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鋒+郭新苗+牟春蘭+徐文
摘 要 大學生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的具體化,這種教育模式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促進因材施教。為保障自主學習的順利實施,高校應建立“三位一體”的目標規(guī)劃指導機制、多層次的知識選擇指導機制、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機制、高效的信息支持平臺和激勵相容的教師工作動力機制。
關鍵詞 創(chuàng)新教育 自主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 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75
Promote Innovation by Self-learning-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afeguard Mechanism
ZHAO Xifeng, GUO Xinmiao, MOU Chunlan, XU Wen
(School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thought concrete, this mode o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and questioning spirit, and promote individualized.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trinity" of the target planning guidance mechanism, multi-level selection guide mechanism knowledge,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mechanism, effic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support teacher work force incentive compatible mechanisms.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self-learning; student-centered; safeguard mechanism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需要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思想發(fā)源地的大學,無論是側重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還是側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大學教育始終都應將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大學教育模式分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易導致教師替代學生思考,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惰化的教育弊端,相比而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應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地位。
大學生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它強調大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是學習的啟發(fā)者、指導者,大學生具有積極、努力學習的動機和進行自我控制、自我指導的能力,如果賦予大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權(對專業(yè)、教師、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環(huán)境等學習要素的選擇權),大學生就能夠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個人目標與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統(tǒng)一。在學習方法上,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更多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踐教學、探索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有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比如在哈佛大學,教授授課主要提供思考的線索和參照,基本不提供答案,教授視自己為引導者、推動者和共同思考者,與學生平等討論。②所以大學生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學,而是對大學生持以信任的態(tài)度,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尊重大學生的學習選擇,通過導師的啟發(fā)和指導,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模式。
1 大學生自主學習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機理
1.1 促進“因材施教”
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解答學生各種各樣的疑惑,有時候還會面對學生的質疑。此外,學生選擇權的強化還會增強教師間的競爭,加速知識的更新?lián)Q代。這些都能夠促進新教學方法的應用,激勵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素質。但是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而言,僅僅有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師素質的提升是不夠的,因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發(fā)揮出教育的最大價值,才能促進創(chuàng)新人才的涌現(xiàn)。否則浪費教育資源事小,埋沒優(yōu)秀人才事大。比如讓莫言師從華羅庚學習數(shù)學,那么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能就消失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就被埋沒了。但是“因材施教”的困難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因為無法獲取對方完整的私人信息而造成的雙方信息不一致的現(xiàn)象。信息不對稱使得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單憑教師辨識“材”變得非常困難。一方面,教師和學生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教師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學生為了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們都會刻意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而隱瞞自己的缺點,這種心理會導致教師與學生均不能獲得對方的完整信息;另一方面,教師是具有“有限理性”的社會人,在解譯對方所傳遞信息時總會出現(xiàn)理解偏差。雖然為學生建立信息檔案是降低信息不對稱的一種有效方法,但這種方法往往耗資巨大、成本高昂。正是“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了辨識“材”的困難,所以古人才會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則采取強化大學生選擇權的方法,通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資源的方法降低信息不對稱,促進因材施教,這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以大學生選擇導師這一方法為例。高校公開教師的專業(y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個人資料,同時強化教師競爭制度,激勵教師傳遞個人的真實信息,實現(xiàn)教師信息的透明化。大學生通過試聽課程,學術探討等方式和導師交流,尋找適合自己的導師。這種強化學生選擇權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大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在滿足自身需求上的作用,能夠增強學生“材”與教師“教”的一致性,從而在客觀上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也促進了因材施教。
