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朗讀能力測評的初步探索”,填補了長期以來被大家忽視的一個“空白”,真是“高大上”,值得點贊!
一、 “高”:測評指導思想立意“高遠”
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測評,碰到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為什么要進行測評?關于這個問題,紫東實驗學校的老師通過學習、研討,統(tǒng)一了認識,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把對學生朗讀能力測評的過程,當作是對自己教學的“一面鏡子”。這個表述既生動形象,也很深刻。老師們帶著這樣的思想和動機,在測評一個個學生朗讀水平的時候,所思、所想就與一般的對待考試不一樣了,收獲也就不同了。
在事后的小結(jié)座談會上,老師們紛紛發(fā)言:“看到每個學生在臺上朗讀,我就自然聯(lián)想到,這個學生平時在課堂上朗讀的表現(xiàn)……”“通過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測評,我找到了自己平時語文課上朗讀教學的問題所在?!薄坝械膶W生朗讀時有些膽怯,這與我的教學有關。因為平時我讓他站起來朗讀的機會太少了,學生下臺了,我內(nèi)心就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碧貏e可喜的是,正如該??偨Y(jié)報告中所說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了?!?/p>
有什么樣的教學思想,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測評活動說明:這項測評活動的指導思想的立意很“高明”:既“高尚”,又“明智”。
顯然,如果把朗讀能力的測評僅僅看成是“考學生”,僅僅為了得到一個“分數(shù)”,僅僅當作一種“例行公事”,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 “大”:測評運作方式新穎“大氣”
參與了該校這次測評活動,又看了相關報道,不勝感慨!“搜索枯腸”,還是覺得用“大氣”一詞最能表情達意。
“大氣”:“氣度不凡,不落俗套?!保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這里,我們不妨挑幾個“點”來贊一贊:
“別有風味”:不讓學生“被測評”,鼓勵學生“展示自我”。
老師們都知道,平時一提到“考試”“檢測”一類事,學生心理上就緊張,臨場往往就會失去“常態(tài)”。所以,老師們在臨場對學生進行測評活動動員的時候,“別有用心”,不是一般地教育學生怎么認真準備等等,而是鼓勵學生主動上臺“展示自我”,這一做法“不落俗套”。
走進測評現(xiàn)場,一塊大黑板上,用美術字寫著:“朗讀,我喜歡!”學生上臺時,面帶笑容,挺著胸,雙手捧著課本,滿懷自信。朗讀結(jié)束,都會面向老師和同學微笑地說:“謝謝大家!”并深深地鞠一個躬。
參與測評現(xiàn)場的老師們都深有感觸:這樣的測評活動完全沒有了一般考試的“俗套”,別有一番語文味!
“別開生面”:測評的課文事前告知學生,老師可以進行測評輔導。
目前,一般的考試、檢測,試卷題目都嚴格保密。而這次,該校的朗讀能力測評卻“一反常規(guī)”“別開生面”,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風格。
用作測評的材料,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老師現(xiàn)場發(fā),學生當場讀,老師及時評判;一種,事前告知學生朗讀內(nèi)容,這兩種做法均可以。
這次測評中,該校用了后一種做法。他們不僅事前宣布用以測評的課文,讓學生各自準備。而且,任課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輔導。輔導時,不僅要告訴學生測評時評分的要點,還要根據(jù)要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糾正某些不良的朗讀習慣。對于這樣的做法,開始老師們的意見并不一致。有的老師心里嘀咕:作為學校的一項測評,一種考試,從來沒有見到這么“大氣”的。經(jīng)過反復研討,最后大家取得了共識,一致認為:朗讀能力的測評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一些基本規(guī)范和技能,從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而測評只是一種手段,是一種促進,一種推動。
朗讀測評活動,經(jīng)過老師的宣傳、動員,學生都很重視,都很投入,這時的輔導教學效果是最佳的。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種有利時機,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他們的成長。特別是從心理學的“遷移”規(guī)律說,老師在輔導時有針對性地訓練的,那些朗讀的規(guī)范和技能,會“遷移”到平時的朗讀中去的。所以測評前的輔導,不僅僅為了應付測評。如果我們像過去“傳統(tǒng)”的做法,一到“考試”,就把學生當作“敵人”,搞“突然襲擊”,只抓到一個“考試”的“結(jié)果”,填寫在成績報告單上,這樣做的意義和效果到底有多大?很值得研究。
效果是最有說服力的。學校經(jīng)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通過這次測評活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大大提升了,朗讀的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對過去的一些不良朗讀習慣都有所改變。
教學活動要“大氣”,首先我們的教學思想要“大氣”,要勇于跳出傳統(tǒng)思維模式。教學思維“大氣”了,在實踐中,我們就有勇氣沖破某些傳統(tǒng)的習慣性做法,從而“別開生面”,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風格,取得更好的實效。
“別出心裁”:學生感到自己朗讀的不滿意,可以自己申請“升級測評”。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考試、檢測,當場收卷結(jié)束,任何人不得例外,而且“一考定成績”。而該校的朗讀測評活動,卻“打破常規(guī)”“獨創(chuàng)一格”,在向?qū)W生宣傳測評活動時,就明確告訴他們:朗讀展示時,如果自己感到表現(xiàn)不夠理想,可以向老師申請“升級測評”,再朗讀一次。這樣一來,取得了意外的、特殊的效果。因為設計時,大家原始的想法,只是為那些測評不達標、不及格的學生提供一個“升級”的機會??墒菧y評現(xiàn)場效果,讓大家感到一陣驚喜,很多達標、及格的學生,甚至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也主動申請“升級測評”。見到此情此景,現(xiàn)場的老師們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欣慰地說:“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要好、向上的心,真可愛!”
