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彩霞 李鋒慧 魏家泉 唐婭娟陜西寶雞市康復醫(yī)院精神科 寶雞 721001
·用藥與體驗·
齊拉西酮與喹硫平治療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
伏彩霞 李鋒慧 魏家泉 唐婭娟
陜西寶雞市康復醫(yī)院精神科 寶雞 721001
目的 觀察和分析齊拉西酮與喹硫平治療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選取120例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齊拉西酮組和喹硫平組,每組各60例,分別給予齊拉西酮和喹硫平進行治療,采用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和不良反應量表(TESS)對2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評價,并對2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血清雌二醇水平進行檢測。 結果 2組患者間的PANSS評分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2組用藥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的PANSS各個因子評分和總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隨著治療的推進,各觀察時點的評分呈下降趨勢,且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2組臨床有效率分別98.3%和96.7%,2組間臨床有效率和各項療效評價結果 的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喹硫平組應用安坦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齊拉西酮組(P<0.05),在用藥后第4周、第8周,齊拉西酮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顯著低于喹硫平組(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顯著高于喹硫平組(P<0.05)。 結論 齊拉西酮和喹硫平針對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效果基本相當,應用齊拉西酮時,患者的不良反應程度較輕且對激素水平的影響較小,更適用于女性患者的治療。
齊拉西酮;喹硫平;精神分裂癥;女性;療效觀察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具有慢性進展、反復發(fā)作特點的重性精神疾病,根據WHO于2004年的調查結果,精神分裂癥在全球范圍內的平均患病率約為4‰,其中,歐洲、美洲和東南亞地區(qū)人群的精神分裂癥平均患病率分別為5.0‰、4.2‰和3.7‰,而我國部分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的平均患病率超過5.5‰[1],這證明了我國是精神分裂癥的高發(fā)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能力的損害和障礙,其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與社會環(huán)境存在嚴重的不協調。由于精神分裂癥的病程長、易復發(fā),因此,不僅對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而且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2]。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其發(fā)病不僅與環(huán)境誘因有關,而且還與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等遺傳學因素具有密切的關系[3]。由于不同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選擇藥物時要慎重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齊拉西酮和喹硫平均是臨床上較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SGAs),通常作為一線治療藥物,國外大樣本、多中心研究證實,在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和分裂性障礙的治療中,SGAs具有較為顯著的療效[4],本研究針對齊拉西酮與喹硫平治療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比較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病例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中針對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均為首次發(fā)病,納入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PANSS)總分≥60分。排除應用過抗精神病藥物、有嚴重的軀體疾病、有酒精依賴或藥物依賴史、有嚴重攻擊行為或自殺傾向者。年齡19~59歲,平均(32.8±17.9)歲。利用隨機數字表將納入患者分成齊拉西酮組和喹硫平組,每組各60例,2組患者在病程、病情嚴重程度、平均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齊拉西酮組患者給予齊拉西酮治療,最小劑量60mg/d,最大劑量160mg/d。喹硫平組給予喹硫平治療,最小劑量200mg/d,最大劑量700mg/d,2組均以8周為一個療程。在治療期間,不對患者應用其他抗精神病類藥物,可視患者的情況給予苯二氮卓艸類藥物以對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改善,當患者出現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時,可酌情給予安坦或心得安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方法 應用PANSS量表對2組用藥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價,應用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ESS)對2組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價,在療程結束時,對2組患者進行療效評價,評價標準為:(1)基本痊愈:PANSS評分下降比例≥75%;(2)顯著進步:PANSS評分下降比例為50%~74%;(3)好轉:PANSS評分下降比例為25%~49%;(4)無效:PANSS評分下降比例為<25%。臨床有效=基本痊愈+顯著進步+好轉。于治療前和用藥后第4周、第8周對2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血糖、心電圖、肝功、腎功檢查和血清泌乳素水平、血清雌二醇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各觀察時點的PANSS評分、血清泌乳素水平、血清雌二醇水平先用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進行分析,而后對于差異有顯著性的效應應用獨立樣本t檢測進行兩兩比較,計數資料應用卡方檢測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各觀察時點PANSS評分比較 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顯示,2組患者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組內差異有顯著性(P<0.05),進一步t檢驗顯示,2組患者用藥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的PANSS各個因子評分和總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隨著治療的推進,各觀察時點的評分呈下降趨勢,且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各觀察時點PANSS評分比較 (±s)
