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楠,張怡春,秦凱倫 (.黑龍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5008;2.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50040)
長白落葉松由于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現(xiàn)已成為黑龍江省的主要造林樹種[1-2]。但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會造成林分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嚴重發(fā)生,使得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上十分脆弱,無法充分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3-5]。該文采用近自然林業(yè)理論,對長白落葉松進行不同帶寬的皆伐,并采用鄉(xiāng)土樹種按不同密度進行人工更新,研究不同的皆伐帶寬和密度對人工更新幼樹生長的影響,為現(xiàn)有長白落葉松人工純林的可持續(xù)經(jīng)營提供技術支撐。
孟家崗林場位于黑龍江省樺南縣東北部,地理坐標為130°32'42″~130°52'36″E,46°20'16″~46°30'50″N。地處完達山西麓余脈,以低山丘陵為主,坡度較為平緩,大部分坡度在10°~20°,平均海拔250 m,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10℃年積溫2 547℃,年平均降水量550 mm,無霜期120 d左右。
試驗地設置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52林班的11小班和69林班的11、12小班,林分為長白落葉松人工純林,林齡為41年,面積為 10.8 hm2,2012年冬季設置15,30和50 m帶寬進行帶狀皆伐,采伐后采用水曲柳、云杉、胡桃楸、紅松、柞樹按照2 000和3 300株/hm2的密度進行人工更新,對更新苗木的成活率、地徑和苗高進行調(diào)查分析,篩選出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帶狀皆伐近自然經(jīng)營的最佳帶寬及最佳更新密度。
3.1 各更新樹種成活率
3.1.1 皆伐帶寬對各更新樹種成活率的影響。對不同皆伐帶寬更新成活率進行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表明皆伐帶寬為50 m的林地,人工更新5個樹種的平均成活率為92.13%,只有柞樹的成活率稍低些,僅為79.36%(表1)。對不同帶寬人工更新苗木的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差異顯著,皆伐帶寬越大,人工更新成活率越高,反之,皆伐帶寬越小,人工更新的成活率越低。
表1 不同皆伐帶寬更新成活率情況 %
3.1.2 更新密度對各更新樹種成活率的影響。對不同更新密度各樹種的成活率進行調(diào)查,更新密度為2 000株/hm2的林分,各樹種更新成活率較高,較更新密度為3 300株/hm2的林分高出17.52%。其中,不同更新密度紅松的成活率最懸殊,相差將近30個百分點(表2)。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更新密度對各樹種的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
表2 不同更新密度下各樹種成活率情況 %
3.1.3 不同更新樹種成活率。造林后1年,對不同更新樹種的成活率進行調(diào)查分析,云杉的成活率最高(93.63%),其他樹種均沒有達到90%的造林成活率標準(柞樹68.06%,紅松 68.38%,胡桃楸 87.88%,云杉 93.63%,水曲柳88.93%),柞樹和紅松的成活率較低,還不到70%,因此,需要在第2年進行補植。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更新樹種間造林成活率存在顯著差異。
3.1.4 更新成活率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由于調(diào)查指標是成活率,對于單株幼樹而言,只有成活率0和100%2種情況,由此產(chǎn)生的組內(nèi)平方和就會比較大,如果用該數(shù)據(jù)分析皆伐帶寬、更新密度和更新樹種的交互作用對成活率的影響,結(jié)果缺乏準確性,所以文中對其中任意2個因素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皆伐帶寬、更新密度和更新樹種任意2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對更新成活率沒有顯著影響(F=1.222,F(xiàn)=0.799和F=0.568)。3個因素中,對苗木成活率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更新樹種,其次是更新密度,最次是皆伐帶寬。
表3 更新成活率的雙因素方差分析
3.2 各更新樹種生長情況
3.2.1 皆伐帶寬對各更新樹種生長的影響。對不同皆伐帶寬各更新樹種的苗高和地徑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4。皆伐帶寬為30 m的林地,人工更新柞樹、紅松和云杉的生長較好,苗高和地徑均是3種帶寬中最大的;胡桃楸和水曲柳在皆伐帶寬為50 m的林地下生長較好,皆伐帶寬15 m的次之,皆伐帶寬30 m的最差。
表4 不同皆伐帶寬各更新樹種的生長情況cm
3.2.2 更新密度對各更新樹種生長的影響。對不同更新密度各更新樹種的苗高和地徑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5。更新密度為2 000株/hm2的林分,柞樹、紅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的苗高和地徑均高出更新密度為3 300株/hm2的林分。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更新密度對各更新樹種的苗高有顯著影響,密度越大,苗高越小,對地徑的影響不顯著。
