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勝 汪文靚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挪威經(jīng)常被評為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之一。多年來,挪威良好的政治決策和建立平等社會的決心已經(jīng)初見成效。在挪威,幾乎和男性一樣多的女性活躍在工作生活中,并且保持較高的生育率。父母之間在孩子照顧和雇傭工作中更好地平衡,將會讓父親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聯(lián)系,同時也讓母親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當中。在挪威,爸爸推著嬰兒車照顧孩子,而媽媽在公司開會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挪威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將工作、家庭生活、福利政策和性別平等聯(lián)系起來,這對于當今挪威育兒家庭政策的制定是至關重要的。了解、分析挪威在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過程中制定的育兒家庭政策,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其有益經(jīng)驗,對我國家庭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促進作用。
育兒相關的家庭政策確立了工作父親照顧自己孩子的權力,標志著一種新的關于父親身份和性別平等的政策路徑:國家通過與就業(yè)相關的法律來提升父親的照顧者身份,體現(xiàn)了影響家庭內(nèi)勞動分工和改變照顧責任性別平衡的一種努力。經(jīng)挪威統(tǒng)計局調(diào)查顯示,在過去的20 年中,3—6 歲孩子的父母在帶薪工作和無薪家務勞動之間的時間花費出現(xiàn)了顯著的變化。母親在帶薪工作上的時間增加近乎1 小時45 分鐘,并在2010 年時平均每天工作4 小時12 分鐘。而父親則工作近5 個小時,與1990 年比,平均每天少工作了39 分鐘。福利政策、家庭政策和性別平等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和其他國家的福利制度相比,挪威認為孩子的照顧問題和其他方面的照料責任不僅僅是私人的責任,也是一個備受公眾關注的政治問題。高額的補償金表明父母的照顧被承認有社會價值,這也是性別平等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1.育兒假
育兒假,是在早期產(chǎn)假和陪產(chǎn)假之后,父母享有的一項離開工作,在家中照顧孩子的法定權力,同時父母親可以在一定期限內(nèi)享有薪水。長期缺席工作有可能會有損雇主的利益,所以如果育兒假主要用于母親,女性就會面臨因為雇主更喜歡男員工而受到歧視的風險,尤其是對于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yè)。[1]因此,育兒假是為了支持工作的母親在生育孩子之后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平衡工作和家庭而制定的政策,但是就業(yè)和性別之間的關系仍然備受爭議。
長期以來,挪威提倡通過國家政策來調(diào)節(jié)家庭結構和職能,而這些政策對家庭的影響更多的是被理解為支持家庭而不是控制家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挪威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庭政策,其中育兒假是這些政策的一個重點。這些育兒假被公認為是整體上非常優(yōu)厚的,同時,它鮮明的性別平等視角也使其更加獨樹一幟。值得指出的是,隨著人們對性別意識形態(tài)認識的不斷改變,挪威育兒假政策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中也在不斷調(diào)整,解析這一變遷過程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挪威經(jīng)驗,發(fā)掘其中可以借鑒的部分。
表1 挪威育兒假政策改革過程
表1 顯示了挪威父母育兒假的政策改革過程。帶薪育兒假承認了市場勞動力的家庭照顧責任,并且以保護孕婦的產(chǎn)假權力和嬰幼兒的保健為由,產(chǎn)生于19 世紀70 年代。1977 年,挪威政府頒布了育兒假政策。育兒假的決策過程是復雜的,涉及多個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在挪威,育兒假是由國會立法,因此國會的議員們是代表政黨的主要政治參與者。[2]1993 年,挪威一個少數(shù)的社會民主政府(Brundtland III)發(fā)起了“愛的力量”改變男人做法的活動,并主張實行父親配額育兒假。父親配額育兒假成了“國家女權主義”起作用的產(chǎn)物,挪威也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頒布父親配額育兒假的國家。配額育兒假被由社會主義左翼黨派和在處于政治中心的黨派中心黨、自由黨和基督教民主黨所支持。