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莫言年輕的時候,讀過關于貝多芬與歌德的一個小故事。
那天,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在路上,他們看到了奧地利國王率領著一群王室成員迎面而來,歌德不顧貝多芬的勸阻,同普通百姓一樣站到了路邊,恭恭敬敬地脫帽行禮。此時,貝多芬不屑地說:“國王和公爵有許多,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說完,貝多芬昂首挺胸地揚長而去。
那時在軍隊工作的莫言讀后認為,歌德沒有骨氣,軟弱可鄙,而貝多芬可欽可敬,值得學習。
有一天晚上,莫言在辦公室看書,一位老領導推門進來,說:“噢,沒有人?!彼⒓椿貞溃骸半y道我不是人嗎?”這位老領導被頂?shù)脤擂味?,莫言卻暗自得意,揚眉吐氣,以為自己很像貝多芬。他想:科長,局長成千上萬,而莫言只有一個。
隨著年齡的增長,莫言對貝多芬與歌德的不同做法逐漸有了新的理解,對自己讓老領導尷尬的做法也感到十分內(nèi)疚。《南方周末》對莫言進行采訪時,莫言提到此事,說:“貝多芬面對國王隊伍的趾高氣揚,不僅沒有任何風險,而且會贏得不少的掌聲,這樣做其實并不需要多少勇氣;而歌德對國王隊伍的鞠躬致敬,卻會被拿來和貝多芬比較,甚至被萬人詬病,這倒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歌德的教養(yǎng),讓他跟大多數(shù)百姓一樣,站在路邊脫帽致敬。因為國王的儀仗隊不僅代表權(quán)勢,也代表很多復雜的東西。比如禮儀,比如國家的尊嚴,和許多象征性的東西。所以,像貝多芬那樣與眾不同、蔑視權(quán)貴的做法并不難,但像歌德那樣與眾相同、尊重世俗禮儀的做法反而很難?!?/p>
他無限愧疚地說:“現(xiàn)在,我對當年自己讓老領導尷尬的做法也感到十分內(nèi)疚。我開始反感那些不把自己當作普通百姓的人,我看到那些模仿貝多芬的行為,就感到可笑?!?/p>
【素材運用】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莫言覺得歌德對國王儀仗隊行禮的恭敬與貝多芬趾高氣揚的離場相比,反而更需要勇氣。其實一個人肆意潑灑自己的情緒很簡單,但時時刻刻以大局為重、講謙和之禮并非易事,所以做歌德還是貝多芬確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速用名言】
1.對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對自己不尊重?!韲膶W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2.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軐W家 笛卡兒
【適用話題】禮儀;品德;正視自己;尊重他人
(特約教師 張博暢)
【同類素材庫】
1966年邢臺地震,周恩來總理不顧前線危險趕赴震區(qū),在慰問一戶農(nóng)民之時,老大娘給周總理倒了一碗水喝,但碗上沾滿了玉米面,顯得十分不干凈,隨行醫(yī)生正欲制止,但被總理以目示退。周總理謙和地接過沾滿了玉米面的碗,將水一飲而盡,很多隨行的人都不禁感嘆:一代偉人對普通農(nóng)民如此尊重,如此體諒,實在令人敬佩?;蛟S正是因為周總理有著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魅力和力量,他才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衷心熱愛和無比崇敬,甚至他的對手和敵人,也不得不欽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