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雨
糖尿病是世界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屬于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顯著特征,多數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受損而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1]。血液長期處于高糖狀態(tài)對血管有損傷,因此血管病變也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管條件基礎差,更容易引起血管病變。本文對我院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多參數聯合檢測,研究其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材料 本次研究納入100 例我院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期間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0 例同期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人。所有患者經檢查和診斷均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按微血管病變情況分為微血管病變組(42 例)以及微血管正常組(58 例)。微血管病變診斷標準:①對稱性感覺功能障礙;②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③檢測尿蛋白大于3g/L。符合上述條件之一者均為微血管病變患者。微血管病變組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65~8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5 ±4.6 歲。微血管正常組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齡在68~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2 ±4.3 歲。對照組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在65~8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6 ±4.6 歲。排除標準:①排除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尿蛋白增高的患者;②排除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造成感覺障礙的患者;③排除其他嚴重疾病對研究有影響的患者等。三組患者上述資料無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對象取空腹晨靜脈血5ml,肝素抗凝后使用由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LH 75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小板參數檢測,使用由美國雅培公司生產的Aeroset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三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積(MPV)、血小板比容(PCT)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查結果可見,三組患者PCT 水平無差異,P >0.05;微血管病變組HBA1C、PDW、MPV 水平與微血管正常組相比有差異,P <0.05;微血管病變組HBA1C、PLT、PDW、MPV 與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 <0.05;微血管正常組僅HbA1C、PLT 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 <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血小板參數對比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發(fā)病率與日俱增,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據數據統(tǒng)計,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為普通人群的3 倍,而我國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這也是我國糖尿病發(fā)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之一,隨著人們對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HbA1C 在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有重要意義[3]。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差,HbA1C 呈顯著升高狀態(tài),且由于HbA1C 的檢測不受患者短期內服用藥物及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可較為準確地反應患者血糖情況。近些年來,賈安奎[4]等人研究發(fā)現,血小板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血管病變具有診斷意義。
血小板多數由巨核細胞生成,其主要功能是聚集凝血,血小板數量減少會直接引起出血性疾病,對血管病變有重要檢測意義。血小板PLT 可反映血小板的數量;PDW、MPV 是反映血小板活躍及消耗的一個判定指標,可反映血小板的數目動態(tài);而PCT 是反映單位全血中血小板所占比例。在馬寧[5]等人研究中指出,微血管病變與血小板有著直接聯系。故本文中檢測血小板PLT、PDW、PCT 以及MPV 作為觀察指標,研究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情況。結果發(fā)現,三組患者PCT 水平無差異,P >0.05;微血管病變組HBA1C、PDW、MPV水平與微血管正常組相比有差異,P <0.05;微血管病變組HBA1C、PLT、PDW、MPV 與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 <0.05;微血管正常組僅HbA1C、PLT 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P <0.05。結果提示,HbA1C 對糖尿病的診斷較為靈敏,可作為早期診斷指標,而血小板參數檢測可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程度,對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監(jiān)測具有指導意義,與賈安奎、馬寧等人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多參數聯合檢測有利于2 型糖尿病患者對微血管病變的判斷,對臨床檢測具有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1 馬寧,成興波,韓俊霞,等.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清血小板反應蛋白-1 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7):645-648.
2 周雁,郭立新,于冬妮,等.住院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005-2008.
3 李靜.血清果糖胺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聯合檢測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1):61-62,65.
4 賈安奎,劉彥軒,仲華,等.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細胞聚集體與微血管病變部位及區(qū)域數量的關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4):347-349.
5 馬寧,成興波,韓俊霞,等.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清血小板反應蛋白-1 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7):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