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強,楊海平
亞洲男籃制勝因素及中國男籃失利原因的量化分析
郭思強,楊海平
2013第27屆亞洲男籃錦標賽已經(jīng)結束,取得前三名的伊朗、菲律賓和韓國分別獲得2014年男籃世界杯的參賽權。中國男籃在半決賽中失利,輸給中華臺北隊,僅獲得第5名,中國男籃又一次失去亞洲霸主地位。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通過對亞錦賽前8名所有比賽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正確認識亞洲男籃發(fā)展趨勢和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之間的差距,并找出中國男籃失利原因。
1.1 研究對象
以第27屆亞錦賽前8名球隊——伊朗、菲律賓、韓國、中華臺北、中國、卡特爾、約旦和哈薩克斯坦的比賽為研究對象,亞錦賽前8名共有47場比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登錄亞洲籃聯(lián)的官方網(wǎng)站獲得比賽結果,同時查閱近幾年研究有關中國男籃國際重大比賽的論文及文獻資料。
1.2.2 錄像觀察法
仔細觀看前8名比賽的錄像,對前8名的比賽技術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央廣網(wǎng)經(jīng)濟之聲《天下財經(jīng)》報道稱,張譯找到吳湞,稱其公司在藥品審評中遭到不公待遇,希望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對其疫苗進行復檢,被吳湞拒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對比賽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同時對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
2.1 近3屆男籃亞錦賽前8名排名分析
在2009年第25屆亞錦賽前,中國男籃一直代表著亞洲籃球競技最高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西亞和東亞國家在近幾年亞錦賽前8名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排名變化比較大,如中國男籃在26屆亞錦賽中獲得冠軍,而本屆僅僅獲得第5名;26屆排名第5的伊朗隊則在本屆比賽中獲得冠軍。從排名變化來看,表明亞洲男籃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期,今后男籃的競爭會異常激烈。中國男籃要想走向世界、要想有歷史性的突破,就必須要先沖出亞洲。
表1 男籃亞錦賽近3年前8名排名一覽表
2.2 亞錦賽前8名身高、年齡和體重分析
傳統(tǒng)亞洲男籃的特點是:身材不高但速度快、投籃準、手上功夫好,但是身體方面的差距成為沖擊世界籃球高水平的最大障礙[1]。中國男籃近幾年參加國際大賽中,身體形態(tài)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達到了世界強隊的特征——身高200.4cm、體重102kg[1]。表2可看出,在亞錦賽前8名隊伍中,僅有中國隊平均身高達到200cm,經(jīng)T檢驗得知中國男籃與亞錦賽前8名平均身高呈顯著性差異(P=0.011<0.05),平均身高明顯高于前8名平均身高。對籃球而言,體重指標在選材、比賽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體重越重在比賽中對抗能力就越強,中國男籃平均體重達到了98.8kg,與前8名球隊平均體重90.0公斤有顯著性差異(P=0.001<0.05),明顯高于前8名平均體重。而目前世界強隊發(fā)展趨勢是追求速度、攻守日趨平衡,身高優(yōu)勢不再成為絕對優(yōu)勢[2],中國男籃在身高、體重占優(yōu)的情況下并未取得好成績,小組賽中輸給韓國隊、伊朗隊,在半決賽中輸給平均身高(190.9cm)最低的中華臺北隊。由此可見,中國男籃發(fā)展仍是停留在片面追求高度而忽略追求速度的發(fā)展特點。
李元偉先生曾說過一個運動員每年必須打夠80場以上的高水平比賽,積累比賽經(jīng)驗,提高技戰(zhàn)術運用,才能快速成長[3]。世界強隊年輕化是當代籃球發(fā)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后衛(wèi)和中鋒,高水平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在22-28歲之間[4]。在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隊員平均年齡僅有25.4歲,屬于最年輕的隊伍,與前8名平均年齡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38<0.05),年輕球員雖然具備身高、體重和技術等強隊特征,但由于缺乏國際大賽經(jīng)驗,導致最終失利。同時證明目前我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與NBA和歐洲籃球聯(lián)賽相比較,整體水平不高、培養(yǎng)出的高水平人才較少。
