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王婷張艷秋谷多
(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長春130031)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長春市老人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方法隨機抽取長春市兩個行政區(qū),6個社區(qū)的348名老年人問卷調查,進行一般資料調查,老年人抑郁水平,社會支持評定問卷,睡眠質量調查問卷,并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抑郁發(fā)生率為19.54%。其中輕度占14.36%,中重度占5.17%。老年人女性抑郁發(fā)生率高于男性,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54,P=0.079)?;橐鰻顩r、慢性病、體育鍛煉的頻率、近2 w負性生活事件對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有顯著影響(均P<0.05)。不同睡眠質量、社會支持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率不同(χ2=9.822,P=0.007;χ2=12.973,P=0.007)。結論長春市應加強關注女性、配偶喪失、慢性病、業(yè)余還好缺乏、體育鍛煉次數(shù)少、睡眠質量障礙、社會支持程度低的老年人。
關鍵詞〔〕抑郁
中圖分類號〔〕R749〔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王婷(1974-),女,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學研究。
近年來,老年人抑郁檢出率雖有所波動,但整體上呈緩慢的線性增長趨勢,且年代與抑郁癥狀檢出率的散點圖表明二者大致呈線性增長模式〔1〕。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比一般人高20倍〔2〕。研究〔3〕表明,抑郁與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與中青年相比,老年人抑郁更易發(fā)生腸易激綜合征,且形式以便秘為主,并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4〕。本研究調查分析長春市老人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于2014年4~6月隨機抽取長春市兩個行政區(qū),再從兩個行政區(qū)各隨機抽取三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隨機抽取60人,最終納入348名老年人,男162人,女186人,平均年齡(66.28±9.57)歲。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意識清楚,能完成問卷調查;③自愿參加本研究。
1.2調查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自行設計一般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有無慢性病、近2w有無負性事件、體育鍛煉、業(yè)余愛好等。
1.2.2社會支持評定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5〕是一個自評量表,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共10個條目,其中主觀支持4條,客觀支持3條,社會支持利用度3條。10個條目記分之和即為社會支持總分,得分越高,表明得到的社會支持越髙,總分12~66分,>45分社會支持度高,33~45分社會支持度一般,<33分為社會支持度低。
1.2.3睡眠質量調查問卷采用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5〕進行測量,Cronbachα為0.83。PSQI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參與計分的條目可組合成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分計分,累計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以PSQI>7分作為成人睡眠質量參考界值。<3分睡眠質量好,3~7分睡眠質量一般,>7分睡眠質量障礙。
1.2.4老年人抑郁水平調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5〕,由20個條目組成,正反條目各10個,正向評分題依次賦分1、2、3、4分,反向評為4、3、2、1分。計算問卷總分??偡?40分無抑郁;40~48分輕度抑郁;48~56分中度抑郁,>56分重度抑郁。
1.3質量控制調查人員由本課題研究人員及本校學生擔任,調查前進行統(tǒng)一培訓,共分為3個小組。由社區(qū)護理人員的指引下進行現(xiàn)場面對面調查,問卷采用調查和訪談形式,對于不能自行回答的老年人進行訪談后,由調查人員進行代答。共發(fā)放問卷360份,回收348份,有效回收率96.67 %。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行χ2檢驗。
2結果
2.1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老人抑郁分值(38.25±9.63)分,抑郁發(fā)生率為19.54%,其中輕度占14.36% 中重度占5.17%。
2.2一般資料對老年人抑郁的影響婚姻狀況、慢性病、體育鍛煉的頻率、近2w負性生活事件對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有顯著影響(均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對老年人抑郁的影響〔n(%)〕
2.3睡眠質量對老年人抑郁的影響不同睡眠質量的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率不同(χ2=9.822,P=0.007)。其中睡眠質量好的發(fā)生率為14.89%(14/94),一航者為17.39%(28/161),障礙者27.96%(26/93)。
2.4社會支持情況對老年人抑郁的影響不同社會支持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率不同(χ2=12.973,P=0.007)。其中社會支持高者發(fā)生率為13.53%(18/133),一航者為20.47%(26/127),低者為19.43%(24/68)。
3討論
抑郁作為一種不良的負性情緒,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研究〔6〕表明,抑郁可降低機體對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可對人體產(chǎn)生諸多不良影響,抑郁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疾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抑郁的發(fā)生率高于全國常模澳門(12.37%)〔7〕抑郁的發(fā)生率,可能受時間地域的影響,老年人抑郁的發(fā)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另外,社會因素等各方面的壓力增大,也增加了抑郁的發(fā)生。這就要求醫(yī)護人員關注老年人的抑郁狀況,對有抑郁傾向的老年人及時檢測,提前采取措施。
