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幼兒德育教育過程應加強禮貌、謙讓和感恩教育,并在晨間活動、課間活動、進餐、午睡前和離園時進行德育滲透。園方還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關(guān)鍵詞:幼兒;德育;家園聯(lián)系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033-02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故幼兒德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組織地影響兒童行為,塑造兒童心靈的活動。幼兒期是人格開始形成的基礎(chǔ)階段,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將為形成、發(fā)展、鞏固幼兒良好的個性奠定基礎(chǔ)。這—時期對幼兒施與良好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fā)幼兒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幼兒形成正確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因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使其逐步轉(zhuǎn)化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以適應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每個教師、家長以及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一、加強禮貌、謙讓、感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1.禮貌教育。禮貌是指人與人在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并以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出來。它是一個人思想品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反映,更是人們擁有健康、愉快、和睦、安定生活的有力保障。禮貌作為一種道德行為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因為幼兒已開始對好與壞、美與丑的概念有所辨別,他們可塑性大,模仿力強,同情感、羞愧感已逐步發(fā)展,這都為禮貌教育奠定了基礎(chǔ)。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我園從言、行兩方面對他們提出了禮貌要求:(1)會說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這包括早晨、下午見面,會跟老師、同伴問好、問早;離別時,會主動跟老師和長輩說再見;得到別人幫忙時,會主動說“謝謝”;有意無意損壞到別人時會向別人道歉,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會說“請”。(2)掌握一些基本的禮貌行為。這包括尊敬老師和家長,注意傾聽成人的講話,不插嘴;父母工作或休息時,不打擾;和同伴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不打人,不罵人,不欺負比自己年幼的同伴;尊重幼兒園一些工作人員的勞動,聽從他們的指導。(3)尊重各機構(gòu)的管理人員,聽從他們的要求,如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當然,在對幼兒實施禮貌教育的過程中,班上也有幼兒就是不愿開口說話,做“小啞巴”的,對于這樣的幼兒,必須考慮到幼兒的個性特點,不能操之過急。我們老師一起溝通協(xié)商,共同探尋適宜的教育方式。如對他們放低要求,減慢速度;老師平時主動和他們說話,他們每天來園,我們總是先跟他們問早、問好。開始,他們并不理睬我們,可我們對他們充滿信心。漸漸地他們對我的話有反應了,有的開始對我們笑笑,有的輕輕地我們說:“老師早?!敝灰麄兩杂羞M步,我們就會及時地給他們以表揚和鼓勵,強化他們的禮貌行為?,F(xiàn)在,“小啞巴”已成為講禮貌的“小百靈”。
2.學會謙讓。著名學者梁實秋曾經(jīng)說過:“謙讓是一種美德,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贿^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兹谧尷娴墓适拢l(fā)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教學過程難免會聽到孩子告狀的聲音:老師,某某又搶我玩具了;老師,某某把玩具全部都拿走不給小朋友玩,等等。此起彼伏的聲音不停地傳到耳朵里,當時很苦惱,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學會謙讓呢?我們試著通過故事、圖片、網(wǎng)絡資料等來誘導他們,其中三個小故事《孔融讓梨》、《臣子分羊》、《化干戈為玉帛》教育效果顯著。另外,我們還設(shè)法讓讓孩子感覺到在一個班里就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彼此要謙讓,要學會分享。出門在外,跟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時你更加要學會謙讓,不要去搶好朋友的玩具,不要去做好朋友不高興的事情,要知道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等等,自從開始謙讓的教育后,在后來玩區(qū)域的時間里很少聽到那些告狀的聲音了,而是說:“我們玩具一起玩好不好,玩具你先玩,你玩完后再給我玩好嗎?等等,心里又多了一絲欣慰,德育教育又邁進了一小步。
3.學會感恩。如何教給孩子學會感恩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產(chǎn)生認可,并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知恩、報恩。感恩使人性向善、胸襟開闊,可以喚起自身的美好“善根”。孩子學會感恩應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開始,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逐漸培養(yǎng)孩子感恩之心。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對尊長有禮貌,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老師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記別人的幫助之恩。生活中,感恩無邊,一句話語、一個行動、一點情懷,都能表達和解釋感謝的真諦;感恩無痕,一份努力、一點進步都能傳達一份真情與心愿。通過一點點、一絲絲感恩,孩子會由對父母、對老師的感激,升華出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熱愛。