表5 不同更新密度各更新樹種的生長情況cm
3.2.3 不同更新樹種的生長情況。在長白落葉松的皆伐地人工更新柞樹、紅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5個樹種,1年后對不同更新樹種的苗高和地徑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結(jié)果顯示:水曲柳的苗高最大,紅松的苗高最小,由于造林時云杉用的苗木為4年生苗,所以苗高和地徑都較大些。從整體上看,闊葉樹種的苗高要高于針葉樹種,胡桃楸的地徑較大(0.74 cm),由于柞樹和紅松造林時苗木均為2年苗,苗木本身較小,加上造林第1年為緩苗期,苗高和地徑都比較小(表6)。
表6 不同更新樹種的生長情況 cm
3.2.4 更新樹種生長情況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對長白落葉松不同皆伐帶寬、不同更新密度和不同更新樹種的苗高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由表7可知,皆伐帶寬、更新密度和更新樹種對苗高都有顯著影響(F=12.818,F(xiàn)=4.545和 F=96.281),其中,皆伐帶寬與更新樹種、更新密度與更新樹種2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對皆伐帶寬、更新密度與更新樹種3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對苗高都有顯著性影響(F=6.439,F(xiàn)=4.338,F(xiàn)=4.202),皆伐帶寬與更新密度的交互作用對苗高的影響不顯著(F=0.536),由此可以看出,更新樹種是3個因素中對苗高影響最大的因子,其次是皆伐帶寬,最后是更新密度。
表7 更新幼樹苗高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對長白落葉松不同皆伐帶寬、不同更新密度和不同更新樹種的地徑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由表8可知,皆伐帶寬和更新樹種對地徑都有顯著影響(F=3.688和F=28.600),其中,皆伐帶寬、更新樹種和更新密度3個因素中任意2個因子的交互作用和3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對苗木的地徑都有顯著影響(F=4.842,F(xiàn)=5.016,F(xiàn)=4.418,F(xiàn)=7.178),3個因素中,對苗木地徑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更新樹種,其次是皆伐帶寬,最次是更新密度。
表8 更新幼樹地徑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皆伐帶寬、更新密度和更新樹種對更新苗木的成活率都有著顯著影響,更新的5個樹種中有3個為闊葉樹種(水曲柳、胡桃楸和柞樹),喜光性強,因此,皆伐帶寬50 m的林地更新各樹種的成活率較高;2 000株/hm2的更新密度各樹種成活率要高于3 300株/hm2的林分,除去苗木本身的差異外,這是由于更新密度大的林分,營養(yǎng)空間相對小些,苗木間的競爭比較激烈;5個樹種中只有云杉的成活率超過了90%,其他樹種均需要補植。對苗木成活率影響最重要的是更新樹種,更新密度次之,皆伐帶寬最次。造成成活率過低的原因除了苗木自身和造林技術外,還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造林的林地是剛皆伐過的林分,全光的情況下,草本和灌木生長迅速,撫育稍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造林的成活率。
(2)人工更新柞樹、紅松和云杉在皆伐帶寬30 m的林地生長較好,苗高和地徑均最高。試驗表明,30 m的皆伐帶寬更有利于人工更新幼樹的生長,是由于該皆伐帶寬形成的林隙下光照條件更適合幼樹更新,這與殷鳴放等[5]人研究得到的伐3行留3行較伐2行留2行林下更新生長的好結(jié)論相似;2 000株/hm2的更新密度各樹種苗高和地徑均高于3 300株/hm2的林分;由于是造林第1年,所以各造林樹種苗木的選擇對苗高和地徑的影響占了很大的比例,云杉造林苗為4年生,所以苗高和地徑都很大。更新樹種對苗木的苗高和地徑的影響最顯著,皆伐帶寬次之,更新密度影響最小。多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說明,只要更新樹種不同,苗高和地徑之間就會存在顯著差異。
(3)建議生產(chǎn)時對長白落葉松過熟林進行30 m帶寬的帶狀皆伐,更新樹種多為闊葉樹種時,更新密度2 000株/hm2比較適宜。
[1]張泱,宋啟亮,董希斌.帶狀皆伐改造對小興安嶺低質(zhì)林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3,41(6):33 -37.
[2]閔志強.長白落葉松生物量估測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7.
[3]馬煒.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密度測定與預估[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13.
[4]李超,董希斌,李芝茹.大興安嶺低質(zhì)林不同皆伐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40(4):92 -96.
[5]殷鳴放,周立君,畢剛?cè)铮?帶狀間伐對長白落葉松人工純林誘導復層林效果評價[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3,41(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