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加公平地分配父親和母親照顧孩子的時間,并且增進父子之間的感情?;浇堂裰鼽h(The Christian Democrats)強調(diào)父親育兒假會增加男性家庭照料工作的認可度和價值。保守黨(The Conservative Party)和進步黨(The Progress Party)都是右派政黨,都反對父親配額育兒假,因為它否定了家長的“選擇”,而是“懲罰”那些不使用它的人。父親配額假在10 年中仍然一直保持了4 周的時間,但是它的延長一直是育兒假改革所討論的話題。2005 年,一個少數(shù)的中間偏右政府(Bondevik II)將父親配額育兒假終于延長了一周時間,用以增進父子之間的關系。2006 年,一個少數(shù)的中間偏左派政府(StoltenbergII)將父親配額育兒假再次延長了一周的時間,強調(diào)以父親的照顧為前提,用以提高母親的就業(yè)機會。這兩次改革都得到了除了進步黨以外的所有政黨的支持。
這些改革方案被發(fā)布在一個政府專家委員會對同工同酬的報告里面。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男女之間的工資差異,討論產(chǎn)生這些差異的原因并考慮改革。之前的育兒假意味著父母雙方可以分攤大部分的假期,但是很多父親并沒有休假。因此,委員會借鑒了冰島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將現(xiàn)行的育兒假分為三部分的建議:一部分分配給父親,一部分分配給母親,一部分由父親和母親共享并自由分配。該委員會提出的三部分的劃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有的休假權力的再分配,即在假期中專門留有父母親自由分配的部分。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家長可以選擇拿100%的工資,共休44 周的假期;也可以選擇拿80%的工資,共休54 周的假期。父親配額假長6 周,另外6 周是母親的(加3 周的生產(chǎn)前假期)。2014 年,由于新上任的政府對育兒假懷有爭議,便將其減少到了10 周。
在過去的20 年里,父親照顧孩子的權利和義務已在父親享有的福利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前,如果挪威父親想照料家庭并兼顧工作,他們需要獲得雇主的許可,并且收入也會因此減少。但是現(xiàn)在,不論父親是受雇于公共部門還是私營公司,只要他們在休育兒假之前一直在勞動市場中工作,均享有休假的資格。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努力是為了讓父親更加積極地參加到照顧孩子的家庭勞動中來。這項措施也給其他國家在構建家庭政策方面提供了經(jīng)驗,鼓勵更多的國家頒布父親帶薪育兒假政策。
2.母親育產(chǎn)配額假
母親育產(chǎn)配額假是為了保護母親的身體健康,在母親生完孩子之后享有的,為了保障母親行使育兒權利而設立的假期。職業(yè)女性在休母親育產(chǎn)配額假期間,用人單位不得降低其工資、辭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勞動合同。
如果孩子在2014 年7 月1 日之后出生或者被收養(yǎng),則母親享有10 周的配額假。出于健康原因,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后馬上獲得6 周的母親配額假。剩余的4 周假期可以在休完前6 周之后申請,或者也可以選擇可間斷性產(chǎn)假福利。母親配額假不受父親活動的影響。
3.父親配額育兒假
“父親配額育兒假”是為了實現(xiàn)育兒時期的性別平等而設立的父親休假的權利,并已經(jīng)成為性別平等的北歐國家的標志,到現(xiàn)在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用。父親育兒假是一個重要的家庭政策,但是不同的政策理論基礎和相當長時間的政策改革會讓父親育兒假產(chǎn)生不同形式的變化。[3]
挪威政府規(guī)定,父親必須在孩子出生前的10 個月中至少工作了6 個月,才享有休育兒假的權利。同時,父親應在孩子滿三歲之前休育兒假。如果是收養(yǎng)的情況,父親應該在收養(yǎng)孩子之日起的前3 年,同時在孩子滿15 歲之前享有休育兒假的權利。如果父母雙方都有休育兒假的權利,他們可以一共休長達49 周的假期(或減少補助而休59 周)。父親可以在規(guī)定時期內(nèi)的任意時間申請休育兒假,但是除去到期日的前1 周和孩子出生后的前6 周(因醫(yī)學原因,前6 周是保留給母親的)。
如果孩子出生于2014 年7 月1 日之后,父親可以休10 周的配額育兒假。但是育兒假的假期總長仍然為49 周(100%的育兒假津貼)或者59 周(80%的育兒假津貼)。如果是領養(yǎng)的情況,則假期總長為46 周(100%的育兒假津貼)或者56 周(80%的育兒假津貼)。挪威的父親配額育兒假政策是依據(jù)不用則作廢的原則來制定的,是父親享有的不可轉(zhuǎn)讓的權利。這意味著,如果父親不休配額育兒假,那么他將會失去和家庭在一起的時間,同時整個育兒假期也會因此縮短。2014 年,父母雙方可以分享29 到39 周的假期,這些假期分為三部分:(1)母親享有10 周不可轉(zhuǎn)移的育兒假期,同時在孩子出生之前享有3 周的假期;(2)父親享有10 周的不可轉(zhuǎn)移的父親配額育兒假; (3)父母雙方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分配10 周的可轉(zhuǎn)移的育兒假。如果父母享用29 周的育嬰假,可以獲得全額的薪酬,如果延長至39 周假期,可以得到80%的薪酬。
