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宙
責編:張里 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很多人問我,中國有13億人口,全世界有70億人口,當手機的普及率達到100%時,手機還能不能發(fā)展?實踐證明,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
看看2014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就知道了。這是兩款在我看來沒有什么新技術突破的手機,可是它居然創(chuàng)造了蘋果銷售史上的奇跡。iPhone 6只是將iPhone 5s的屏幕放大了。屏幕大其實也不是蘋果的優(yōu)勢。三星早就將屏幕做大了,華為也早就將屏幕做大了,蘋果最后實在按捺不住,就也只好將屏幕做大。沒想到只是將屏幕做大這么一個小小的改變,居然讓蘋果超過了三星,重新奪回銷量第一的寶座。由此可見,手機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
有報道說,格力也做手機了。很多人擔心“這會不會太晚?”老實說,我一點都不擔心。當年蘋果推出iPhone,很多人都說晚,可是誰又能料想得到,今天的iPhone改寫了人們當初對于手機的認識。不要在乎你什么時候起步,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創(chuàng)新,能否拿出新的東西?如果有創(chuàng)新,我個人對它的前景就非常樂觀。
說到移動互聯(lián)網,必然繞不過微信平臺。微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去旅游的時候,旅游不重要,把旅途的人和物拍下來才更重要;吃飯的時候,吃什么不重要,把吃的拍下來跟大家分享更重要。不管怎么說,我總會有一種失落感。到了2015年的春晚,到處都是拿出手機“搖一搖”,好像沒有短信和彩鈴的事兒。
另外一個就是移動支付。我對移動支付的感觸非常深。運營商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我們想搞移動支付很早了,早在九十年代香港有了八達通之后,我們就有個愿望,將八達通植入到手機里該多好。香港的八達通卡類似于內地的公交卡,我們想,要是把支付卡做在手機里,就方便多了。
后來,我們就一直在做這方面工作,但是一直沒有大的進展。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在爭論技術。我們在爭論是用RFID,還是NFC?是2.4GHz,還是13.56MHz?而實際上,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它們做的移動支付,沒在管什么技術,至少在運營初期是如此。它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將在線支付給完成了。現(xiàn)在,它們又在用大送紅包等各種手段,以增加新用戶。你看,很快,它們的移動支付就在用戶中迅速普及。
這是個深刻的教訓。當我們在爭論什么技術最方便時,我們實際上并沒有考慮到如何去開發(fā)新的應用。事實上,當我們剛開始開發(fā)移動支付業(yè)務時,人們乘坐地鐵還是每次都排隊買票的。當我看到大家習慣性使用一卡通來通勤時,我就知道,運營商發(fā)展以一卡通為目標的移動支付的最好時機已過。
有人問我,“你是否為此感到惋惜,是否為此感到遺憾?”我的回答是:“我從未為此感到惋惜和遺憾。技術在發(fā)展,生活在變化,正是有了這種競爭,這種替代,才推動技術的進步?!蔽液芟矚g法國人的那句口頭禪:C'estlavie。當我們遇到困難,遇到大的轉折時,其實,不需要后悔,也不用去說很多的豪言壯語,只要說一句:C'estlavie(這就是生活)。
很多人都來問我“運營商會不會死?”理由就是現(xiàn)在大家都在使用微信,就不用短信了,甚至將來可能連話音都不用,運營商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個倒不用擔心,因為運營商是主管網絡連接的,只要還需要網絡,就總會有人來連接網絡。并且,用戶的平均流量,從原來每人每月的20多兆,變成了每人每月700-800兆。作為營運商來說,不僅要繼續(xù)修路,還要將路修得更寬。
其次,運營商也必須轉型。在話音、短信時代,運營商好像在經營一家鐵路公司,鐵路是它建的,鐵路上的火車跟它是一體的。鐵路上的東西也是它賣的,外人幾乎沒辦法介入。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運營商好像在經營一條公路。公路是你運營的,但跑的車不是你的,誰的車都可以跑,微信可以,微博可以,滴滴打車也可以。運營商的首要任務是把路修好,保證大家的車輛能夠快速、暢行無阻。所以,運營商不僅不會消失,對它的要求只會更高。但是,運營商必須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