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文化價值挖掘的文化旅游主題設計
      ——以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為例*

      2015-12-24 02:44:46祁曉慶
      絲綢之路 2015年6期
      關鍵詞:旅游文化

      祁曉慶

      (敦煌研究院,甘肅敦煌736200)

      基于文化價值挖掘的文化旅游主題設計
      ——以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為例*

      祁曉慶

      (敦煌研究院,甘肅敦煌736200)

      主題文化旅游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形式。絲綢之路文化旅游需要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挖掘,了解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等,并結合市場導向和旅游者需求,經(jīng)過創(chuàng)意加工和提煉,從而設計出具有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主題。

      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主題設計

      一、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主題設計

      文化旅游的概念是自20世紀80、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旅游者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旅游景區(qū)營銷范圍的不斷拓展而逐漸形成的。它的出現(xiàn)與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相應地,與文化旅游的概念與范圍有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可謂爭論頗多、見仁見智,至今仍未形成定論。但綜合各家對文化旅游概念的相關討論,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從旅游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定位,認為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種類型,它是以旅游中的文化要素作為消費對象,通過旅游活動,消費者從中獲得文化方面的體驗和提升。如宗教文化游、歷史文化游、建筑文化游、民俗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旅游產(chǎn)品以特色文化為主導。

      其次是從市場的角度認為文化旅游是一種旅游產(chǎn)品,其區(qū)別于其他旅游產(chǎn)品之處在于它所蘊含的文化特性。如有作者研究認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產(chǎn)品的提供者為旅游產(chǎn)品的消費者提供的學習、研究、考察所游覽國家(地區(qū))文化的一方面或諸方面為主要目的的旅游產(chǎn)品,比方說歷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雹?/p>

      第三是從旅游產(chǎn)品的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關系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文化旅游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旅游產(chǎn)品的提供者將一種別具創(chuàng)意的、能夠為游客提供精神方面享受的旅游產(chǎn)品推送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通過旅游活動獲得精神層面的愉悅和收獲。其實這一概念也沒有從根本上脫離將文化旅游視作是一種旅游產(chǎn)品的定義。

      以上觀點基本上將文化旅游歸結為是一種旅游產(chǎn)品。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應該將文化旅游視為是一種旅游類型,“可以認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費文化旅游產(chǎn)品,體驗與享受旅游活動中的文化內涵,從而獲得身心愉悅的一種旅游活動”。②

      其實無論是將文化旅游視作是一種旅游產(chǎn)品還是旅游類型,其“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文化旅游離不開“文化”,如何深入挖掘和展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就成為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了。

      自1980年起,世界旅游組織每年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出一個旅游主題。主要是圍繞“和平、發(fā)展以及權利和義務”三大內涵。③這些經(jīng)過提煉、升華的主題成為了旅游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趨勢。根據(jù)這些旅游整體發(fā)展趨勢,許多國家都相繼致力于設計開發(fā)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主題。如,新加坡設計出“神奇的東方、殖民遺產(chǎn)、清潔與綠色的花園城市、熱帶島嶼度假區(qū)以及國際運動賽事基地”等五個旅游主題,重點突出了當?shù)氐穆糜钨Y源特色;奧地利推出“世界旅游之旅、溫泉療養(yǎng)基地、葡萄酒產(chǎn)地、滑雪郊游度假”等旅游主題,等等。國內主題旅游的研究和探討也風起云涌,對旅游主題的概念、表現(xiàn)形式、旅游目的地主題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觀光游、森林旅游、民族民俗旅游、修學旅游、婚慶旅游等。證明了旅游主題的設計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

