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王 利,王玉民
(吉林省地勘局第六地質探礦工程大隊,吉林延吉133401)
海蘭1#地熱井鉆井施工技術
徐冬梅*,王 利,王玉民
(吉林省地勘局第六地質探礦工程大隊,吉林延吉133401)
吉林省延邊州龍井市海蘭1#地熱井,完井深度2500.4m,揭露地層情況較為復雜,采用“三開”井身結構。施工過程中根據(jù)鉆遇地層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鉆具組合及鉆進、鉆井液參數(shù),降低了由于地層變化而產生的井斜、漏漿、掉塊、井壁坍塌等造成埋鉆、卡鉆的施工風險,應用隨鉆減震器解決了因地層蹦跳鉆而產生的鉆具事故,保證了孔內鉆探施工安全及成井質量,為延邊地區(qū)相同或此類地層的地熱井施工提供了成功經驗。
鉆井;成井結構;沉積巖;延邊
海蘭1#地熱井位于龍井市東盛涌鎮(zhèn)西2.5km海蘭江畔,井口位置為物探方黑龍江90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布置,為龍井市開發(fā)區(qū)項目,我隊鉆井公司受龍井市建設局委托承攬此區(qū)域第一眼地熱探采結合井的施工。鉆井周期146h,建井周期191h,用以了解地層、巖性、地熱流體分布層位、性質,從而為評價、開發(fā)區(qū)域地熱資源提供參數(shù)、依據(jù)。
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調查資料,地層為中生界白堊系龍井組和大砬子組沉積巖層。表層為第四系粘土、亞砂土及砂礫石;下部為龍井組粉細砂巖、砂質頁巖、含礫粗砂巖、泥巖、礫石;漸深為龍井組和大砬子組砂頁巖、砂礫石。區(qū)內侵入巖極為發(fā)育,主要包括華力西晚期侵入斜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巖體分布受區(qū)域性北東向斷裂控制,同化和混合巖化作用較強;燕山期侵入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該侵入巖侵入龍井組砂礫巖中。
區(qū)內泥巖、砂巖互層頻繁,夾有頁巖、砂礫層,成孔施工要做好充分準備。預計熱儲層應在1500m以下砂礫巖中,地溫梯度、地層孔隙度、滲透率滿足開采地熱流體的需要。
根據(jù)所鉆地層、熱儲類型、鉆井目的、抽水方式、鉆井設備、工藝方法等因素綜合確定采用“三開”成井井身結構。目的層位白堊系大砬子組砂礫巖層,裸眼或篩管成井(詳見表1)。
表1 設計井身結構說明
鉆機:GZ-2600型,最大鉆深2600m(?89mm鉆桿),轉盤通徑?455mm,大鉤負荷135t,動力機200kW電動機1臺,280kW柴油機1臺。鉆塔:K31.5-135∕2.2。泥漿泵:CQ3NB-500型,315kW電動機1臺,最大工作壓力35MPa,最大排量1470L∕min。同時配套投入震動篩1臺,離心除泥機1臺,3PN、2PN潛水泵若干臺。
5.1 鉆進及成井
本地熱井鉆井工藝主要執(zhí)行《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guī)范》GB∕T11615-2010。施工程序為:鉆進—測井—下管—固井—候凝[3]。鉆進方法為三牙輪鉆頭鉆進。
5.1.1 一開井段鉆進與成井
采用?346mm銑齒三牙輪鉆頭鉆進到穩(wěn)定泥巖層達到設計深度后通井,充分循環(huán)鉆井液,提鉆下入表層套管。采用提吊法下入[4],井底預留1m口袋。水灰比0.5的水泥漿全段封固止水,水泥漿返高地表,候凝48h下鉆透水泥塞及掃浮鞋。
鉆進中針對地層情況主要對鉆井液的性能,鉆壓等鉆進參數(shù)進行了準確控制,并通過劃眼、短起、下管回灌等一些技術措施,降低了細砂巖層塌孔、泥巖層縮徑、軟硬互層產生井斜等施工風險,保證了井眼安全和開孔的垂直度,使得套管順利下入,固井成功。
5.1.2 二開井段鉆進與成井
二開采用?215.9mm鑲齒三牙輪鉆頭鉆進。鉆井液為聚和物防塌型鉆井液。鉆具組合為滿眼、鐘擺式鉆具組合[4],并應用液壓式單向隨鉆減震器[5],鉆進中加強鉆井液的凈化管理和性能指標控制,加壓不超過鉆鋌重量的80%,解決了因地層蹦跳鉆而引發(fā)的鉆具事故和孔壁剝落、掉塊而引起的砂橋卡鉆、埋鉆等孔內事故。
下管技術措施與一開基本相同。據(jù)測井報告實行分段固井,為后續(xù)射孔工作做好準備。用水灰比0.5的水泥漿封固,第一段251~977m,第二段1268~1484.6m,與一開套管重疊部分用膨脹橡膠條纏繞加強止水。固井過程中準確計量水泥用量、水灰比、隔離液量、頂替漿量,嚴格按設計執(zhí)行[5]。頂替結束后憋壓,初凝前及時倒開送入鉆具,候凝48h下鉆透井。
5.1.3 三開井段鉆進與成井
三開井段大砬子組為擬開采目的熱儲層,為了防止固相顆粒對儲層裂隙堵塞,采用低固相聚和物鉆井液。從二開到三開結束,隨著巖層抗壓強度、可鉆性的提高在鉆頭使用方面做了一些調整。
采用?152.4mm鑲齒三牙輪鉆頭鉆進至2500.4m,根據(jù)上返巖樣和測井報告基本達到預期,故決定終孔完鉆。采用尾管法成井工藝[4]。據(jù)電測井三開共有一、二、三類含水層3段,故含水層下入花管非含水層下入套管,下深2451m。在最上段和最下段花管上部各下入1根1.5m長膨脹短節(jié),與二開套管采用懸掛器連接。
