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
新課改下,各式各樣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在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過程中不斷演繹著課堂的各種精彩。然而,傳統(tǒng)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盡管我們的中職語文課堂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師的強制灌輸依然存在,學生傾向接受式學習。課改的關鍵在課堂,我們教師只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改變并優(yōu)化滯后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差異,注重教學反思,才能滿足新課程教學需要,不斷優(yōu)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下面,就結合《邊城》一課的教學,從如下三方面就中職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略作闡述,不正之處請同行予以批評指正。
一、豐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一張嘴、一支粉筆打天下的教學手段,不言而喻,單調的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的中職語文課堂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中不斷喚醒學生的潛能,實現(xiàn)認知、技能與情感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例如在《邊城》-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湘西風景圖片,并以“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鄉(xiāng)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亂癡心”的對聯(lián)引出課題。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聆聽范讀,瀏覽全文,感受意境,并結合自己的感受給文章的各部分起個小標題。
3.文本探究,深入感受。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為,哪個字比較好?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生自主感受,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泛讀與精讀、鑒賞與討論的結合中,避免了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尊重學生差異,滿足多樣學習需求
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是面對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每位學生都能所有發(fā)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能力等的不同,將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層,承認差異,順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雖然,《邊城》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作品,但我們電不可能在課堂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相同的感受,不可能對每一層次學生的心理獲得做到面面俱到。為此,教師可以本文“美好親情”的文章主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鑒賞要求,比如,對于語文基礎較弱的后進生,應著重了解作者對湘西風土人情、優(yōu)美環(huán)境的描寫上,抓住文中所描寫的翠翠、外公、過渡的鄉(xiāng)民的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著重理解、誦讀和分析,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小說的主旨。對于中等生,可在上述基礎上增加歸納、小結的要求,并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體會沈從文小說的風格。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優(yōu)等生而言,可以加深對本文主旨的認識,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三、注重反思教學,完善設計方案
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后、在基本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教學進行自覺反思,包括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與改進之處,并以此為新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一位負責任的反思型教師,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從而讓學生學的更快樂、更主動。例如在《邊城》一課,筆者在課后積極反思,找到了如下幾處仍需改進之處:本文體現(xiàn)著邊城民風的人和事,淳厚的民風、淳美的人情,值得學生細細品味,也是體會作者表達意圖的一個突破口,但在教學過程中,因擔心教學進度,沒有給學生留出太多的探究空間,文本解讀仍不夠深入,學生體驗不足,影響閱讀效益。同時,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對學生的引導和感悟之上,講解分析有余,但互動較少,生生深層交流與討論仍顯不足。通過反思,找到了下一節(jié)課自己需要改進和調整之處,牢牢抓住中職學生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使學生析文賞詞,笑中悟道,實現(xiàn)中職語文有效教學??傊?,課改的春風為我們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迎來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教師理應秉持新課標理念,不斷改變并優(yōu)化滯后的教學方法,尊重差異,注重反思,才能不斷優(yōu)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使課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再結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