      具有2100年歷史的絲綢之路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其中尤以文化旅游資源格外引人注目,僅絲綢之路中國段沿線城市就擁有26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和30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就是以絲綢之路沿線文化資源為內容的旅游活動,包括了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等各類文化資源和其他輔助旅游資源。如佛教石窟、寺院遺址、古城址、古驛站、古烽燧、治所、古墓葬以及各類出土文物等物質文化資源,均是對絲綢之路歷史真實而形象的記載;民間文學、民間舞蹈、傳統(tǒng)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同樣是絲綢之路上重要且豐富的文化資源。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3年發(fā)布實施的《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GB/T 18972-2003)(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標準,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旅游資源主要以E類遺址遺跡、F類建筑與設施、G類旅游商品、H類人文活動為主,具體可分類如下:

      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分類列表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在全國八個主類三十一個亞類旅游資源中,僅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跡類資源就涵蓋了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等四個主類;社會經(jīng)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歸葬地、地方旅游商品、人事記錄、民間習俗等六個亞類。除了文化遺產(chǎn)資源外,絲綢之路沿線所經(jīng)城市實際上還包含其他類型的資源,如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等,如果加上這些旅游資源類型,則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旅游資源幾乎涵蓋了我國旅游資源的所有類型。

      三、基于文化價值挖掘的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旅游主題設計

      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傳統(tǒng)的觀光、消遣和娛樂的大眾化的旅游方式,而是追求更高品質的旅游,希望通過旅游獲得一種終身難忘的人生體驗,增加人生閱歷、滿足個人較高層次的對增長知識的需求。主題旅游已經(jīng)成為旅游的新時尚。絲綢之路文化資源豐富,為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主題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了充足的源泉。對絲綢之路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可以提煉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主題,以獨樹一幟的文化旅游主題形象,吸引不同需要的旅游者。

      絲綢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興盛于公元6~14世紀,沿用至16世紀,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絲綢之路沿線各地遺留下來的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見證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之間的傳播與交流:既有游牧民族與定居文明之間的交流,又有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交流;既有佛教、景教、摩尼教、祆教等宗教文化的交流,又有城市規(guī)劃、建筑思想等的傳播和交流;既有物物交換的物質文化交流,又有繪畫、音樂等藝術的交流;還有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游等重大歷史事件,深刻反映出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qū)文明的傳播和文化的互動。這些獨特而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文化資源是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的核心所在,也是旅游者爭相游覽和解讀的文化寶庫。

      根據(jù)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的類型和價值,應該至少可以設計出山水文化旅游、歷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藝術文化旅游、飲食文化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社會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主題。以這些文化主題為框架,還可以在深入挖掘絲綢之路文化價值的基礎上,設計一些文化專題,更有針對性地為不同需求的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務。

      (一)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游(精品線路游)

      根據(jù)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類型和歷年來游客參觀喜好,以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絲綢之路沿線的省會城市為出發(fā)點,選擇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和知名度的遺產(chǎn)地城市串聯(lián)成線,組成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旅游的精品線路。如:西安-銀川-中衛(wèi)-固原-蘭州-敦煌-吐魯番-烏魯木齊;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烏魯木齊-吐魯番-庫車;鄭州-洛陽-西安-寶雞-天水-蘭州-武威-張掖-敦煌-烏魯木齊;烏魯木齊-敦煌-嘉峪關-張掖-蘭州-天水-寶雞-西安。這些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路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沿線眾多的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土人情,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各種文化傳播匯聚的地方,在今天依然是觀賞價值極高的旅游參觀線路。旅行者通過一路的參觀,可以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到古代絲路文化傳播影響的軌跡,領略絲綢之路發(fā)展至今天的新面貌。無論是自駕游還是組團旅游,都一定會讓旅行者流連忘返。

      (二)絲綢之路古道探險游

      絲路古道對很多游客都充滿了神秘色彩,不僅在于這條道路上曾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多歷史大事件,如張騫出使西域、李廣利伐大宛、玄奘西游等,還因為這是一條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意味著開放與包容,走出去就是一片新天地。為此,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優(yōu)勢,設計出絲路古道探險的文化旅游產(chǎn)品。如“重走玄奘之路”,“絲路北道神秘之旅”、“絲路中道浪漫之旅”、“絲路南道探尋之旅”、“尋找陽關大道”等。

