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名芳
(安徽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
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
崔名芳
(安徽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效,必須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與學,提升個體對知識的接受度,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達到育人的功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中國國情和現(xiàn)實情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引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認清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發(fā)展中面臨和潛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人翁意識,在學習和工作中給自己準確定位和規(guī)劃,塑造社會所需的有用之才。這既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高度重視和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黨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本文就如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認識。
(一)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深度不夠,對該學科的應用性理解不夠,導致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偏見
首先,大學生作為獨立思想的個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非主課,與現(xiàn)實社會需求關聯(lián)性不強。這應歸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認知特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政策性,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長期的知識積累過程,與英語、計算機等課程相比,其功效性體現(xiàn)的不是很直接和具體,它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作用更多地體現(xiàn)為“潤物細無聲”,使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升華。大學階段是學生向社會過渡的特殊時期,畢業(yè)后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深造和就業(yè),無論是哪一方面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課程,甚至英語、計算機等實用性強的課程分數(shù)或掌握的技能直接掛鉤,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選擇過程中顯現(xiàn)出潛藏的功利化傾向,認真學習在他們看來作用比較大的學科,對一些理論課表現(xiàn)為應付,選課和上課的目的不明確,只是為了拿到學分,甚至于上課只是去應付老師課上點名。其次,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產(chǎn)生抵觸情緒,認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現(xiàn)實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當現(xiàn)實與他們所構想的社會產(chǎn)生分歧時,更容易被一些負面因素和一些不良風氣侵蝕,由此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chǎn)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抵觸和排斥的心理趨勢。另一方面,西方多元化思潮從未放松對我們國家的侵蝕,使缺乏社會經(jīng)歷的部分大學生思想很容易受到?jīng)_擊和波動,加上大學生對政治生活的認知缺乏長遠和理性的目光,很容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認知的直觀化、淺表化和社會評價的功利化,對政策和執(zhí)行力產(chǎn)生懷疑,進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宣傳的理論和思想也一并產(chǎn)生懷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無非是大話和空話,唱高調(diào)而已,在思想認識上走了彎路。再次,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不系統(tǒng),在一些重大理論問題的辨識上容易迷失。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前都接受過思想政治理論的基礎教育,但基本都停留在應試教育的范疇內(nèi),大部分學生的理論知識來源于書本和課堂灌輸,并未消化將其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還未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諦。所以當受到社會中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時,有的學生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困惑,理想、信仰發(fā)生動搖甚至在一些重大理論問題的認識上產(chǎn)生模糊和錯誤認識,容易被眼前的、具體的事件蒙蔽了眼睛,很難從整體上探求某件事情背后隱藏的真實原因,產(chǎn)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認知假象,這種存在著欠缺的認知結構,必然成為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障礙。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不密切,對熱點、難點及疑點問題的針對性不強,依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照本宣科,不能滿足大學生求知和解惑的思想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大學生在理論上接受,在現(xiàn)實中感悟,在思想上升華,對知識的接受和學習達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從而學會用理論解決現(xiàn)實中的復雜問題。但在教學中往往缺乏對現(xiàn)實問題在理論上的具體闡釋,很容易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很多學生不能真正領會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內(nèi)涵和精神,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方法論來切實地指導人生觀和世界觀,達不到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拘泥于完成教學任務,無暇顧及學生個體的接受程度
一門成功的課不在于講授了多少內(nèi)容,而在于學生接受了多少,從中領悟到什么道理,學會了什么樣的方法論。衡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質量也不能僅限于完成教學任務,也需注重課堂的教學質量。但目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過于固定,使得教師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疲于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個體的思想認識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教師就像是演員,學生為觀眾,一個再好的演員總是重復一種表演方式和表情,時間久了也會失去新鮮感,因而課堂也失去了活力。這種弊端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顯得尤為突出,使人感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空話多,與學生實際關心的問題差距較大,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師生之間不能形成良性互動。
任何教學必須要富有感染力(包括內(nèi)容、方法和模式等)。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感染力,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一)把握課程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把學生分數(shù)的高低作為評價大學生思想的唯一標準,而應該是是否達到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不可動搖的思想信念,在這種精神生活中是思想與勞動、知識和積極活動相匯合的領域”,這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不僅要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前沿知識,還要注重應用性,要求教師不局限于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要將這種思想知識的傳授寓于行動之中,使學生在無形中主動接受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知的高度。其次,需要教師在教授內(nèi)容上注重把握重點、難點,突出時效性和現(xiàn)實應用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流水賬式地照本宣科,使大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吃”透感興趣的、困惑的、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的問題,領略時代精神的內(nèi)涵,把握社會發(fā)展的主線,對一些模糊的概念和問題進行更好的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思想意識上的反映。時代不停的變化,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容及著重點也要相應變化,這就要注重教學中的時效性,尤其是對現(xiàn)實中重大時事問題的解析和對一些事件、問題的剖析,以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和現(xiàn)實應用性的結合。
(二)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
