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
沒想到,如今自己年歲漸長,突然變得吃香起來,每天會收到很多祝賀信、表揚信,見到數(shù)不清的笑臉、鮮花……究其因,是玩了微信,時常睡夢中也會被它們喚醒。
地球那邊的朋友與我聯(lián)系,常感嘆“你這人真是,半夜還在玩微信?精力充沛啊!”其實在下不是啥“夜貓子”、“手機狂”,成天不愿入睡者,只因為近年來有了起夜習(xí)慣,出入臥室之際,常會留心一下在客廳里充電的手機,或是被它發(fā)出的“嘟、嘟”聲所召喚,好奇地去刷一下屏,舉手之勞,給朋友們作答回應(yīng)。因為睡眼惺忪,又貪睡,所以常也只是片言只語或發(fā)一個表情、紅包,如此而已。
夜半“機”叫,讓人好奇,也讓人高興。一位在洛杉磯的朋友說,我白天都和老外在一起,不常用漢語,遇見國人就想說話,而此時國內(nèi)朋友都在休眠,所以,看到你及時回復(fù),我會一陣竊喜,真是“天涯共此時”啊。而我自己呢,因為及時看到親友們對我的關(guān)心,或是他們發(fā)出的好帖,給予肯定或贊美,心里也會得到慰藉,回臥室后睡得更香。
很多“老話”是至理名言,比如“見人先作揖——禮多人不怪”,就是順乎人性人情?,F(xiàn)在手機里的作揖很多,讓人受尊敬,有成就感,精神生活因此較以往更充實。細分一下,有的不僅僅是作揖,而是朋友們篩選的贊語、詩歌、美文、視頻、相片或圖畫,美不勝收,它們讓人不寂寞、長知識,開心。在下正琢磨保健養(yǎng)生妙招,有朋友發(fā)來《李時珍告訴你怎么不得病!放在手機上別丟了》;我自慚形穢,感到行文缺乏文采,有朋友發(fā)來《成語基本就在這里了,編的那位辛苦了》……有時候也有言語唐突、漏洞頗多的帖子,可是如西諺“不要扒開人家贈你的一匹馬的嘴巴看”,別人的初衷是好心,我也不做深究,一般也不發(fā)帖,免得引起對方的不快。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在因為點贊多有點自喜的同時,也不顧三七二十一,在一些朋友的帖子后獻花,雖然我并沒有細看內(nèi)容,出于對朋友的關(guān)心而時間不夠的原因,出于娛樂至死年代的行事規(guī)則,我未加思索這樣做了。一來二去,朋友間存異求同,彼此的情誼在加深,聚會的次數(shù)比過去增多了。
但是,手機里此類信息越來越多,到了難以顧及的程度,讀不勝讀,回不勝回,以至于有特別看重與我情分的見了面會抱怨:“哎,你怎么回帖也沒有?”讓我一時下不來臺,感到愧疚或莫名。以前,我有時也會暗暗計較有人沒有回應(yīng),可是,自此后我也釋然,推己及人,原諒了朋友們的不理不睬,自己也心情輕松起來。都說開心就好,手機交友也是,隨意些,不要當(dāng)成負擔(dān);抑或,你干脆關(guān)機或是卸載微信。有朋友在這樣做,浩浩蕩蕩的“低頭族”對此不理解,他們則言辭鑿鑿:整天被手機捆綁著,累不累?生活被碎片化,值不值?
網(wǎng)絡(luò)時代,各行各業(yè)轉(zhuǎn)型,我們的生活也在發(fā)生著改變:付費上“支付寶”,再也不用費時費力去銀行或者自來水公司、供電局柜臺填單子;出行找方向上“百度地圖”;找飯店先看“大眾點評”,看顧客評語幾顆星,去了“掃一掃”,還可打折……夜半“機”叫其實是在提醒,今天人類生活的內(nèi)涵量和精彩度和昨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區(qū)別不僅僅是打破時空隔閡和交際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