表1 2組患者各觀察時點PANSS評分比較 (±s)
組別 因子 治療前 用藥第2周 用藥第4周 用藥第6周 用藥第8周齊拉西酮組陽性癥狀 26.18±6.02 23.36±5.23 17.58±3.47 14.86±4.23 9.73±3.76 (n=60) 陰性癥狀 25.16±6.24 19.18±5.16 16.05±4.76 14.18±4.62 12.68±4.25精神病理 38.03±9.46 31.46±8.51 25.86±8.12 20.64±8.05 17.13±5.55總分 83.24±17.94 70.96±15.83 60.35±14.27 52.57±14.02 40.13±12.29喹硫平組 陽性癥狀 26.01±5.56 23.01±5.56 17.34±3.18 14.76±4.25 9.47±3.83 (n=60) 陰性癥狀 24.67±5.95 21.42±5.74 17.13±4.09 15.03±4.59 13.17±4.10精神病理 38.33±10.03 32.68±8.26 26.54±7.96 21.43±7.98 17.72±6.81總分 82.16±18.43 71.23±16.30 61.23±15.64 51.88±12.95 40.82±12.26
2.2 2組治療效果比較 2組臨床有效率分別98.3%和96.7%,2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2組中各項療效評價結果 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效果比較 [n(%)]
2.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和26.7%,差異無顯著性(P>0.05),齊拉西酮組不良反應以惡心、頭暈為主,一般無須合并用藥進行對癥治療,喹硫平組不良反應以便秘、嗜睡、體質量增加、急性肌張力障礙為主,4例患者應用安坦進行對癥治療,應用安坦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齊拉西酮組(P<0.05);在用藥后第4周、第8周,2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血糖、心電圖、肝功、腎功等指標均無明顯異常;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結果顯示,2組血清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的組內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進一步的t檢驗顯示,2組患者治療前的血清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在用藥后第4周、第8周,齊拉西酮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顯著低于喹硫平組(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顯著高于喹硫平組(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s)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s)
注:與喹硫平組比較,*P<0.05
組別 不良反應[n(%)]應用安坦治療[n(%)]泌乳素(ng/mL) 雌二醇(pg/mL)治療前 用藥第4周 用藥第8周 治療前 用藥第4周 用藥第8周*齊拉西酮組 14(23.3)0(0.0)*68.2±38.7 81.3±42.6*78.3±38.8*88.6±55.3 64.9±25.3*38.7±18.5喹硫平組 16(26.7) 4(6.7)67.9±35.8 162.7±66.2 152.1±43.5 89.1±52.2 58.3±32.6 32.6±15.8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到目前為止仍不能依靠實驗室檢查手段進行確切的鑒別診斷。精神分裂癥具有較強的遺傳傾向,近年來的大量研究都證實,遺傳學因素與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具有密切的關系,與患者的血緣關系越近的人群,其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風險越高,在整個基因組中尋找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易感基因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5-6]。由于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致殘性較高的精神障礙,因此,積極有效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臨床上針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 主要包括藥物療法和電驚厥療法,盡管心理療法和康復療法也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上仍以應用抗精神病藥物作為治療的核心手段。典型的抗精神病藥可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減少,但患者卻會出現嚴重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而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雖然具有臨床效應譜廣、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點,但仍然可使患者發(fā)生其他類型的不良反應。所以,尋找和開發(fā)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精神分裂藥物是一項重要的臨床工作[7]。近年來,有關精神分裂癥的生物標記物的藥學臨床應用研究不斷開展,特別是涉及精神分裂癥的個體化用藥方案建立、藥物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的個體差異、藥物作用的遺傳學差異等方面的研究在發(fā)揮治療藥物功效、降低重大不良反應在敏感個體上的發(fā)生等方面都具有較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國在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學和生命組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8]。
根據國內的相關調查研究,在不同年代,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單一用藥比例無顯著改變,而聯合用藥方案則存在顯著的差異,1980年代的藥物治療方案以FGA+FGA聯用為主,1990年代的藥物治療方案以SGA+FGA聯用為主,2000年代的藥物治療方案以SGA+FGA和SGA+SGA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抗膽堿能類藥物的應用量逐漸減少,而抗焦慮和抗驚厥類藥物的用量逐漸增加。不同年代應用穩(wěn)定治療劑量的差異不顯著而最高劑量則呈下降趨勢[9]。還有的學者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針對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七種藥物方案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新型精神病藥更適合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10]。而事實上,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研究結果顯示,抽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病程、民族、分裂癥類型、首次發(fā)病等都是影響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方案[11]??咕穹至寻Y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多樣,除錐體外系癥狀外,還有體內激素和代謝水平的異常,特別是體質量增加和中心性肥胖比較常見,也可進一步引發(fā)患者的脂質代謝紊亂[12]。