“大氣”,源于對學生的“大愛”,對那些學習中“走”得比較“慢”的學生,因為出于對他們有愛得深的感情,才能萌發(fā)出這“別出心裁”的一招,從而“打破常規(guī)”“獨創(chuàng)一格”,贏得了測評現(xiàn)場的那驚喜感人的一幕!如果你在測評的現(xiàn)場,也會為之動容的!
三、 “上”:測評謀劃堪稱“上策”
辦任何事情,要想取得預想的成效,之前得周密地謀劃,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上策”,指“高明的計謀和辦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總觀該校學生朗讀能力測評活動,可圈、可點的“上策”很多。這里略“點”三個——
“別具匠心”——抓住了“基礎和前提”。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有許多“常識性”的問題,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如一提到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大家都會說:“關鍵在老師?!边@幾乎成了口頭禪。但在平時的工作中,有的同志卻忘記了這些“常識”。比如,測評學生的朗讀能力,可能很多同志首先想到的是要做好對老師的組織動員工作,設計測評的評分標準等方面的問題。這些方面的問題當然要做好,而該校領導的想法和做法卻“別具匠心”。為了測評收到實效,他們特地組織了一次語文教師的朗讀比賽,通過比賽,他們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一半的老師,‘張不開口,讀不出聲”。這使他們“強烈地意識到”:教師的朗讀素養(yǎng)是對學生朗讀測評的“基礎和前提”。道理很“常識”:教師朗讀的基本功不到位,測評現(xiàn)場怎么評判學生朗讀水平的高低?所以他們馬上采取多種措施,組織老師學習,進行培訓。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忽視了這個“基礎和前提”,整個測評活動也可能組織得井井有條,熱熱鬧鬧,但實際的、實質(zhì)性的效果,可能要打個“問號”。
學校領導“別具匠心”,在“強烈的意識”下抓住這個“基礎和前提”,是“上策”!
“別有用心”—— 重視了“管理的規(guī)范”,上策!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領導在研究學生朗讀測評方案時,“別有”一番“用心”。為了尊重學生實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測評活動的組織形式方面采取了許多靈活多樣的方式。但從學校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測評活動實質(zhì)上是對學生學習語文成績的評定,也是對家長的一個匯報。(因為測評的結(jié)果是要記入學生成績報告單的。)另一方面,從根本上說,也是對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評估和工作業(yè)績的一種考核,這是一項很嚴肅的工作。為了“誘導”學生,更好地達到測評的目的,我們對他們有時可以說“玩兒朗讀”。但從學校、老師角度說,語文教學絕不是“玩兒”的事。教書育人本身,就是神圣的,嚴肅而嚴謹?shù)氖?,這一點含糊不得。這種“兩點論式”的思維方式是必須的。
我們要防止一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為對學生采取的那些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而使整個測評活動組織“松松散散”“自由化”,沒有嚴格地要求和規(guī)范,失去了“邊界”和“底線”。如果那樣,就從根本上背離了測評活動的初衷,那是對測評活動的“誤讀”“誤解”。
因此,測評方案特別提出,將朗讀測評作為一項創(chuàng)新,納入學校教導處的常規(guī)管理,明確要求。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評判要根據(jù)《測評標準》,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公開”,由“任課老師全程負責”等。
測評活動提出“規(guī)范性”,上策!
該校在測評方案中提出:“朗讀能力的測評要跳出一般的‘考試模式。”這一提法是很深刻的,可謂“氣度不凡”。說其“深刻”,主要有兩點:第一,當前一般的考試,其方式、方法尚在改革之中。第二,一般的考試,只要“動手書寫”;朗讀能力的測評必須“動口表達”。兩者性質(zh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只有跳出一般的“考試模式”,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套科學、有效、易行的方式、方法。很顯然,如果因循守舊,簡單地套用一般的、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來測評學生的朗讀能力,那肯定會失當?shù)?。該校正是因為有這種“氣度不凡”的思維方式和智慧,才使得他們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贏得了各種媒體的關注和報導。
《學生朗讀能力測評的初步探索》,這個空白填補得好!其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不言而喻。深信該校會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研究,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同仁關注這個課題的研究,為了共同的目標,讓我們攜手共進!
(陳樹民,著名特級教師,曾任江蘇省小語會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