1. 父母津貼
父母津貼的目的是給離開工作的父母一定的收入,使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家庭有一定的經(jīng)濟能力。但是,父母津貼非常靈活,可以在孩子3 歲之前被領取。如果是領養(yǎng),必須在孩子15 歲之前和開始領養(yǎng)的前3 年內(nèi)領取父母津貼。父母津貼是根據(jù)父母的收入決定的。父母津貼基本上涵蓋了高達父母全部收入的6 倍的國家保險基本量(G)?;玖棵磕暧膳餐h會決定,在2014 年5 月1 日的時候,該基本量為88370 挪威克朗。父母必須向挪威勞動和福利局(NAV)申請父母假津貼。[4]
挪威勞動和福利局政策規(guī)定:如果父母有工作,父母津貼通常是從休假的第一天起開始算。如果父母是自由工作者或者個體經(jīng)營業(yè)主,父母津貼通常依據(jù)過去3 年的平均撫恤金來計算。父母津貼按一周5 天計算,這表明,政府并不支付周六和周日的津貼。當父母申請津貼時,可以選擇休較短的育兒假收到100%的津貼,也可以選擇較長的時間收到80%的津貼。2014 年,父母從孩子的出生中獲得的津貼為如果享受49 周的假期,收到100%的津貼,如果享受59 周的假期,收到80%的津貼。生育多胞胎或者同時收養(yǎng)了幾個孩子,如果選擇拿100%的津貼,每多一個孩子多休5 周,如果選擇拿80%的津貼,每多一個孩子假期延長7 周。因為父母選擇100%津貼的育兒假便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有些父母便選擇短時間的假期,然后接著休無薪假期。因此,政府規(guī)定,如果父母所休的無薪假超過了14 天,便可能會影響其疾病補助和護理津貼。
2.兒童福利金
兒童福利金是給支持所有有孩子的家庭,目的是支付一些養(yǎng)育孩子的費用。每年大約670000 個家庭中將近110 萬個兒童收到了兒童福利金。兒童福利金是從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個月開始支付,直到孩子年滿18 歲。并且,每一個兒童都會得到這筆兒童福利金。2014 年,兒童福利金為每個月970 挪威克朗,每年總計11640 挪威克朗。在單親家庭中生活的未滿18 歲的孩子可以收到更多的兒童福利金,但是這項權利在其家長再婚之后失效。兒童福利金的前提條件是孩子生活在挪威。
申請兒童福利金的程序: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為一個新生兒申請兒童福利金。國家登記處會將孩子出生的信息發(fā)送給負責管理和支付兒童福利金的挪威勞工及福利局(NAV)。除非孩子已經(jīng)超過了6 個月,或者家長想申請更高的兒童福利金。
3.幼兒父母現(xiàn)金補貼
幼兒父母現(xiàn)金補貼是指用于替代1 歲小孩的幼兒園費用而發(fā)放給父母的現(xiàn)金補貼。幼兒父母的現(xiàn)金補貼被用來發(fā)放給13 個月至23 個月的幼兒,即最長期限為11 個月。這項福利取決于孩子是否上了幼兒園。從2014 年8 月1 日起,幼兒的家長可以每個月收到6000 挪威克朗的現(xiàn)金補貼。如果孩子每周在幼兒園的時間為19 個小時以內(nèi),則父母可以收到一半的現(xiàn)金補貼——每月3000 挪威克朗。獲得該補貼的孩子和父母必須居住在挪威。
申請幼兒父母現(xiàn)金補貼的程序:父母必須向挪威勞工及福利局(NAV)申請幼兒父母現(xiàn)金補貼。
4.一次性支付的產(chǎn)婦補助金
一次性支付的產(chǎn)婦補助金是指還沒有權利領取育兒假津貼的婦女在生育孩子之后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支付的產(chǎn)婦補助金。這筆一次性支付的產(chǎn)婦補助金顧名思義,是被一次性支付給產(chǎn)婦的。這筆補助金的金額是由議會決定的,并且不用交稅。2014 年,每生一個孩子,產(chǎn)婦可以領取38750 挪威克朗的補助金。
關于一次性支付的產(chǎn)婦補助金的撥款時間,首先必須提交一份關于一次性支付補助金的書面申請。當孩子出生后,一次性支付的補助金最早可能在懷孕的26 周內(nèi)被支付。如果是領養(yǎng)的情況,領養(yǎng)人必須在被授予監(jiān)護權之后的6 個月之內(nèi)提出申請。
一個好的家庭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促進性別平等。男性和女性應該在保持工作生活和家庭生活和諧的情況下,提高生育率和就業(yè)率。同時,挪威政府也明確規(guī)定了實行育兒家庭政策的目標:第一,工作單位為父母雙方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讓父母將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好地結合起來;第二,父母雙方能夠更加平等、合理、靈活地安排假期,允許父母雙方自由地解決工作和家庭的時間沖突;第三,職工不會在懷孕和育兒期間受工作單位的歧視;第四,即使父母雙方不生活在一起,也要盡可能地將孩子和父母雙方聯(lián)系在一起。
