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同圓設(shè)計集團有限公司 李 陽
滄桑的美好回憶
——濟南火車站(1912-1992)
山東同圓設(shè)計集團有限公司 李 陽
她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她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車站,
她曾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筑類教科書,
她曾被戰(zhàn)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她曾是我國一處享譽世界的著名地標,
她就是津浦鐵路濟南站——濟南的老火車站。
她那伸向藍天的高大鐘樓體現(xiàn)了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理念,但設(shè)計師又把與他們信仰中的上帝相銜接的尖頂改換成了羅馬式的圓頂,并把圓頂下的墻面裝飾上4個圓形大時鐘,用以替代只可用聽覺感知的教堂鐘聲,既增添了視覺觀賞性,又為旅客提供了方便。如果說濟南老火車站是世間汪洋人海中的一座小島,那么這堅實而高聳的鐘樓就宛若指引一葉葉小舟的燈塔。
在建筑界,凡提起鐵路站點設(shè)計,沒有人不曉得濟南老火車站。即使同過去的北京前門老火車站或上海老火車站相比,她在外貌上也要略勝一籌。
濟南老火車站由20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筑師赫爾曼·菲舍爾設(shè)計建造,設(shè)計師按照使用功能組織空間,建筑形象高低起伏,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巴洛克的建筑風格在這座小小的建筑中有多處體現(xiàn):鐘樓立面的螺旋長窗、售票廳門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頂瓦面下檐開出的三角形和半圓形上下交錯的小天窗等,既為建筑物增添了曲線美,又增加了室內(nèi)的光亮度。入口砌以寬大的石臺階,與門前的柱廊形成了勻稱、協(xié)調(diào)的沉實風格,傳遞給人一種篤實、穩(wěn)重的感覺。
墻角參差的方形花崗巖石塊、門外高高的基座臺階、窗前種植的墨綠松柏、棕褐圍欄都使這座老車站既有玲瓏剔透感,又有厚重堅實的恒久性。但濟南老火車站的真容,如今只能從老照片上看到了。1992年,隨著火車站鐘樓被最后拆除,這座矗立了80年的老火車站在泉城濟南的大地上永遠地消失了。
看到這段歷史,除了扼腕嘆息以外,只能盡我所能的在紙上用手繪重現(xiàn)她的容貌,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故事,同時期望這樣的歷史不要重演,期望現(xiàn)存的老建筑能得到保護,期望除了在紙上能看到她們,在現(xiàn)實中也能親眼看到她們。
(手繪圖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