表2 2013年男籃亞錦賽前八名各國隊員身高、年齡、體重和T檢驗
2.3 因子分析與結果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變量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因而首先要進行相關性分析。根據(jù)亞洲籃聯(lián)官方網(wǎng)站提供的技術統(tǒng)計,逐一篩選出表3中的18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本文運用KMO檢驗方法來判斷變量是否適合作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適合于因子分析。根據(jù)Kaiser給出一個KMO的選取適合作因子分析的標準:KMO>0.9,非常適合;0.8<KMO<0.9,適合;0.7<KMO<0.8,一般;0.6<KMO<0.7,適合度較低;KMO<0.6,適合度很低[5]。從表4可看出:KMO值是0.811>0.8;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值較大;P<0.0001,有高度的顯著性,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3 2013年男籃亞錦賽前八名描述統(tǒng)計量
表4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由表5解釋的總方差可看出,顯示了主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載入和旋轉(zhuǎn)平方和載入等信息。有5個變量的特征值大于1,而且這5個變量分的累積方差百分比達到了
表5 解釋的總方差
表6 旋轉(zhuǎn)成份矩陣a
表6為旋轉(zhuǎn)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通過因子旋轉(zhuǎn),載荷大小進一步分化,不同變量的因子歸屬也更加清晰。根據(jù)操作過程的設置,因子載荷在各成分中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排列,并選出絕對值大于0.7的因子載荷。表5、6可看出,因子F1包含了6個變量,在這5個因子中包含的變量是最多的,其方差貢獻率為31.500%,同時有絕對值較大的載荷系數(shù),按照因子載荷大小依次排列為2分球命中率 (0.851)、2分球投中數(shù)量(0.819)、從對方失誤得分(0.800)、助攻(0.786)、得分(0.771)和3秒?yún)^(qū)內(nèi)得分(0.751)。2分球命中率、2分球投中數(shù)量、得分和3秒?yún)^(qū)內(nèi)得分反映出3分線內(nèi)進攻能力;從對方失誤得分是反映攻守轉(zhuǎn)換得分能力;助攻反映的是積極跑動下進攻整體配合的效率。筆者認為這6個變量反映的是2分球投籃效率,而在2013年男籃亞錦賽中,2分球投籃效率是獲勝的第一因素。
因子F2其方差貢獻率為12.509%,有一個蓋帽變量,因子載荷系數(shù)為0.706,蓋帽是對持球者投籃的一種限制,反映在防守封蓋能力。
因子F3其方差貢獻率為10.291%,有兩個變量,按照載荷系數(shù)大小排列為:進攻籃板 (0.903)和 2次進攻得分(0.838),進攻籃板和2次進攻是積極沖搶進攻籃板球并重新組織進攻,反映球隊2次進攻能力。
因子F4其方差貢獻率為7.932%,有兩個變量,按照載荷系數(shù)大小排列為:搶斷(0.731)和防守籃板(0.704)。搶斷反映的是積極防守,防守籃板球是防守隊員對籃板球的保護,這些方面反映的是個人防守能力。
因子F5其方差貢獻率為6.971%,有一個變量--失誤,因子載荷系數(shù)為0.853,反映為在強對抗下技戰(zhàn)術發(fā)揮穩(wěn)定性的能力。
2.4 對中國男籃亞錦賽失利分析
按照因子分析的結果,對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失利進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從前8名場均技術統(tǒng)計和與伊朗、韓國、臺北失利的比賽兩方面進行分析。中國男籃在前8名中2分球命中率排名第4,場均2分球投籃數(shù)量最多,達到了49.6次,2分球投中數(shù)量25.2次,1/4決賽中中國男籃2分球命中率雖然超過了53.6%,而中華臺北隊則達到了65%,超過中國近12%。中國男籃場均助攻為16.4次,在前8名中中國男籃排第4名,場均比伊朗隊少4.5次,中國男籃輸?shù)舻?場比賽中場均助攻12.7次,明顯少于對手的17次。中國男籃場均得分79.6分,與菲律賓隊排在第3名,中國男籃對陣伊朗隊僅得51分,是和所有對手比賽中得分最少的,對陣韓國隊也僅有59分,輸?shù)舻?場比賽中,中國男籃場均得分62.7分,場均失分76.3分,相差13.6分。經(jīng)過不斷重復的觀看比賽錄像,中國男籃進攻時過于依賴主力球員個人能力得分,得分方式單一,尤其是中距離投籃次數(shù)多、突破能力不足、無球隊員之間的積極移動和配合較少,小范圍技戰(zhàn)術較少。