挪威父親配額育兒假政策(the Norwegian Daddy Quota)是非常著名的育兒假政策,同時也是一個有利于性別平等的福利政策。挪威同工同酬委員會在2008 年建議將育兒假劃分為三部分:(1)母親的育兒假(不可轉(zhuǎn)移);(2)父親的育兒假(不可轉(zhuǎn)移);(3)父親和母親共同分享的育兒假。這樣,父親和母親就可以在孩子滿3 歲之前,靈活地自主分配、共同協(xié)商彼此的休假時間和假期長短。靈活的休假政策讓父親不僅可以選擇連續(xù)地休配額育兒假,也可以選擇分期休。同時,父親的配額育兒假不受母親活動的影響。
國際經(jīng)驗表明,家庭政策作為一種制度性安排,需要設立獨立的政府決策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對家庭政策體系的構建進行框架設計和貫徹實施。挪威育兒假福利政策的運行由挪威勞動及福利局(NAV)管理。NAV 是 Ny Arbeids og Velferdsforvaltning 的縮寫,在全國有456 個辦事處,可以支配1/3 的政府財政收入,由三個辦公室合并而成。它們分別是:負責勞動就業(yè)的Aetat, 負責社會救濟和援助的Sosialkontoret 和負責福利發(fā)放的Trygdkontor。所有關于社會福利、勞動就業(yè)的事情,都在統(tǒng)一的地方辦理,使得三個部門能夠更好地協(xié)調(diào)合作。同時,挪威育兒假福利政策由國家保險計劃提供資金保障,并從國家預算中撥款150億挪威克朗(2011)來補助育兒假和生育津貼。挪威每年約有60 萬名兒童出生,超過80%的母親和大約70%的父親可以享受育兒假的福利政策。
挪威政府的孩子、平等和社會融入部(Ministry of Children, Equality and Social Inclusion)對休育兒假的人群、福利、休假時間等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挪威工作環(huán)境法案(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ct)的第12-5條規(guī)定,正在或者已經(jīng)休了育兒假的員工可以返回到之前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即使在休假期間,也可以受益于工作條件的改善;可以和其他同事一樣被評估,而提出加薪的要求。休假法案(Holiday Act)規(guī)定職工在休育兒假期間,雇主不能未經(jīng)職工同意就修改休假的時間,職工休育兒假的權益受到國家保險法第14-1到14-5 條的保護。
挪威將照顧幼兒視為一個公共政策問題而不僅僅是私人問題,鼓勵母親重返勞動市場。中國的家庭政策強調(diào)婦女在勞動力市場的參與,但忽視了在家務和育兒上的性別分工。當前,中國沒有政策鼓勵男性從事更多的家務勞動和育兒工作,育兒仍主要是女性的事務,這不僅導致了女性在家務和工作上的雙重角色負擔,也加劇了其在勞動市場上的不利地位。同時,家庭內(nèi)部的不平等也會影響婚姻的質(zhì)量、健康、生育水平等。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屬于弱勢群體,但如果能夠被分擔更多的負擔,那么其弱勢地位就可以得到改變,因而相關主體應承擔育兒分工平等化的責任。與此同時,由于年輕父母工作較繁忙,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很多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便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職責,但是在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容易產(chǎn)生分歧,如果分歧過大,不僅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睦,也容易影響孩子的成長。
中國“父親育兒假”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國家人口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的“穩(wěn)定家庭功能、提高家庭發(fā)展能力,促進家庭和諧幸福、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發(fā)展政策”的總體要求和發(fā)展目標,著眼有效聚集全社會力量,統(tǒng)籌解決家庭勞動分工不平等的難題,堅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提高育兒問題的社會保障力度,維護女性的基本權益,以家庭作為基本單位,對其進行支持和投資。
中國“父親育兒假”制度建設的基本原則是:男女平等,政府領導,局部試點,循序漸進。鑒于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北歐福利國家的水平,所以這些政策建議從提出到實施還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必須正確地處理經(jīng)濟發(fā)展和福利政策的關系,統(tǒng)一部署,分步實施,試點先行,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加快推動我國家庭福利政策的轉(zhuǎn)型。
