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鑫
廣州市海珠區(qū)龍鳳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廣州 510250
醒腦靜和尼莫地平聯(lián)合治療血管性癡呆78例療效觀察
陳偉鑫
廣州市海珠區(qū)龍鳳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廣州 510250
目的 探討醒腦靜和尼莫地平聯(lián)合使用對血管性癡呆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156例血管性癡呆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對照組采用尼莫地平治療,實驗組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2組治療1個月后比較治療效果及治療后的MMSE和ADL評分。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MMSE和ADL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9.7%)明顯高于對照組(6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醒腦靜聯(lián)合尼莫地平治療血管性癡呆效果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認知功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醒腦靜;尼莫地平;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D)是由于各種腦血管因素造成腦組織損傷而引發(fā)的癡呆綜合征,是目前最常見的癡呆類型,VD會使患者喪失生活自理及勞動能力,并且具有較高的致死、致殘率,受到廣泛重視[1]。我院通過醒腦靜聯(lián)合尼莫地平對78例血管癡呆患者進行治療,獲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02—2013-10的156例血管性癡呆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其他問題導致的癡呆、精神問題、嚴重的心肺腎功能不全等其他嚴重疾病。其中男80例,女76例,平均年齡(67.4±8.7)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控制血壓血糖、改善腦循環(huán)、應用腦保護劑、抗血小板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尼莫地平口服,20mg/次,3次/d;而實驗組在口服尼莫地平的基礎上給予醒腦靜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醒腦靜注射液20 mL注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1次/d;2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期間禁止給予其他對認知功能、神經系統(tǒng)有影響的藥物。
1.3 觀察標準 采用MMSE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判定,并采用ADL量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其中根據(jù)MMSE評分計算療效指數(sh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后評分差值/治療前評分×100%,顯效:療效指數(shù)≥20%;有效:療效指數(shù)≥12%;無效:療效指數(shù)<12%。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9.7%,明顯高于對照組67.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n(%)]
2.2 2組治療前后MMSE和ADL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MMSE評分和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MSE和ADL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實驗組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MMSE和ADL評分情況比較(±s)
表2 2組患者MMSE和ADL評分情況比較(±s)
組別 時間 MMSE評分 ADL 評分實驗組 治療前10.73±3.79 42.59±6.16治療后 19.14±4.83 35.27±4.69對照組治療前 11.02±4.05 43.17±5.73治療后14.96±3.84 27.35±6.27
研究表明,VD的機制與小血管疾病、梗死、神經遞質改變、神經元損傷、炎癥反應等病變有密切關系,各類腦血管疾病、腦部的慢性長期缺血、代謝的改變及腦損傷對VD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2],因此,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是治療的關鍵。目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升高,導致血小板聚集,從而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小動脈血管痙攣[3],而尼莫地平是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能夠可逆性的與有關受體結合,調節(jié)鈣離子流動,并且能夠促進線粒體對鈣的攝取,從而有效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保護神經[4],同時通過對鈣離子的控制能夠使血管擴張,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5],尼莫地平還能夠作用于大腦中海馬和皮質等與學習、記憶相關的功能區(qū),廣泛用于治療VD[6]。醒腦靜注射液是由桅子、麝香、冰片等組成,其中麝香能雙向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改善腦缺氧和腦水腫狀態(tài),促進中樞神經系統(tǒng)恢復[7];冰片能夠清熱、解毒、止痛,并能促進麝香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并提高腦細胞的耐缺氧能力[8]。在藥理學中醒腦靜能降低氧自由基等其他相關因子[9],從而抑制炎癥反應、腦細胞鈣鈉交換、溶酶體釋放、白細胞黏附,改善血管通透性并減輕趨化反應和腦水腫的程度,促進腦細胞的新生[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采用醒腦靜聯(lián)合尼莫地平治療VD患者,獲得較好療效,并且在認知功能改善、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單獨使用尼莫地平的患者。
[1]賈建平,韓閱.血管性癡呆診斷現(xiàn)狀與展望[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0(41):2881-2883.
[2]謝寧,史瑞,吳頌,等.血管性癡呆病因病機的研究概述[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8):1712-1714.
[3]董艷紅,呂佩源,李玲,等.血管性癡呆患者執(zhí)行功能與腦白質病變的相關性[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3):238-240.
[4]王忠功,彭愛學,張廣慧,等.鹽酸多奈哌齊與尼莫地平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7(9):947-948.
[5]黃立宏,黃流清,李剛,等.血管性認知障礙不同亞型患者外周血中細胞因子的變化[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5):348-351.
[6]盧燕婉,呂海東,李作孝.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變化[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0(12):946-946.
[7]劉艷,趙曉玲,王蕾,等.多奈哌齊與尼莫地平聯(lián)合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6):488-490.
[8]曲嫻,李春穎,蘇暢,等.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血管性癡呆小鼠學習記憶及海馬Calbindin-D28K表達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31):2219-2222.
[9]章軍建,劉暉.基于慢性腦低灌注性腦損傷機制的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防治新策略[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15):1009-1012.
[10]張萍,張帆,顧仁駿.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6):562-562 .
(收稿2014-04-23)
R743
A
1673-5110(2015)0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