中國男籃在本屆亞錦賽中平均身高最高,但身高的優(yōu)勢并沒有轉(zhuǎn)化為籃球場上的優(yōu)勢,場均蓋帽僅有1.8次,排名第7,而平均身高最低的中華臺北隊場均蓋帽有2.6次。在輸?shù)舻谋荣愔校瑘鼍w帽數(shù)量僅僅有0.7個,而對手有2.3個。由此可見,中國男籃并沒有把個人防守和集體防守結合起來,對3秒?yún)^(qū)以內(nèi)的投籃沒有造成威脅。
籃板球的拼搶一直是中國男籃的弱點。不僅僅在世界大賽中爭搶籃板球落后于對手,在亞洲比賽中同樣落后于對手。在第25屆亞錦賽中中國男籃前場籃板球9場比賽中有7場少于對手[5],即使中國男籃在26屆亞錦賽獲得冠軍,14.3個前場籃板球在前八名中僅排第4名,少于第2名約旦隊的15.6個、少于第5名伊朗隊的15.2個、少于第6名黎巴嫩的15.3 個[6]。本屆比賽在場均進攻籃板球方面,中國男籃僅有10.1次,排名第7名,僅高于中華臺北隊,遠遠低于排第1名的伊朗隊的13.4次。和對手在場均2次進攻得分方面,中國男籃有9.2分,排名第6名。在失利的3場比賽中,中國男籃盡管前場籃板球略高于對手0.3個,但是2次進攻效率不高,場均得分只有8.3分,少于對手的11.7分,相差3.4分。
中國男籃在防守能力方面,場均搶斷方面有4.2次,排名第6名,落后伊朗隊2次,防守籃板球方面,排名第6名,中國隊場均有24.8次,落后伊朗隊3.8次,落后身高最低的臺北隊2.3次。在與伊朗、韓國、臺北比賽中,中國男籃場均搶斷是4.3個,少于對手的7個,防守籃板球方面,與對手沒有差別。
中國男籃場均失誤12次,排名第3名,而和強隊伊朗、韓國對抗比賽中,失誤次數(shù)明顯增加,達到了19次、17次,和對手相比較,中國男籃多了1.7次。失誤數(shù)據(jù)說明中國男籃對抗能力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2.5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差距
1)當代籃球發(fā)展已經(jīng)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歐美強隊相互間的交流比較多,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使籃球向著新的趨勢發(fā)展。而我國男籃發(fā)展速度緩慢,除了參加一些熱身賽之外,與世界強隊交流較少,指導思想陳舊,籃球改革的速度不能滿足當代籃球快速發(fā)展的需求。
2)中國男籃沒有充分體現(xiàn)團隊精神和協(xié)同作風,沒有把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有機的結合起來,過于依賴超強的個人能力。反觀伊朗男籃,在團體作戰(zhàn)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能力,他們獲得冠軍同時還獲得了得分王、助攻王和搶斷王三項殊榮。
3)現(xiàn)代籃球比賽首要特征是對抗性,所有技術運用和戰(zhàn)術配合都是在強對抗基礎之上得以實施,中國男籃比賽中缺少對抗,當面對有直接身體對抗的防守不敢強行進攻、強行突破、強行投籃等。
3.1 結論
1)亞洲男籃發(fā)展集中于西亞和東亞,西亞籃球水平發(fā)展速度要快于東亞。中國男籃在平均身高、體重方面達到了國際強隊的標準,但是球員球場經(jīng)驗兩極分化嚴重,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成績。2)亞洲男籃水平主要受到5個因素影響:2分球投籃的穩(wěn)定性和效率、防守蓋帽、2次進攻能力、防守能力和效果和在對抗下技戰(zhàn)術發(fā)揮穩(wěn)定性能力。3)中國籃球改革發(fā)展緩慢、職業(yè)聯(lián)賽比賽水平不高、培養(yǎng)出高水平球員較少。中國男籃失利主要是在比賽中既丟掉了以前的籃球風格,也沒有形成國際籃球發(fā)展趨勢新的風格,比賽中過于依賴個別球員,在球場缺乏團隊精神、缺乏競爭精神。
3.2 建議
1)不斷提高籃球人口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立足于“快、靈活、有籃球智商”的風格上提高球員的綜合素質(zhì)。2)在有對抗條件下提高整體進攻的效率同時強調(diào)防守至上,不斷提高個人的防守能力和團隊的防守能力,以便適應國際籃球發(fā)展的新趨勢。3)加快中國籃球制度改革和提高職業(yè)聯(lián)賽水平,使更多年輕球員有機會參與到國際高水平職業(yè)比賽中。