要以全國居民為服務對象,以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的居民為試點實施對象,以政府力量為主導,以行業(yè)力量為主體,以社會力量為補充,以帶薪休假為前提,以公共財政投入為支撐,以政府、市場、家庭之間的分工合作為準則,以每個家庭為終端,努力促進家務勞動、撫育子女的平等分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女性的平等權利不是說要消滅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差別,而是指無論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差別如何,都應該享有其應得的基本權利。而女性權利的平等、自由、公正等的追求,僅僅靠女性自身的努力其效果是有限的,必須要通過社會制度和法律的安排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從法律角度來看,中國生育保險法律關系中,男女職工同屬生育保險法律體系的重要主體,承擔了繳納生育保險費的義務——盡管是單位代繳的。根據(jù)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原則,男職工理應和女職工一樣成為生育待遇的權利人被賦予休育兒假等權力。[5]
為了推進對男性家庭角色的支持,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第六章“婚姻與家庭權益”中規(guī)定,“在嬰兒滿三歲前,男方享有7 天不可轉(zhuǎn)移給女方的育兒假,同時假期享有80%的工資、獎金”,“職工在休育兒假期間,其勞動關系受法律保護,單位不得解除該勞動關系”。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guī)定》中規(guī)定,“在嬰兒滿三歲前,男職工生育享受7天的育兒假,不可轉(zhuǎn)移到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 個嬰兒,增加育兒假5 天”。上述多種建議主要考慮到在不同法律法規(guī)中加以修改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這些修改建議并不相互沖突,可以在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中增加或修改有關條款。
即使最初的育兒假太短而不能引起父親和母親之間主要角色的轉(zhuǎn)換,但是它影響了父親和母親、雇主和廣大市民思考關于生育和平等的方式。之后,當配額假延長,社會可能對有償工作和無償家務勞動之間的性別分工發(fā)生的較大變化做好了準備。[6]同時,政府要逐步完善育兒家庭政策,不斷健全法律法規(guī)政策體系,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結果公平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性別公平體系。
鑒于目前中國尚不具備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育兒家庭政策,因此可以在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的城市試點實施,然后逐漸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開來。例如,國家鼓勵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的地區(qū)實施父親育兒假,并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地方性《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可增加“遵循計劃生育的家庭,在孩子三歲之前,父親享有7 天的育兒假,休假期間享有80%的工資和福利”、“用人單位不得拒絕員工請育兒假”,“休育兒假期間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政府和用人單位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共同承擔”等規(guī)定。各地也要高度重視育兒假試點工作,切實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周密安排,明確責任,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做好試點前的各項準備以及試點過程中的監(jiān)測分析和宣傳解釋等工作,確保改革的平穩(wěn)、有序、順利進行,遇到問題及時向計劃生育委員會反映。
由于當前存在側重經(jīng)濟增長,優(yōu)先發(fā)展生產(chǎn),勞動市場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勞動力的傾向,一些地方政府和很多單位并沒有嚴格地強制實施家庭政策,因此沒有享受到休假福利的職工越來越多。同時,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并未對未保障實現(xiàn)勞動者休息休假權利的用人單位提出明確的懲罰機制,例如,2014 年新出臺的《勞動法》和規(guī)定并沒有對育兒相關政策的制定給出具體辦法和懲罰機制,這些僅取決于各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實際要求。
