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蕊
柔肩也能負重托——談專題片《敢擔正義可堪重托》主人公的“反差”式塑造
■張佳蕊
當北京市委組織部拍攝的專題片《敢擔正義可堪重托》(以下簡稱《重托》)的最后一幀畫面在熒屏上定格時,我的心卻還沉浸在葉衍艷的世界里不舍自拔。一個80后女檢察官,她柔弱的肩膀是如何承載起事業(yè)的重擔?她少時的夢想遭遇現實的苦澀后又是如何坦然地接受?她熾熱的心靈又是如何堅毅地面對不法行為滋生的罪惡?種種反差,讓俗世中久已看慣喧囂和浮華的我們很難去想象。然而,《重托》卻用獨特的“反差”式塑造手法,成功地刻畫出了一個“敢擔正義、可堪重托”的女檢察官形象,從而解開了我們心中的疑竇。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碑斎贿@話未免失于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承擔著更多家庭責任的女人,在事業(yè)上面對的常常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女人天生柔弱,而干事業(yè)需要剛強。剛與柔并不是絕對對立,但卻充滿了博弈,因此讓很多女人不得不屈從于現實。然而《重托》一片通過運動鏡頭和特寫等鏡頭語言的運用,生動地展示了葉衍艷雖身為女人,卻在事業(yè)上取得了讓男人也要敬佩的成績;她的身上,寫滿了“剛”。
《重托》的編導經常通過不斷移動的鏡頭來跟拍葉衍艷,從而傳遞出了“她時刻奔波”的含義。如為了調取某起經濟案件犯罪嫌疑人的違法證據,夏日炎炎,她開始了緊張的走訪調查。此時攝像機就仿佛她的影子,忠實地記錄了她奔忙的身影。只見她站在某公司門口,向職員們認真詢問,又見她來到嫌疑人家門口,隔著緊閉的大門耐心說服……畫面中的她急匆匆的腳步、焦急的神情,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了她開展工作的不易。這種用“運動的鏡頭”來表現“運動的人物”的手法,既增添了畫面的現場感和真實性,又渲染出葉衍艷的忙碌,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特寫等細節(jié)刻畫手段,也對描寫葉衍艷大有幫助。如昏暗的燈光下,葉衍艷正在伏案整理案卷,眉頭緊鎖、面容憔悴,快速地敲擊著鍵盤。沉浸在工作中的她,身上沒有一絲一毫女性的嬌柔。此時鏡頭一搖,定格在了墻上的時鐘:已經是凌晨一點了。這個特寫畫面自然讓觀眾展開了聯(lián)想:這么晚了,像她一樣的年輕女子會做些什么呢,也許是躺在溫暖的床上甜蜜酣睡,也許是捧著零食看偶像劇,也許正在瀏覽網上購物商城,也許正在夜店里狂歡……總之,這個時刻更多的人都在享受生活。然而,她卻放棄了享受,為了事業(yè)透支著精力。這正是編導最想要告訴我們的——女人固然天性柔弱,但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須堅強!如何取舍女人的柔和干事業(yè)的剛?葉衍艷用行動回答得擲地有聲。
正如馬丁·路德·金曾說過的:每個人都有夢想。尤其是風華正茂之時,理想更是璀璨如夜空中的繁星、美麗若雨后的彩虹。但現實和理想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時甚至是矛盾的。當理想和現實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選擇呢?《重托》一片運用畫面閃回和主人公自述的鏡頭語言,揭示出了葉衍艷的非常選擇。
畫面閃回這一手法可以讓觀眾通過講述過去的敘事片段引發(fā)深層思考。而《重托》的編導正是運用這一手段,來引起觀眾對葉衍艷關于理想與現實如何選擇的深度思考。在片子開始部分,曾經出現了葉衍艷大學時代的照片,隨后是燈紅酒綠的都市場景。解說此時告訴我們:當臨近畢業(yè)時,同學們包括葉衍艷共同的理想就是以后要過上有房有車的“高端生活”。然而畢業(yè)后當上了檢察官的她,靠著微薄的工資已經很難過上曾經夢想中的生活了。清貧,是她真實的寫照,雖然她后來完全可以去謀求薪水更高的職業(yè),但她卻執(zhí)著地堅持著理想。此時,當那張大學時代的照片和燈紅酒綠的畫面再次呈現于觀眾面前,人們對葉衍艷為這次職業(yè)選擇所付出的代價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對她堅守理想的精神有了更深切的敬佩。
