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宗羽,劉穎彪,羅 增,萬教育,李俊勝,姜朝民
(1.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疆克拉瑪依834000;2.西部鉆探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26)
套管內磁導向技術應用
路宗羽*1,劉穎彪1,羅 增1,萬教育2,李俊勝2,姜朝民2
(1.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疆克拉瑪依834000;2.西部鉆探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26)
常規(guī)SAGD軌跡控制在I井造斜段時,隨鉆測量儀器受到P井管柱產(chǎn)生的磁場干擾,導致I井著陸時姿態(tài)與P井姿態(tài)有一定差異。為提高I井入靶著陸時與P井軌跡的一致性,提出I井軌跡造斜控制過程中引入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即在I井鉆進至井斜60°左右時采用磁導向系統(tǒng),指導I井按照P井軌跡鉆進。采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引導SAGD水平井著陸時的井斜角、方位角、狗腿度、平面偏差及垂向偏差等數(shù)據(jù)對比均優(yōu)于常規(guī)SAGD水平井。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可有效提升兩井眼軌跡著陸時姿態(tài)的一致性,減少I井水平段軌跡的調整井段,提高軌跡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在SAGD軌跡控制中可推廣應用。
SAGD水平井;套管內磁導向技術;著陸
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超稠油資源豐富,該區(qū)塊具有油藏埋深較淺、稠油粘度高、儲層非均質性強的特點,采用蒸汽吞吐開采,采收率能達到25%左右,很難進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采用SAGD技術,可有效解決稠油開采的難題,新疆油田公司于2008年將風城超稠油油藏SAGD先導試驗作為股份公司重大開發(fā)試驗項目,通過科技攻關、大力開發(fā)應用,SAGD已成為風城油田有效開發(fā)和上產(chǎn)的關鍵技術。風城油田SAGD技術是使用“上注下采”的雙水平井模式,軌跡控制關鍵在于兩口井水平段軌跡相對位置的控制,即在已鉆井軌跡的基礎上,控制正鉆井的軌跡,使之與已鉆井軌跡的平面偏移和相對垂距在設計圍內。但通過陀螺測斜儀對所鉆井眼軌跡復測后發(fā)現(xiàn),SAGD水平井軌跡在著陸階段,兩井眼軌跡姿態(tài)一致性較差,進入水平段后還需要一定井段進行軌跡調整,對鉆井效率及后期注蒸汽開發(fā)均有一定影響。
SAGD下部水平井是采油井(P井),上部水平井是注蒸汽井(I井),先鉆位于下部的P井,完井后再鉆位于上部的I井。在I井鉆進至水平段時,采用磁導向系統(tǒng)引導,根據(jù)P井軌跡的變化,來調整I井軌跡的控制。采用磁導向系統(tǒng)是基于2個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普通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實行開環(huán)控制,隨鉆測量儀器的累計誤差無法滿足SAGD水平井靶窗的高精度要求,而磁導向技術的原理是將磁場信號發(fā)生源與信號測量位置耦合為一個閉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P井中的探管采集I井中磁源的磁場強度,利用軟件計算分析出兩井眼的空間矢量距離,從而指導I井軌跡控制;二是由于兩井水平段相聚很近,P井中下入了完井管柱,管柱產(chǎn)生的磁場會影響I井中的隨鉆測量儀器,導致方位測量數(shù)據(jù)失真。
常規(guī)SAGD軌跡控制過程中,I井在鉆進造斜段時,須在井斜角60°左右位置將閉合方位調整到設計方位,之后在軌跡控制過程中將工具面擺在0°,只調整井斜不調整方位,以此避免P井內管柱產(chǎn)生的磁場對I井隨鉆測量儀器的干擾。I井鉆水平段時,在P井中下入磁導向系統(tǒng)探管,在I井鉆頭后接入強磁接頭,P井中的探管監(jiān)測來自I井強磁接頭產(chǎn)生的磁場,通過軟件計算兩井的空間矢量距離,以此指導I井軌跡控制,確保上下兩井眼軌跡始終在設計要求范圍內。
常規(guī)SAGD軌跡控制在理論上可保證兩井眼軌跡在方位上的一致性,但在實際控制過程中,由于測量儀器受磁場干擾不能準確測量測點方位,以及鉆進過程中存在地層傾角、地質夾層、托壓等原因,工具面不能始終穩(wěn)定在要求的范圍內,會導致I井與P井在入靶時姿態(tài)相差較大,在進入水平段后還需要大量的井段來調整井眼軌跡。
為保證I井在水平段開始就能與已完鉆的P井軌跡平面偏差、垂向偏差始終控制在設計要求內,引入了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即在I井造斜段施工中預先將磁導向探管下入到P井套管內井斜約60°的位置,I井鉆進至對應井深后,此時兩井中心距約為7~8m,儀器探管接收強磁接頭產(chǎn)生的磁場信號,通過軟件計算得出兩井空間矢量距離,從而及時做出軌跡調整,使兩井在入靶著陸時的偏差在設計要求范圍內。三開進行水平段鉆進時避免了長井段的方位調整,微調控制垂距和平面偏移即可,提高軌跡精度和工作效率。
表1 未使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SAGD水平井入靶著陸姿態(tài)統(tǒng)計表
