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蘭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082-02
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的轉(zhuǎn)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提高識字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經(jīng)過一些實踐我總結(jié)如下:
一、增加課堂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為了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困”字時,許多同學老是喜歡先完成口字框再寫木。課上,我按照同學們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哎呀,你想收的木頭都沒放進去就把門關了,那估計那些木頭困不住直接被別人拿走了!”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就明白口字框要先寫里邊后封口。
二.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時,先畫成圖畫,然后引導學生把圖片與字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火、山”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口、耳、目、火、山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再將教材對應的圖和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很快記住了字形。還可以結(jié)合兒歌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如第三冊《語文園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薄芭?、飽、跑、抱、袍、炮”用兒歌來認識這六個字,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
三、引導學生靈活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1.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構字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如果能幫助學生進行適當?shù)臍w類,既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如教學“柏、枝、材”等形聲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字的共同點:“這些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蓖瑫r,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并進行交流。
2.故事識字法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晚”時,我會說太陽就要落到西邊去了,小兔想去把太陽追回來,他飛快地跑呀跑呀,把尾巴都給跑掉了,到了晚上,總算追上了太陽。在講的過程中,我增加動畫演示:先出示“日”,將日字慢慢移向左邊,右邊出示兔子圖片,然后把兔子圖片變成“兔”字,接著把“兔”字變成“免”,表示兔子尾巴掉了,最后兔子追上了太陽將兩字合并成“晚”。
3.猜字謎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斷牛尾巴——告”。
4.近、反義詞識字法
積累近、反義詞識記生字。如教學“美麗——漂亮”“開——關”時,我出示卡片“開”,做開門之勢,學生拿出卡片“關”,邊讀字邊做關門之勢。近、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
5.編順口溜、口訣、兒歌識字法
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日月明、合手拿、人門閃、馬門闖、土里埋等。鼓勵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chuàng)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四、鞏固識字效果,分享識字樂趣
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jù)熟字換偏旁這類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級”和“極”、“把”與“吧”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
五、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樂意識字,拓寬識字渠道
在課外生活中識字,是一種重要的識字方法,它是課堂識字的補充與擴展。我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把生活當成他們識字的大課堂。鼓勵他們多留意生活實際,如認商店里各種商品的名稱、食品包裝袋和報刊雜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就請教別人或查字典。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還要求學生把課外認識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定期鞏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誰的課外識字量大、識字渠道廣、學習積極性高,并評選“識字大王”。這既增加了識字量,也培養(yǎng)了學生社會實踐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