      玄奘印度求法作為中國古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同時也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印記,玄奘西行正是沿著絲綢之路而行。根據(jù)玄奘西行事跡而撰寫的世界名著《西游記》家喻戶曉,反過來更使得人們對玄奘其人其事關注有加。沿著玄奘曾經(jīng)走過的道路,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天水、蘭州、武威、張掖、瓜州、玉門關、哈密、吐魯番、庫車等,甚至到達蔥嶺等更遠的地區(qū)。一路上可以有重點地領略沿線與玄奘西行有關的各類遺跡及文物。玄奘當年從長安(今西安)出發(fā),西安市的大雁塔是玄奘取經(jīng)歸來翻譯佛經(jīng)的場所;興教寺塔埋葬著玄奘的佛骨舍利;張掖大佛寺的《玄奘取經(jīng)圖》中繪制的內容多為《西游記》中的故事情節(jié);到達瓜州后,玄奘曾在塔爾寺禮拜佛塔并剃度胡人石磐陀,石磐陀的胡人形象成為了后來孫悟空形象的原型;在瓜州榆林窟和東千佛洞有多幅水月觀音畫中繪制了玄奘取經(jīng)圖,這些都為我們了解玄奘取經(jīng)的路線提供了真實形象的資料。事實上,玄奘已經(jīng)不僅是一個歷史人物,更是我們值得追尋的一個精神領袖。近年來,重走玄奘之路的旅行活動層出不群,成為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中不可忽略的話題。重新梳理和挖掘玄奘西行的歷史事跡,還原真實的玄奘,讓人們在絲綢之路旅行的過程中,每到一處,都可以切實體驗到當年玄奘所走的路,讓玄奘的事跡更加深入人心,玄奘的精神引領我們持續(xù)向前。

      (三)絲綢之路民族、民俗風情游

      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文化底蘊深厚,少數(shù)民族眾多,尤其藏族、回族、裕固族等民族聚居區(qū)較多,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的民族和民俗風情別具特色。

      洛陽牡丹花會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每年4月14日至4月25日都要舉行民俗文化廟會。龍燈、獅舞、排鼓、腰鼓、秧歌、斗雞等民間藝術節(jié)目具有濃郁的中原地方特色,吸引著大批的中外游客前去觀賞。

      陜西特色小吃品種多樣,到陜西旅游品嘗當?shù)氐奶厣〕砸呀?jīng)是游客必然會選擇的一項內容。陜西戲劇種類繁多,除了著名秦腔戲外,還有一些地方戲,比如眉戶、花鼓戲、紫陽民歌、延安秧歌劇等。

      在西安大唐西市的絲綢之路商旅街區(qū)被稱為絲綢之路風情街,該文化步行街極富特色,濃縮有當年絲綢之路沿線的風土人情、歷史風貌和文化景觀。人們在此可以品嘗到異域特色美食,觀賞到民族特色演藝,購買到各國特色商品,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衍生出豐富多彩的可視、可感、可體驗、可消費的文化產(chǎn)品。

      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張掖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敦煌周邊的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都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市縣,這些地方的草原、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觀豐富,民族民俗特點濃厚。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國甘肅省南部,有藏、漢、回、土、蒙、東鄉(xiāng)、保安等24個民族,以優(yōu)美的藏族彈唱聞名于藏區(qū)。主要人文旅游景觀有聞名遐邇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稱的郎木寺,歷史悠久的禪定寺、貢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以及藏區(qū)遠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等享譽國內外。還有歷史上漢羌、唐蕃邊塞重鎮(zhèn)漢百石縣舊址甘加八角城堡遺址、??乒懦?、羊巴古城、明代城墻、華年古城、漢零王國天子珊瑚城遺址和磚瓦窯遺址等各類古遺址。

