers[2]等人認為,兒童通過與假想伙伴的進行互動,個體練習和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性想法,他們發(fā)現機會,探索材料,在與假想伙伴的游戲中用各種不同新方法運用這些材料,所以是假想伙伴促進了思想的獨特性。其他研究者[3][4]提出了有假想伙伴兒童更加有天賦的觀點,認為假想伙伴是創(chuàng)造力的先導。因此,可以說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的關系具有一種雙向聯系,一方面,豐富的想象是假想伙伴產生的促進因素,而另一方面,假想伙伴又為個體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提供了練習和使用的機會,在練習與使用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不斷地訓練與提高。
通過性別、專業(yè),獨生子女,專業(yè)和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性別會對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之間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進一步的簡單效應檢驗又發(fā)現,這種影響更多的是通過有無假想伙伴這一主效應產生的,因為不論性別如何,假想伙伴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均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假想伙伴的精細程度方面,當個體選擇假想伙伴有名字或有自身故事時,他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驗的得分高于選擇假想伙伴沒有名字或有自身故事時,且在總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對假想伙伴刻畫得越精確就越需要思維和想象的參與,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訓練。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
(1)假想伙伴現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有無假想伙伴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種差異是相對獨立存在的。
(2)假想伙伴的形象被刻畫得越精細,其對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作用越明顯。
【參考文獻】
[1]王冬冬.童年假想伙伴與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關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2.
[2]Somers,J.U.and T.D.Yawkey.Imaginary play companions: Contributions of creative and intellectual abilities of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4.18(2):77-89.
[3]Singer,D.G.and J.L.Singer,The house of make-believe:Children's play and the developing imagination [J].Cambridge,MA U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35-39.
[4]Myers,W.A.,Imaginary companions in childhood and adult creativity [J].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1979.48(2):292-307.
流暢性 7.07±2.99 8.82±2.57 5.77±3.11 18.618***變通性 14.95±2.11 14.28±1.95 14.65±2.22 1.144獨創(chuàng)性 2.56±0.36 2.73±0.36 2.53±0.38 4.687*總分 24.58±4.11 25.83±3.65 22.96±4.18 9.426***
表2性別、獨生子女,專業(yè)和假想伙伴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3假想伙伴刻畫精確程度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分數差異t檢驗
獨創(chuàng)性 2.64±0.36 2.63±0.38 0.183 2.67±0.37 2.59±0.36 1.166總分 25.96±4.07 24.39±3.71 2.038* 26.04± 4.28 24.16±3.33 2.475*
Childhood imaginary partn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Xie Teng Yang Yun
(Longy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Fujian Longyan 364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hildhood imaginary companions,creative thinking in general,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imaginary companions and colleg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Methods:the Longyan University1-4grade students were tested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using t test,chi square test,single factor analysis.Conclusion:(1)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maginary phenomenon 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non imaginary partners.(2)the image of the imaginary partner is portrayed as the more elaborate, the more obvious the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Imaginary companions;Creative thinking
文章編號:2095-7327(2015)-07-0038-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B842.5
作者簡介:謝騰(1987.1—),男,福建龍巖人,漢族,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