表1統(tǒng)計了未使用套管內磁導向系統(tǒng)引導的SAGD水平井入靶著陸前兩個測點及入靶著陸時測點的參數(shù)統(tǒng)計。從表1可看出,所統(tǒng)計井P井與I井在入靶前及入靶時的井斜、方位、狗腿度對比均有較大差異,說明I井在造斜階段由于方位的不確定性導致P井與I井在入靶時軌跡姿態(tài)相差較大。
表2 使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SAGD水平井入靶著陸姿態(tài)統(tǒng)計表
表2統(tǒng)計了使用套管內磁導向系統(tǒng)引導的SAGD水平井入靶著陸前兩個測點及入靶著陸時測點的參數(shù)統(tǒng)計。從表2可看出,所統(tǒng)計井P井與I井在入靶前及入靶時的井斜、方位對比差異較小,狗腿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說明I井在造斜段采用磁導向系統(tǒng)引導,能夠實時監(jiān)測I井與P井的空間軌跡情況,根據(jù)P井軌跡的變化來對I井軌跡進行調整。在磁導向系統(tǒng)的引導下,I井軌跡著陸姿態(tài)基本與P井軌跡著陸姿態(tài)相同,引入磁導向系統(tǒng)可以從方位和井斜兩方面保證I井與P井姿態(tài)一致,給后續(xù)施工提供便利,減少不必要的調整井段。
風城油田SAGD水平井對軌跡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要求兩井水平段垂向偏差控制在5m±0.5m之內,橫向偏差控制在±1m之內;風城油田SAGD水平井為1m× 2m的靶窗,為避免兩井注蒸汽形成回路,設計要求P井著陸控制過程中入設計下靶窗,I井入設計上靶窗,即兩井眼在入靶著陸時的中心距為5~5.5m之間為最優(yōu)。為進一步證明該技術使用效果,針對常規(guī)SAGD完井數(shù)據(jù)使用軟件進行防碰掃描,得出兩井眼空間軌跡數(shù)據(jù)。
表3 未使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引導兩井眼平面、垂向偏差數(shù)據(jù)表
從表3可看出,統(tǒng)計中的水平井平面偏差全部合格,4號和5號兩組SGAD水平井垂向偏差符合設計要求,4號和5號兩組SGAD水平井中心距符合設計要求,5號SGAD水平井中心距為最優(yōu)。
表4 使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引導兩井眼平面、垂向偏差數(shù)據(jù)表
從表4可看出,統(tǒng)計中的水平井平面偏差、垂向偏差、中心距全部符合設計要求,1號和4號兩組組SAGD水平井井中心距為最優(yōu)。從表3、表4對比可看出,采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引導SAGD水平井兩井眼無論在入靶著陸時的姿態(tài)上,還是在兩井眼的空間距離上均優(yōu)于常規(guī)SAGD水平井軌跡控制的效果。
(1)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的實際開采經(jīng)驗證實,SAGD成對水平井開采的方式可大幅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SAGD技術已成為風城油田有效開發(fā)和上產(chǎn)的關鍵技術。
(2)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可有效解決I井在造斜段隨鉆測量儀器受磁干擾的問題,在入靶著陸時可提高兩井眼姿態(tài)的一致性,三開進行水平段鉆進時避免了長井段的方位調整,微調控制垂距和平面偏移即可,提高軌跡精度和工作效率。
(3)采用套管內磁導向技術可有效控制兩井空間距離,避免2井口過近造成注蒸汽形成回路,通過現(xiàn)場應用證明套管內磁導向技術控制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SAGD軌跡控制,建議推廣應用。
[1]林晶,宋朝暉,羅煜恒,等.SAGD水平井鉆井技術[J].新疆石油天然氣,2009(09).
[2]章敬,易燦,張龍,等.SAGD雙水平井入靶控制技術[J].石油鉆采工藝,2013(6).
[3]張世忱.MGT鉆井新技術在杜229塊SAGD水平井中的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9(16).
[4]楊明合,夏宏南,屈勝元,等.磁導向技術在SAGD雙水平井軌跡精細控制中的應用[J].鉆采工藝,2012,35(2):35-37.
[5]徐云龍,馬鳳清,馮光通.磁性導向鉆井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鉆采工藝,2010(08).
[6]楊睿,關志剛,蔣剛.新疆風城油田SAGD平行水平井鉆井技術[J].石油機械,2009(08).
[7]范志國,尹國棟,魚永云,等.淺層稠油水平井軌跡控制及套管柱下入技術[J].鉆采工藝,2006(04):23-27.
[8]張興龍,徐華冬.水平井鉆井技術在克拉瑪依風城油田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12,24(4).
[9]王新,宋朝暉,林晶.新疆油田超淺層稠油水平井鉆井完井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7.
[10]李慶,萬教育,李俊勝,等.風城油田SAGD水平井軌跡控制技術[J].西部探礦工程,2015(01).
TE242
B
1004-5716(2015)12-0046-03
2015-07-14
2015-07-14
路宗羽(1968-),男(漢族),吉林磐石人,工程師,現(xiàn)從事科研和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