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能夠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啟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良性教學和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首先,要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營造和諧優(yōu)良教學氛圍的前提。濃郁的學習氣氛往往和熱烈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慕而往之,尊而習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課堂知識吸收的催化劑。教師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人格,換位思考,以豐富的學識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導和感染學生,鼓勵和維護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其次,精煉、幽默和邏輯縝密的教學語言是營造和諧教學氣氛的一劑“良藥”。 教師課堂講授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知識傳播的載體,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感情、交換思想的橋梁和紐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課堂語言藝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氛圍和效果。教師課堂上組織教學的語言是教師素質的一種體現(xiàn),良好的教學語言能體現(xiàn)學科特點,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性,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挖掘教材資料的內(nèi)在趣味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詼諧幽默的語言,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在愉悅和熱情的課堂氣氛中,將知識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有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努力錘煉語言基本功,寓理論于通俗的語言中,使理論認知與現(xiàn)實和諧。同時,注意收集社會的新興詞、流行語、網(wǎng)絡趣事應用到教學上,增強教學的藝術性,理論知識就會變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詼諧幽默的課堂用語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質量的“良藥”。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講道理,教師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都是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學生以情真意切之感,并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認同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并很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應有的教學實效。[1]再次,積極組織課堂互動,把書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結合,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和他們自身的思想認識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主動參與意識。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痹谒枷胝卫碚撜n課堂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題進行教學設計,營造活潑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勢利導。在講授法的基礎上,融入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每節(jié)課中都設計一些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限定每一問題的回答次數(shù),在競爭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亦可依據(jù)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開展專題教學和討論精心設置問題,把握學生對問題答案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課堂知識傳授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授課教師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可能遇到的知識儲備和發(fā)散思維受限障礙,做好適當?shù)匿亯|和引導。同時,注意觀察、傾聽并收集學生的反應信息,進行評價和匯總,并對有深度的答案進行鼓勵和表揚,維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中,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并發(fā)揮知識應用的時效性。
人的思想狀況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和針對性,同時多元化時代造就了學生的多元思維方式和人生哲學,[2]大學生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群體,每個個體關心和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差異,但實際教授過程不可能對每個個體都面面俱到,這就更需要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才能更好地針對某些或者某群個體的問題進行有目標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的放矢方能發(fā)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三)選擇并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其特殊的時代性特征和學科特點已在高校普遍進行多媒體教學,這樣能更大限度地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接受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學生主動學習構建知識的過程,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學手段當然也不能墨守陳規(gu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運用電視和電影、錄像教學等教學手段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把組織學生收看錄像、相關記錄片和討論相結合,把電影教學和討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清楚表達和獨立論證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大學生的思想也通過撰寫學習體會而得到了極大的升華和提高,進而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的。
新時期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改革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有志之人,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核心理念。
教與學是兩個相互的過程,默契配合才能相長。因此,要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效,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教與學都要相互改進。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探尋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改變枯燥乏味的灌輸教學模式,加強情境教學和實踐教學,使學生對客觀歷史史實形象化,理論聯(lián)系實踐,發(fā)揮該門課程的實用性,從而提升個體對知識的接受度;另一方面,通過宣傳提高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認識,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應用前景和潛在意義,教師的授課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做到有的放矢,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推動大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育人的功效。
[1]Liu Ning. Challenge and Innoration Faced b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t New Period[N].BeijingDaily, 2000-07-24.
[2]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
(責任編輯 汪繼友)
A Study of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I Ming-fa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s a main a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theory teac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In order to bring it into full play, it is a must to ameliora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ttern, promote individual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it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2015-07-02
安徽工業(y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研究課題(13SZZXZD008)
崔名芳(1980-),女,山東臨沂人,安徽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
G640
A
1671-9247(2015)06-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