5.2 成井結構數(shù)據(jù)與鉆進數(shù)據(jù)匯總
最終海蘭1#完井深度2500.4m,三開結構,懸掛尾管法成井。試驗水量30m3∕h,水溫35℃。成井及鉆進過程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2~表6。
表2 成井參數(shù)
表3 鉆具組合
海蘭1#地熱井的施工,初步摸索和積累了在延邊地區(qū)沉積巖層鉆井的施工經驗。
(1)要想保證鉆井的垂直度,首先要從鉆井機具方面入手,再根據(jù)地層的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鉆進技術措施,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井實現(xiàn)了頂角3.09°、井底位移小于40m的規(guī)范要求。
(2)鉆鋌、鉆桿、接頭長時間使用,入井前最好做探傷檢測,防止為事故埋下隱患。隨時掌握鉆進情況并給與重視,當同一事故經常發(fā)生現(xiàn)有措施解決不了,這時就要考慮采用新工具,引進新工藝來解決問題,加快進度。
(3)前期要多方收集區(qū)域地質資料,井身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存在、各種可能性,不影響后續(xù)洗井、抽水工作,降低施工風險。
(4)以后地熱井施工,技術套管固井可以采用“穿鞋”、“帶帽”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證固井質量。
(5)加強鉆井液的凈化管理是實現(xiàn)順利鉆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6)未能對目的層進行局部取芯,井深后巖樣遲到時間較長,研磨后的巖樣能否準確反映地層的真實情況要予以考慮。
(7)海蘭1#井的施工技術措施和技術參數(shù)是根據(jù)本井的施工設備選定的,還不夠成熟、不夠經濟合理,僅供后續(xù)地熱井施工技術人員參考、借鑒。
表4 固井及止水參數(shù)
表5 鉆進技術參數(shù)
表6 鉆井液配方及性能指標
延邊地區(qū)具有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旅游和飲食獨具特色。地熱是清潔環(huán)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龍井市政府前瞻性、探索性地開啟了該區(qū)地熱資源勘探開發(fā)之路,為整個區(qū)域的地熱資源勘探開發(fā)工作開了好頭,奠定了基礎。針對海蘭1#地熱井的施工和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體會:
(1)進一步完善鉆井施工機具,適當引進新工藝、新技術,努力提高鉆井施工的技術含量,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
(2)在以后工作中地質,鉆井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應多多積累數(shù)據(jù),總結經驗,完善地質論證和施工工藝,從專業(yè)技術層面為區(qū)域地熱資源勘探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
(3)國家大力提倡推廣地熱能源開發(fā)利用,結合我隊的實際情況,我們作為專業(yè)的技術隊伍更應該努力提高項目的施工能力,努力開拓地熱勘探開發(fā)市場,使之真正成為我隊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貢獻力量。
[1]丁同領,高翯.武漢-1超深地熱井鉆井成井工藝[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2,39(8):23-25.
[2]張耀輝.甘肅敦煌城區(qū)DR3地熱探采結合孔成井工藝[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4,41(1):33-36.
[3]于孝民,楊春光,董國明,湛丹.唐山市第一眼薊縣系地熱井鉆探及成井技術[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4,41(2):41-44.
[4]王新純.鉆探施工工藝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
[5]趙金洲,張桂林.鉆井工程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
P634.5
B
1004-5716(2015)11-0074-04
2014-11-24
徐冬梅(1969-),女(漢族),遼寧鞍山人,助理工程師,現(xiàn)從事探礦工程新技術開發(f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