在中國現(xiàn)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下,目前以部門為主導而形成的各種與家庭相關的社會政策均呈現(xiàn)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特征,不同的政府部門往往專注于各自的功能和職能定位,相關部門之間職責交叉但界限不明確的情況時有出現(xiàn),政策之間相互制約乃至沖突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家庭發(fā)展在發(fā)展序列中的排序以及家庭政策優(yōu)先對象的確定都要取決于相關部門對家庭事務的理解,這會使推行家庭政策的許多基礎性工作仍難以開展,源頭性問題仍難以解決。[7]2013 年3 月17 日,根據(jù)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zhuǎn)變方案》和《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fā)〔2013〕14 號),設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有內(nèi)設機構21 個,指導中國計劃生育協(xié)會的業(yè)務工作??梢栽趪倚l(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內(nèi)設專門管理育兒家庭政策的機構,擬定育兒家庭政策,組織制定相關福利制度,積極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統(tǒng)籌規(guī)劃育兒家庭政策的資源配置,監(jiān)督管理育兒家庭政策的貫徹實施。同時,要簡化申請流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育兒家庭政策體系,對家庭內(nèi)部的家務合理分工給予支持和扶助,促進家庭內(nèi)部的平等,提升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從而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
由于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北歐福利國家的水平,所以這些政策建議從提出到實施可能還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全社會的積極關注。但是在積極建設國家的過程中,育兒家庭政策對于公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挪威的育兒家庭政策模式也存在于其他的北歐國家當中,但這種模式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所有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和特征,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挪威的模式和經(jīng)驗,然后根據(jù)中國的具體國情,制定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促進中國家庭政策在育兒方面有變革性發(fā)展。同時,我們希望社會各界能夠逐漸增加對育兒家庭政策的關注,也期待著政府盡快將育兒家庭政策付諸實踐。
[1]Mandel, H. and Seymonov, M. ‘A welfare state paradox: state intervention and women’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22 coun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6(111): 19–49.
[2]ELLINGS?TER, A. L. Ideational struggles over symmetrical parenthood: The norwegian daddy[J].quota.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12(41): 695-714.
[3]Fleckenstein, T. ‘The politics of ideas in welfare state transformation: Christiandemocracy and the reform of family policy in Germany[J].Social Politics,2011(18): 43–72.
[4]Amountstransferred to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rticle,Ministry of Children[N].Equality and Social Inclusion,2014-07-05.
[5]林建軍. 從性別和家庭視角看“單獨兩孩”政策對女性就業(yè)的影響[J].婦女研究論叢,2014(4):51-52.
[6]R?nsen, Marit ; Kitter?d, Ragni Hege.Gender-Equalizing Family Policies and Mothers' Entry into Paid Work: Recent Evidence From Norway[J].Feminist Economics,2014:1-31.
[7]胡湛、彭希哲.家庭變遷背景下的中國家庭政策[J].人口研究,2012(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