以檢查復習為主,后半節(jié)課以學習新教材為主,簡化鞏固新教材的部分。這種情況給學生留有接受新知識的空間,逐漸培養(yǎng)和醞釀學生學習的良好情緒,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的進入佳境。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德]邁爾.課堂教學方法.理論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樊臨虎.關于現(xiàn)代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1).
[4]余文森.經(jīng)典教學法50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5]李新志.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運用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1992 (2).
[1]歐岳山,劉艷芳.析當代競技籃球比賽身體對抗特征—兼論我國男子籃球隊身體對抗差距與成因[J].中國體育科技,2010(3).
[2]閆 藝,徐衛(wèi)東.從第16屆男籃世錦賽看現(xiàn)代男子籃球運動發(fā)展的新趨勢[J].體育學刊,2012(7).
[3]李元偉.籃壇風云路[M].北京:中國書店,2010.
[4]畢仲春,宮魯鳴,葉慶輝,等.世界籃球技戰(zhàn)術發(fā)展新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4).
[5]朱星宇,陳勇強.SPPS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6]周亞輝.對2011男籃歐錦賽和2011男籃亞錦賽的比較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
[7]樊花梅.第25屆亞錦賽中國男籃主場奪冠失利原因分析及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 inning Factors for Asian Basketball Championships and Failure Causes for Chinese M ale Basketball Team
GUO Siqiang,YANG Haiping
以2013年男籃亞錦賽前8名的所有比賽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統(tǒng)計比賽技術,得知亞洲男籃致勝因素特征主要受到5個因素影響:2分球投籃效率、防守封蓋、2次進攻能力、防守能力以及對抗下技戰(zhàn)術發(fā)揮穩(wěn)定性能力。參照對亞洲男籃的分析結果,對男籃失利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建議。
亞洲男籃;制勝因素;因子特征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of technical statistics for the first8 teams in 2013 Asian basketball championship,this paper presents the winning factors for Asian basketball championships using the document-data,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Five factors are revealed to affect Asian basketball's winning,including the efficiency of 2-point shoot,defensive cover,the ability of second attack,defense abil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actics under rivalr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sian basketball winning factors,the paper finally analyzes the failure causes for Chinesemale basketball team,and giv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Asian basketball;winning factor;factor characteristics
G841
A
1003-983X(2015)01-0035-04
2014-10-10
郭思強(1978-),男,河南新鄭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肇慶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廣東 肇慶526061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