      甘肅武威天??h也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qū),是華銳藏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這里自古以來就是藏族先民的駐牧之地。經(jīng)過長期的融合演變,形成了以吐蕃為主體的華銳藏族。至今存有天堂寺、石門寺、華藏寺、東大寺、達隆寺、夏瑪寺、南沖寺、毛藏寺、祝貢寺、極樂寺、紅溝寺及百靈寺遺址等。

      裕固族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裕固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四季逐水草而居,裕固族歌舞、帳房、服飾、飲食、文化都獨具特色。

      這些民俗旅游資源與各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相伴而生,有機結合,內容豐富、獨特性顯著,是絲綢之路文化旅游重要的旅游資源。

      (四)絲綢之路自然風光游(山水文化游)

      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風光旅游資源非常獨特。新疆天山風光,敦煌鳴沙山、新疆塔克拉瑪干等沙漠風光,張掖丹霞、敦煌、新疆等地的雅丹地貌地質景觀,青海湖、月牙泉、天山天池、喀納斯湖、博斯騰湖等絲綢之路上的湖光山色,還有敦煌、額濟納旗的金秋胡楊均是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色。在游覽自然景觀的同時穿插觀看文化遺產(chǎn),或者在文化遺產(chǎn)地旅游的間隙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都是令人感到非常愜意和頗具收獲的旅行規(guī)劃。

      (五)絲綢之路路特色文化專題游

      有鑒于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資源豐富,而且類型多樣,除了以上的旅游主題設計外,還可以依托絲綢之路深厚的文化內涵,設計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專題。在深入挖掘絲路文化價值的基礎上以專題文化旅游的方式滿足不同旅行者的需求。

      1.絲綢之路佛教圣跡游(佛教文化游)

      佛教自漢代從印度傳入中國后,沿著絲綢之路逐漸進入中國內地并在中國發(fā)展壯大,成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外來宗教。佛教遺跡遍布全國各地,而絲綢之路上的佛教遺跡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豐富,規(guī)模也最大,尤其以石窟寺為多。主要有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彬縣大佛寺、扶風法門寺、固原須彌山石窟、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武威天梯山、張掖大佛寺、馬蹄寺、瓜州榆林窟、東千佛洞、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新疆吐魯番吐峪溝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拜城克孜爾石窟、庫車庫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蘇巴什佛寺等。這些還只是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為完好,觀賞價值較高的佛教遺跡,其余還有大量規(guī)模較小、位置較為分散、保存不太完好的佛教遺跡數(shù)不勝數(shù)。對于那些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游客來說,選擇絲綢之路佛教圣跡游線路將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對佛教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尤其對于佛教進入中國后,如何沿著絲綢之路進行傳播,期間又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等將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知。

      面對絲綢之路沿線如此多的佛教遺跡,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游覽,可以有策略、有針對性地采取區(qū)塊式、跳躍式、節(jié)段式或據(jù)點式等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參觀。如可以選擇一個省,完成省內佛教遺跡的觀賞;也可以選擇一個區(qū)段進行游覽,如河西走廊石窟修學游、新疆境內佛教遺跡游等;還可以選擇跳躍式的方式進行參觀,在每個省市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佛教遺跡進行跳躍式參觀,如在河南選擇龍門石窟和白馬寺,在陜西選擇大小雁塔、法門寺,在甘肅選擇麥積山、莫高窟等,在新疆選擇克孜爾石窟等。

      2.絲綢之路天山廊道故城游(建筑文化游)

      西安、洛陽、北京和南京,承載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血脈,成就了中國五千年文明的輝煌。唐代之前,中國的首都基本以西安、洛陽為主,稱為東西二都;唐以后,中國的首都則基本以北京和南京為主,是為南北二京。長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后又延伸至洛陽,洛陽、西安兩地現(xiàn)存的古城遺址數(shù)量眾多,歷史文化價值非常高,有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漢唐長安城等,對我們今天了解漢唐帝都古城的布局、建筑思想等具有重要價值。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元政權一度控制西北大地,他建立的開城安西王府,不僅是蒙元政權統(tǒng)一進程中伐金攻宋的軍事大本營,而且也是蒙元早期鎮(zhèn)戍川蜀與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還為絲綢之路的再度輝煌提供了政治保證,開辟了長安、涼州古道跨越六盤山的捷徑。