主人公自述的制片手法,往往是人物吐露心聲的最佳途徑。關于理想與現實的選擇,在片中,葉衍艷面對著鏡頭,微笑著說:“當年的夢想,到今天已經不見蹤影?!薄斑@期間,也有同學說我太窮了,愿意幫我到大公司去上班,可我放不下這份工作,拒絕了?!薄安还苡羞^什么理想,但我還是喜歡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路?!薄捄軜銓崳瑓s將我們的心壓得沉甸甸的,不禁會去想:這樣的選擇是否值得?然而看到她講這些話時眼里飽含的真誠,我們似乎又一下子讀懂了她:在她看來,理想是“虛”的,現實才是“實”的;她之所以堅持自己的選擇,其實更證明了她對檢察事業(yè)的這份熱愛,因此才會毫無怨言地埋頭于崗位,默默地付出。這種通過主人公自述將理想與現實之間虛實對比的辯證關系進行闡釋的表現手法,充分地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露給了觀眾。
在常人的印象里,檢察官應該是表情嚴肅、神態(tài)莊嚴,尤其像葉衍艷這樣的公訴人,專門負責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那更應該是一臉冰霜了。正像巴爾扎克曾說過的那樣:“法律總是面無表情的?!边@才合乎我們通常的想象。然而,葉衍艷卻跳出了這一想象,雖然在面對犯罪嫌疑人時,她始終義正辭嚴,然而片子更多的畫面,卻為我們介紹出了一個“熱心腸”的她。如何讓這“冷面”和“熱心”合理地共存于葉衍艷身上呢?編導運用了同期采訪關系人和解說音相結合的手法,讓冰與火成功地共存了。
對主人公身邊關系人進行同期采訪,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人物,從而展示出人物隱藏于職業(yè)面孔下的“另一面”。如片中有她幫助過的群眾的陳述:“小葉姑娘可熱心了,明明這事不歸她管,她還是忙前跑后的,最后幫我解決了?!庇兴碌闹v述:“(她)一開庭,就板著臉,眼睛都瞪圓了;但在庭下,她總是笑,誰有啥事,她都主動幫忙?!庇兴I導的評價:“小葉在工作時很嚴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證據,更不放過任何一個壞人。”“生活中她嘻嘻哈哈的,像個大孩子?!薄@些對關系人的采訪,為我們揭示出了葉衍艷在工作中的“冰”與“火”,由此冰與火的共存顯得合情又合理。
當畫面難以表現人物全貌時,解說音就成了勾勒人物性格的替補手段。《重托》運用了相當比例的解說,來描述葉衍艷身上的“冰”與“火”。如:“葉衍艷在法庭上是這樣,然而,生活中的她,卻不是如此了。”“愛說愛笑的她,也熱愛著生活;但就因為熱愛生活,當走上莊嚴的法庭,她更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來守護正義與公平?!薄ㄟ^解說音的講述,直截了當地就將她的“冷面”和“熱心”凸顯出來,讓觀眾清晰認識到這種性格反差產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重托》的編導在刻畫葉衍艷的人物特點時,有意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來營造與觀眾常規(guī)思維相悖的“反差”,并且就在解釋這種“反差”的敘述中,成功地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差”式角色塑造,讓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也激發(fā)了觀眾內心最真實的感動和最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