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成為“獨生子女時代”,對獨生子女的嬌慣和溺愛,滋長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一切活動都以自己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該怎么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師敬長,關(guān)愛他人。我們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應該大力倡導感恩文化,教育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們滿懷感激之情,對祖國的培育、母愛的無言、朋友的支持、自然界所恩賜的一切。
二、日常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
我們知道,幼兒期是幼兒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它對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故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需努力探詢的問題?!队變簣@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幼兒意志薄弱,行為不穩(wěn)定,目的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常常明白了道理,但不會做,或者剛教過會做,一會兒就又忘記了,這些都要靠老師隨時隨地地去提醒他們,督促他們。要使他們的禮貌行為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并鞏固下來,我們就要將禮貌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1.晨間活動:我們教幼兒簡單的禮貌用語,如早晚跟老師說“早上好”、“再見”,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增強文明意識。
2.課間活動:我們教育孩子要相互關(guān)心、互相照顧,先學會的幼兒幫助不會的幼兒復習課堂所學內(nèi)容,要學會謙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3.進餐:我們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指導幼兒獨立進餐,且吃飯時不掉米粒、不剩飯菜,吃完后自覺將小勺放好,讓幼兒克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
4.午睡:教育幼兒睡前自己脫下衣服,并折疊整齊,能獨立上床并迅速入睡。
5.離園時:要求幼兒不追逐、不吵鬧,安安靜靜等父母來接。
三字經(jīng)中“昔孟母,擇鄰處”這句千古名句,告訴我們改造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重要性。幼兒是在集體環(huán)境中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讓幼兒在文明的人文環(huán)境熏陶下,激起幼兒們快樂的情緒,與周圍的人打招呼,與人交流,用禮貌用語解決同伴之間的交往障礙。這樣隨人、隨事、隨時、隨地、隨境地進行隨機的禮貌教育,每天傳播著禮貌的氣息,洋溢著溫馨,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家園聯(lián)系共同教育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這也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為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我園與家長攜手加強對幼兒思想品德的教育,保護幼兒健康成長。
1.在校園與家里進行“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和“三凈”(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教育,并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
2.現(xiàn)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們通過家長園地等方式,加強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多給孩子有利增強集體觀念、勞動觀念的實踐機會,培養(yǎng)幼兒團結(jié)互助、尊老愛幼、熱愛集體、艱苦樸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勞動習慣。
3.我園要求家長、教師以身作則,做幼兒的榜樣。家長和老師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榜樣。要求幼兒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許孩子做的事,自己堅決不做,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文明健康的環(huán)境,確保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德育教育是幼兒園、家庭乃至社會的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功在當代、惠及長遠的民心工程,我們結(jié)合幼兒年齡特點,從小處著眼,實施點滴教育,多方攜手,持之以恒,培養(yǎng)出了自信、開朗、誠實、勇敢的一代新人。
古人云:“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幼兒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chǔ),幼兒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時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堅持從點點滴滴、時時刻刻入手抓好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幼兒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把幼兒德育做到實處。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奏響幼兒德育教育最強音,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紅麗.淺談幼兒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275-276.
[2]趙青倩.淺談幼兒教育中的德育教學[J].學周刊,2014,(5):238.
[3]戴洪暉.幼兒德育情境模擬訓練的合理性根據(jù)[J].學前教育研究,2014,230(2):63-66.
作者簡介:丁亞瓊(1986-),女,湖南桃江人,本科,小教一級,主要從事幼兒教學與幼兒行為研究,暨南大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