      與宋、遼政權相抗衡的西夏王朝,是由黨項民族建立的中國西部政權,夏景宗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稱帝建國,經(jīng)歷189年的西夏王朝滅亡后,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臺——西夏陵,展現(xiàn)了這個神秘王朝昔日的輝煌。

      在今天新疆吐魯番盆地、昌吉地區(qū),交河、高昌、北庭三座古城記錄了由漢至唐西域地區(qū)的歷史變遷??梢哉f,除了南京、北京外,其余幾座古都均沿絲綢之路而建,為絲綢之路文化增添了無盡的神秘與底蘊。遍覽歷朝古都,品味悠久歷史,感受絲路文化瑰寶,對于了解中國的歷史延續(xù)、政權的更迭與轉換、城市的規(guī)劃布局及思想等,均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3.絲綢之路上樂舞文化賞析游(藝術文化游)

      在古絲綢之路樂舞文化交流史上,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間的樂舞文化交流與傳播曾經(jīng)盛極一時。

      先秦時期,中國同西方的樂舞交流范圍較小、規(guī)模不大,到了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后,中國與西方的樂舞藝術交流日益頻繁。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不斷加速,隨著佛教的傳播,佛教樂舞迅速在中國普及,史書中記載的“龜茲樂”、“天竺樂”、“西涼樂”等外來樂舞逐漸成為皇室和百姓們喜愛的樂舞形式。隋唐宮廷樂舞中的“十部伎”、“九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軟舞”等樂舞中均包含大量的外來因素,是我國歷史上對外樂舞交流最為活躍的時代。

      絲綢之路樂舞的輝煌歷史深刻而又鮮活地反映在絲綢之路文化遺跡和遺物中,通過探訪絲綢之路文化遺跡、觀賞各類出土文物,可以窺見古代絲綢之路上樂舞傳播的精彩痕跡。除了文獻中記載的絲綢之路樂舞方面的資料外,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地區(qū)石窟壁畫中可見大量的樂器形象資料,根據(jù)鄭汝中先生考證,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共有大小型樂隊500余組,樂伎3000余人,各種樂器44種4000余件,分布在200多個洞窟之中。④龜茲石窟中的克孜爾石窟第198窟和第76窟降魔成道圖中有樂隊擊鼓的畫面,還有很多洞窟中繪制了樂舞形象及琵琶、橫笛、箜篌等各類樂器。出土于新疆庫車蘇巴什佛寺的佛教舍利盒上繪制的樂舞圖像,經(jīng)研究,是唐代流行于龜茲的風俗舞蹈“蘇摩遮”,舞隊由21人組成,這是一幅充滿中亞風格的樂舞行列。盒蓋上彩繪5個圓形圖案,以波斯聯(lián)珠紋相連,圍繞中心圓繪制了4個裸體帶翼童子,童子手中所持樂器分別為琵琶、箜篌和篳篥。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內的一件胡騰舞俑出土于甘肅省山丹縣境內,為唐代鎏金青銅制造,高13.4厘米。舞者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身穿窄袖長衫,足蹬彎頭軟靴,身背酒葫蘆,裙裾飛揚,表現(xiàn)了舞者舞樂表演的一個精彩瞬間。這件銅俑是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胡騰舞”雕像。此外,在河南、陜西、新疆等第還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樂舞俑,如1960年陜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三彩釉陶袒腹胡人俑、胡女俑,河南洛陽出土的彩繪陶胡商俑,洛陽市偃師縣出土的彩繪陶騎馬樂隊俑,新疆阿斯塔那墓M336出土的彩繪陶黑人百戲俑等,均以形象生動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古代樂舞的興盛與繁榮。