研究〔8〕表明,性別對老年人抑郁有重要影響??赡芘c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有關。研究顯示,女性患抑郁癥是男性的2倍〔9〕。要求護理人員更加關注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對有不良生活事件的老年女性及時做好疏導。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夫妻之間相互扶持、相互促進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相反,配偶的喪失,使老年人處于思念、孤獨中,易導致抑郁的發(fā)生。冠心病、其他腦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均為老年人抑郁影響因素〔3〕。慢性病不僅僅帶給老年人軀體的痛苦,加重了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也使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降低,易導致抑郁的發(fā)生。另外,慢性病的醫(yī)療花費加重了老年人的經(jīng)濟負擔,經(jīng)濟因素加重會導致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生。護理人員在慢性病的管理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護理人員加強慢性病的管理。研究指出,體育運動或鍛煉作為一種替代或補充傳統(tǒng)治療抑郁癥的方法,在調節(jié)與改善抑郁情緒障礙方面發(fā)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適度強度的體育鍛煉能顯著改善老年人抑郁癥狀〔10〕。研究顯示,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抑郁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尤其在女性方面表現(xiàn)更為突出〔11〕。因此,要求社區(qū)護理人員鼓勵老年人參加適度的體育鍛煉。
睡眠是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機體在正常狀況下處于最低代謝狀態(tài)的一種周期性生理現(xiàn)象。情緒經(jīng)常影響睡眠質量,并且PSQI各成分中睡眠質量、睡眠障礙、日間功能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較顯著,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與抑郁情緒關系密切〔12〕。而失眠是抑郁癥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的危險因素〔13〕。睡眠質量下降,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易驚醒等睡眠障礙不僅會影響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會誘發(fā)焦慮、抑郁不良情緒。
社會支持主要包含情感支持、物質支持、信息支持和評價支持〔14〕。物質支持、情感支持會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得到滿足。信息支持和評價支持會增加老年人的自尊,體現(xiàn)自我價值感,從而減少抑郁的發(fā)生。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與社會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均呈負相關〔15〕。社會支持,人文化程度較低,收入不足,并配有衛(wèi)生專業(yè)較少的接觸是不太可能接受抑郁癥治療〔16〕。護理人員應該鼓勵家庭成員給予老年人足夠的家庭支持、情感支持。鼓勵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升老年人自我價值感。
4參考文獻
1李曉敏,韓布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率隨年代的變化趨勢〔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496-9.
2LepineJP,BrileyM.Theincreasingburdenofdepression〔J〕.NeuropsychiatricDisTreat,2011;7(1):3-7.
3PelletierR,LavoieKL,BaconSL,et al.Depressionanddiseaseseverityinpatientswithprematureacutecoronarysyndrome〔J〕.AmJMed,2014;127(1):87-93.
4王晶,王暉,王丹.老年人抑郁與腸易激綜合征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34):3899-903.
5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56,90,133.
6傅朝暉,吳娟,楊海燕.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癥狀的調查與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18):2326-8.
7寧自衡,林中寶,王翟群,等.澳門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5):331.
8張玲,徐勇,聶宏偉,等.2000-2010年中國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7):3349-52.
9StewartDE,GucciardiE,GraceSL.Depression〔J〕.BMCWomensHealth,2004;4(Suppl1):S19.
10謝慧慧.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抑郁與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
11TanakaH,SasazawaY,SuzukiS,et al.Healthstatusandlifestylefactorsaspredictorsofdepressioninmiddle-agedandelderlyJapaneseadults:aseven-yearfollow-upoftheKomo-Isecohortstudy〔J〕.BMCPsychiatry,2011;11(1):20.
12李耘,馬麗娜,馮明,等.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與抑郁情緒的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4(6):412-3.
13FiskeA,WetherellJL,GatzM.Depressioninolderadults〔J〕.AnnRevClinPsychol,2009;5(10):363-89.
14陸虹,鄭修霞.初產(chǎn)婦社會支持與產(chǎn)后抑郁關系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31-3.
15鐘碧橙.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7-10.
16GailG,JaneG.Observationalstudiesofdepressioninprimarycare:whatdoweknow〔J〕?BMCFamPract,2007;8(1):28.
〔2014-11-16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