齊拉西酮是一種具有顯著療效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拮抗多巴胺和5-羥色胺受體來產生抗精神分裂癥作用[13]。齊拉西酮被廣泛應用在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強迫癥等精神科疾病的治療之中,具有臨床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的優(yōu)點[14]。喹硫平也是新一代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藥,化學結構和藥理學特性與氯氮平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同樣具有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依從性好的優(yōu)點,早在2004年就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雙相障礙躁狂發(fā)作單一或合并心境穩(wěn)定劑治療,近年來,喹硫平在我國也被用于輔助治療難治性抑郁障礙[15]。齊拉西酮和喹硫平同屬于SGAs,其療效值得肯定,但在療效相當的情況下,臨床醫(yī)生更傾向于選擇不良反應較少的藥物。國外一些針對年齡、性別、病死率等相關因素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SGAs導致的年輕患者代謝綜合征會增加患者早期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疾病的風險[16],并可導致基線體質量較低的年輕女性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體質量增加風險更高[17],還有研究證實,長期大劑量應用喹硫平進行治療,可產生對患者生存預期的不良影響[18]。在內分泌方面,齊拉西酮和喹硫平均可促進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和血清雌二醇水平的降低,但大多數報道都顯示,喹硫平和利培酮對上述激素水平的影響更加顯著,而齊拉西酮的影響則是比較短暫的,高泌乳素血癥和低雌二醇水平可導致患者出現閉經、溢乳、性功能障礙、代謝功能異常、青春期發(fā)育遲緩,良性垂體腫瘤、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影響。
綜上所述,齊拉西酮和喹硫平針對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效果基本相當,應用齊拉西酮時,患者的不良反應程度較輕且對激素水平的影響較小,更適用于女性患者的治療。
[1]齊雪君,何燕玲.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9):8 908-8 911.
[2]張建民.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7):96-97.
[3]韓洪瀛,夏曉偉,陳曉崗.精神分裂癥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3,40(4):211-214.
[4]Kahn RS,Fleischhacker WW,Boter H,et al.Effectiveness of antipsychotic drugs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an ope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The Lancet,2008,371(11):1 085-1 090.
[5]余波,徐方云.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原因及與遺傳關系的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6):97-100.
[6]諶曉燕,張銀輝.精神分裂癥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臨床檢驗雜志,2013,31(9):681-682.
[7]王真真,張有志,李云峰.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研究進展[J].軍事醫(yī)學,2013,37(8):628-631;640.
[8]李勝,張愛萍,賀林.中國精神分裂癥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其轉化醫(yī)學進展[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3,43(1):31-38.
[9]張麗珠,程灶火.不同年代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情況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2):248-250.
[10]童梓順,趙素華,蔣澤宇.精神分裂癥7種藥物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廣州醫(yī)藥,2010,41(2):1-4.
[11]陸曉星.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21):2 473-2 475.
[12]趙麗萍,馬麗麗,伍海姍,等.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相關脂代謝紊亂治療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3):473-476.
[13]何俊,王玉文,王澤民.齊拉西酮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11,30(12):1 613-1 616.
[14]劉順發(fā).淺談齊拉西酮在臨床上的應用及進展[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11(9):302-303.
[15]李志滿.新型抗抑郁藥聯合喹硫平治療難治性抑郁障礙的進展概述[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8):2 739-2 741.
[16]Hert MD,Obbelaere MD.Metabolic and endocrine adverse effects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trials and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J].European Psychiatry,2011,26(8):144-148.
[17]Seung-Yup Lee,Min-Hyeon Park.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BMI changes and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mong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aripiprazole,olanzapine,quetiapine or risperidone[J].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1,35(9):490-496.
[18]Jari Tiihonen,Jouko Lonnqvist.11-year follow-up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FIN11study)[J].The Lancet,2009,374(11):620-625.
(收稿2014-03-26)
R749.3
B
1673-5110(2015)02-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