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斌++歐俊梅
摘 要:通過多年對雙隱性核不育的制種技術研究,形成了成熟的不育系制種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了雙隱性核兩系核不育雜交棉花蜀雜棉3號制種技術操作方法,包括田塊選擇、育苗規(guī)范、移栽、大田管理、去可育株、授粉、采收等制種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生產規(guī)范。為四川棉區(qū)開展棉花核不育系制種提供參考,以期對棉花產業(yè)化發(fā)展能發(fā)揮技術支撐的作用。
關鍵詞:雙隱性核不育;制種;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3-34-02
四川棉區(qū)是全國雜交棉制種研究較早的地區(qū),但制種田塊相對分散、勞動力比較缺乏、秋季陰雨等是制約棉花生產的重要因素。與人工去雄相比采用不育系制種可節(jié)省60%以上的用工,筆者通過多年對蜀雜棉3號的母本抗蟲核不育兩用系2095-2A雜交制種技術研究,提出雙隱性核兩系核不育雜交棉花蜀雜棉3號制種技術規(guī)程,可大大的提高種子的純度(雜株率≤1%)和發(fā)芽率(≥70%),現(xiàn)將其技術規(guī)范要求介紹如下。
1 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雙隱性核不育雜交棉蜀雜棉3號制種技術操作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四川省棉花核不育雜交種子的生產。
2 應用標準
DB/5100 B32004棉花種子分級標準;DB/5100 B32005棉花種子檢驗操作規(guī)程;DB/T5100 B04001 棉花栽培新技術規(guī)程;GB4407.1經(jīng)濟作物種子纖維類;GB/T3242棉花原種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
3 制種方式
核不育兩用系配套生產雜交種子,即♀(不育系)×♂(恢復系)→F1(雜交種)。
4 技術措施
4.1 制種田及隔離區(qū)(帶)的選擇 為防止生物混雜,棉花雜交制種區(qū)必須保證安全隔離。要充分利用山、水等自然屏障作隔離,制種田周圍300m以內不得種植其它品種的棉花。
4.2 制種田塊的要求 棉花雜交制種田應選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排灌方便、無枯黃萎病的地塊集中連片種植。
4.3 育苗
4.3.1 苗床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每667m2用母本2095-2A種1.0~1.25kg,要求每500g親本種子做苗床1.2~1.4m寬,8.5m長,父本R4122育苗350窩左右。苗床內每67m2施用尿素0.25kg、過磷酸鈣和油枯各0.75kg,敵克松200g(或多菌靈50g)。深挖欠細拌勻土壤,用清水悶浸苗床,漿平廂面。按6~7cm劃方格;大力推廣肥團育苗,肥團養(yǎng)分參照方格育苗,每667m2營養(yǎng)團5 000~5 500個,以保證足夠的移栽苗。
4.3.2 播種 播種前選種、搶晴天曬種,提高種子發(fā)芽力。選擇在3月中下旬,當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2℃以上時,抓“冷尾暖頭、搶晴播種”播種。父本播后3~5d播母本。方格內單雙2粒播種,播后蓋過篩細土(可加適當草木灰)1.5~2cm,厚薄均勻一致,播種后四周用土壓實,以增溫保墑促發(fā)芽。
4.3.3 苗床管理 播種7~10d,有50%棉苗出土后,在晴天上午9:00到下午16:00,揭膜兩頭,中間小通風。在出苗80%后,開始日揭夜蓋,寒潮陰雨天注意保溫。堅持高溫揭低溫蓋章白天揭晚上蓋;晴天揭雨天蓋先揭兩頭,后揭中間的煉苗原則。移栽前5~7d全揭膜不取拱煉苗。移栽前,用硫酸卡那霉素1.5g/L檢測母本的抗蟲性,清除苗床內不抗蟲母本(涂抹硫酸卡那霉素的葉片變黃)和非本親本的異形株。移栽前用來福靈等噴霧防治土蠶、毛蟲。
4.4 移栽
4.4.1 母本移栽 移栽前及時清除雜草,翻挖平整田塊,在小行內開溝深施土雜肥。施足底肥:每667m2用尿素10~15kg(或碳銨20~30kg)、磷肥20~30kg,氯化鉀7kg,三合糞60~100挑(農家肥),堅持過秤施,克服盲目施。移栽規(guī)格及密度:移栽期(2葉1心)4月20~30日為最佳期。移栽規(guī)格采用寬窄行相間排列,單雙株相間移栽,株距0.23~0.26m,667m2株數(shù)達到4 000~4 500株。堅持晴天座水、座肥、帶藥移栽。提高蓋肥、膜質量:必須全栽全蓋,邊栽邊蓋,同時蓋膜度必須達到100%。
4.4.2 父本移栽 每667m2母本種植父本300株,父本應選擇地力條件好,通風向陽且利于排灌的田塊種植,以保證授粉時父本的花粉量。父本株距0.4m左右,以保證個體的充分發(fā)育。
4.5 田間管理
4.5.1 中耕提苗 及時搶收前作,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中耕一塊。每667m2用5~7.5kg碳銨提苗并進行中耕,這一技術要在前作收獲后幾天內完成。