      4.絲綢之路墓葬文化概覽

      中國的墓葬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周時期就開始有了墓葬制度。從考古發(fā)掘出的大量墓葬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們對墓葬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正因為如此,才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讓我們可以通過墓葬建筑、墓室繪畫和隨葬器物等了解到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絲綢之路沿線各地有大量的墓葬,既有大型帝王陵寢,又有家族墓群、少數(shù)民族墓室,也有普通百姓的墓葬區(qū)。如洛陽魏晉南北朝、唐宋時期的墓葬群,陜西秦始皇兵馬俑、漢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張騫墓、昭陵、乾陵、陽陵,甘肅武威雷臺漢墓、嘉峪關魏晉墓群、敦煌佛爺廟灣,新疆阿斯塔納古墓群、小何墓群,寧夏西夏王陵、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等。

      四、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主題設計的原則

      (一)主題先行

      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主題設計的核心是主題,旅游資源是主題設計的核心,因此,必須要在深入了解絲綢之路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絲綢之路文化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整合、提煉,從而設計出具有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特色的旅游主題。主題的設計還要以市場為導向,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出的旅游主題才能真正滿足旅游者的需求。

      (二)突出重點,加強合作

      絲綢之路是一條經(jīng)濟文化帶,沿線城市眾多,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因而各地文化旅游資源優(yōu)勢也比較多。這就需要在文化旅游主題設計中找準特色,集中優(yōu)勢,突出重點,連點成線。各地要加強合作,將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旅游資源科學、合理地組合在一起,強化與其他旅游區(qū)的文化差異,塑造特色顯鮮明的市場品牌形象。

      (三)可操作性

      文化旅游主題設計的靈魂是要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市場的方向、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等,文化旅游主題的設計必須要與文化遺產(chǎn)資源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在充分進行市場和游客需求調研的基礎上,設計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旅游主題。通過對文化旅游資源所涵蓋的深刻文化內涵(包括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生態(tài)價值等)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創(chuàng)意加工,用適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展現(xiàn)給旅游者,從而使旅游者能更多地體驗到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

      文化旅游主題的設計的可操作性還可以表現(xiàn)在,在充分考慮旅游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把文化旅游主題設計與旅游線路相結合,將文化創(chuàng)意主題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使文化旅游產(chǎn)品在區(qū)域上和線路上形成最佳組合的狀態(tài)。

      [注釋]

      ①蒙吉軍、崔鳳軍:《北京市文化旅游開發(fā)研究》,《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第139~143頁。

      ②任冠文:《文化旅游相關概念辨析》,《旅游論壇》,2009年第2期,第159~162頁。

      ③〔法〕卡爾·唐納特,鄧肯·萊特:《充分利用區(qū)位和遺產(chǎn)——法國阿爾卑斯山地區(qū)阿讓蒂耶內·拉貝塞的旅游業(yè)和經(jīng)濟復興》,見LynnC.winstonHusbands主編,周常春、苗學玲、戴光全主譯《國際旅游規(guī)劃案例分析》,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66~296頁。

      ④鄭汝中:《敦煌壁畫樂器分類考略》,《敦煌研究》,1988年第4期,第21頁。

      F59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15)06-0035-05

      *本文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chǎn)價值挖掘與文化旅游信息資源標準規(guī)范研究”(2012BAH43F01)成果。

      猜你喜歡
      旅游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德兴市| 义乌市| 隆子县| 石狮市| 南陵县| 吉木萨尔县| 高清| 友谊县| 昭通市| 高唐县| 定州市| 山阳县| 富顺县| 依安县| 乐至县| 揭东县| 科技| 广饶县| 左权县| 彰武县| 杭锦旗| 繁峙县| 康保县| 成安县| 台湾省| 麦盖提县| 疏附县| 萨迦县| 朝阳市| 宜川县| 清丰县| 突泉县| 蒙阴县| 南投市| 天峨县| 同江市| 白河县| 辉南县| 江川县| 临江市|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