4.5.2 重施花鈴肥 每667m2用尿素15~20kg,磷肥50kg,氯化鉀8kg,油枯25~30kg,糞水60~80挑。在可育株撥除70%~80%時,揭膜追肥。
4.5.3 加強病蟲害防治 輪換用藥,混合用藥防治各種病蟲害。
4.5.4 促控結合,提高產量 根據(jù)苗情施用縮節(jié)胺,一般在蕾期、見花期、花鈴期分3次施用,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后期用好生長促進劑。
4.5.5 及時打頂和整枝 7月10~20日分期分批打完頂尖。打旁尖就掌握在本臺開花期進行。
4.6 去可育株及授粉
4.6.1 采用蕾期育性識別和花期育性識別技術,將兩用系中的可育株及時、干凈、徹底地拔除。同時將父母本的異型株進行清除。
4.6.2 在對兩用系的育性識別和拔除全部可育株后,將所保留的不育株上幼鈴全部去除,用保持系的花粉對兩用系的不育株進行授粉雜交。
4.6.3 授粉雜交方法 (1)在核不育完全保持系花朵出現(xiàn)散粉的日子,在植株露水干后將保持系當天開花的花朵摘下,取下花藥并輕輕壓裂,將其花粉連同花藥裝在干燥杯瓶中,再用干凈毛筆將花粉涂抹到兩用系不育株花朵的柱頭上。也可采用花對花授粉,上午9:00左右在父本散粉后,將父本的花藥在母本柱頭頂端。(2)在正常天氣,每天上午9:00(或露水干時)至下午4:00為適宜授粉時間。(3)如遇到下雨,則在雨晴后,母本柱頭干后授粉,防止雨水打濕花粉。(4)預計第二天有雨,可在當天下午5:00后將第二天要開的花(花冠開始外露)摘下,放在室內干燥的地方,第二天可用此花授粉。(5)為防止父本蟲害或父本花較少時缺粉,可在父本花量大的時候,將多余的花朵(未開)貯存在家用冰箱的保鮮格中,與第二天開的花摻合使用,冰箱的花粉一般可保存2~3d。
4.6.4 授粉時間 授粉的停止時間以8月15~20日為宜,授粉結束后必須及時拔除作父本的核不育完全保持系并將母本不育株上尚未開放的花蕾和空枝全部打掉,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
4.7 收獲 當大部分棉株有1~2個棉鈴吐絮時,即開始采收,一定要勤收,單獨收,分開曬,不能烘烤。應做到分收、分曬、分級、分存、分售。分開軋花,不能與其它任何棉花種子相混。收種時,應現(xiàn)場做脫絨檢測種子的成熟度和霉爛、破籽率,分級收購。
5 討論建議
目前國內棉花制種以人工去雄為主,而以不育系生產棉花種子,因其節(jié)省勞動力將是以后發(fā)展的方向[1-10]。棉花雜交制種需要的勞動力多,為了便于管理,提高制種的產量和質量,宜以1個鎮(zhèn)為1個片區(qū),推廣片區(qū)代理人負責制,代理人負責組織協(xié)調、督促技術措施的落實、質量的監(jiān)控、收貯軋花工作;采用土地向制種大戶流轉+訂單生產的制種模式;每戶制種面積根據(jù)情況應當控制在0.67~2.67hm2內,因面積太小既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引起農戶對質量的重視,若面積太大質量和效益都難以得到保證;每個村的制種面積以20hm2左右為宜,每2.2hm2配1名技術人員,指導農戶搞好管理;收花視天氣變化情況,統(tǒng)一、集中收曬為佳,保證純度和發(fā)芽率[6-10]。
參考文獻
[1]楊伯祥,王治斌.轉基因抗蟲雜交棉雜種優(yōu)勢研究[J].江西棉花,2005,27(06):15-18.
[2]牟方生,毛正軒,龔一耘,等.棉花抗蟲核不育系GA18的雜優(yōu)利用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235.
[3]王治斌,歐俊梅,楊伯祥.蜀雜棉3號高產制種的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棉花,2010,32(06):25 -28.
[4]王治斌,歐俊梅,楊伯祥.棉花雙隱性核不育系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3):181-184.
[5]王治斌,歐俊梅,楊伯祥.縮節(jié)胺用量對核不育系棉花制種效應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7):101-102.
[6]劉玉濤.棉花雜交種生產方面的幾大變化與建議[J].中國種業(yè),2012(01):35-36.
[7]王向杰,苑同心,段文卿,等.鹿邑縣棉花制種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種業(yè),2012(01):37-38.
[8]詹冬,王萬國.雜交棉制種中的人工去雄授粉技術要點[J].河南農業(yè),2012(19):47.
[9]柳冕,楊清松.雜交棉種子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J].棉花科學,2012,34(4):11-14.
[10]王亞軍.南疆雜交棉種植技術探討[J].新疆農墾科技,2012(04):5-6.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