1.2 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
思考能力與質疑精神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耙越處煘橹行摹钡慕逃J较?,學生很容易養(yǎng)成教師就是權威,課本不容質疑的固化思維習慣,“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實質上是在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如果學習不以學生為中心,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那么學生永遠是學習的傀儡,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只能是空談。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談兵”的教訓仍然警示著我們:理論知識的豐富并不必然意味著教育的價值。
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恰恰在于強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要使學生從一臺被動學習的機器,轉變?yōu)闀伎迹瑫枂栴}的“主動人”,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目標。此方面的實證研究成果包括:周炎根等(2010)對大學生自主學習、成就目標定向與學業(yè)成就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自主學習對學業(yè)成就具有積極的預測作用。③馮立新(2013)對251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實證研究表明,自主學習策略對英語水平產生積極影響,“學習者會對自己自我鼓勵和自我獎勵”等自主學習策略會對學習成績有顯著預測力。④而哈佛大學取得的成就也表明:自主學習力就是其取得創(chuàng)新成就的關鍵,甚至可以認為是其核心競爭力。⑤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自主學習會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來促進創(chuàng)新。
2 建設自主學習保障機制的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或者對自主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理解,⑥或者動力普遍不足,思想松懈,自主意識缺乏。⑦究其原因,這既是由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又是由于學習目標的暫缺、競爭壓力的銳減以及教師和家庭監(jiān)督的缺位。⑧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激勵機制的滯后,制約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高校應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創(chuàng)新自主學習教育模式,建立保障機制為自主學習保駕護航。
2.1 建立“三位一體”的目標規(guī)劃指導機制
合理的人生目標是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第一動力,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的動力源。由于社會閱歷的缺乏,許多大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對社會的認知往往基于不完整的信息片段,這致使他們的人生目標暫缺或者比較模糊,從而缺乏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動力和有效方法。因此高校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完善的人格,引導他們用理性、客觀的眼光看待問題,以陽光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
高校可建立以個人興趣、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高校培養(yǎng)目標“三位一體”的目標規(guī)劃指導機制。第一,高校在學生管理部門成立目標規(guī)劃指導機構,機構聘任專業(yè)教師擔任人生規(guī)劃導師,并開設人生規(guī)劃課程教導學生如何進行目標規(guī)劃。第二,采用規(guī)范的人格測評、心理測評、職業(yè)測評工具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個性特征以及職業(yè)取向,采取頂崗實習等措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能夠做什么。第三,結合學生對自己的期望,由人生規(guī)劃導師根據(jù)高校培養(yǎng)目標幫助每位學生量身規(guī)劃一個合理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對大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指導不能一蹴而就,指導者不能抱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急功近利心理,因為大學生的成長性特征,人生規(guī)劃指導應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
2.2 建立多層次的自主學習知識選擇指導機制
由于人生的未知性和學習的畏難性,缺乏指導的知識選擇會導致大學生選擇的短視性與盲目性。比如許多學生可能會放棄一些不太了解或者難以理解的課程,但這些課程在未來可能會非常有價值,再比如學生也可能會因盲目性造成“羊群效應”,出現(xiàn)許多人共選某門課等瘋狂現(xiàn)象。
高??梢酝ㄟ^成立知識選擇指導機構,通過學生自由選擇、導師指導、專家審核三個層次的指導,幫助大學生選擇合理的知識體系。第一,高校在教務部門成立知識選擇指導機構,機構下設執(zhí)行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日常事務,并負責起草各專業(yè)課程設計方案,制定知識選擇指導手冊與知識選擇指導建議。專家委員會負責具體的知識選擇咨詢與指導工作。為保障專家委員會的權威性,專家的聘任應兼顧專家的廣度與深度,專家的工作方式應以兼職為主。第二,學生根據(jù)自身的人生規(guī)劃目標,結合知識選擇指導手冊與知識選擇指導建議,與導師商討形成初步的知識選擇方案。第三,學生將方案提交執(zhí)行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將學生的選擇方案,連同學生的規(guī)劃目標、測評結果、學生期望等信息一并提交專家委員會。第四,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對學生的選擇方案進行現(xiàn)場答疑、現(xiàn)場評審,由專家和學生一起確定最終的知識選擇方案。
2.3 建立客觀、公正的自主學習考核評價機制
自主學習考核評價不僅是檢驗自主學習效果的標準,還是大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指導的依據(jù)。考核評價機制應滿足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要求,它的實質就是回答“由誰考核評價”、“考核評價什么”和“怎樣考核評價”的問題。在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導下,自主學習考核評價機制應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考核評價的主體不僅有任課教師,還應由他們的導師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第二,對自主學習的考核評價應基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除了考核評價知識的掌握程度外,更重要的是考核評價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第三,自主學習考核評價不能采取一考定終身的單一考核評價辦法,而應采取重課堂表現(xiàn)、重科研表現(xiàn)的綜合考核評價辦法。第四,自主學習考核評價須建立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嚴格的、定量化的評分標準。比如哈佛大學為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規(guī)定學生課堂發(fā)言占成績的25%~50%。⑨第五,考核評價方式不僅可以采用卷面答題、課堂辯論、提交論文、提交發(fā)明等教師考核學生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學生提問、學生出題考教師等更富有彈性的考核評價方式。
2.4 搭建高效的信息支持平臺
高效的信息支持平臺是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條件,它由設備、場地等各種硬件設施和制度、協(xié)議、政策等軟件設施構成。高校信息平臺由高校內部信息平臺和高校外部信息平臺兩部分組成。
高校內部信息平臺為學生在校內自主學習提供支撐,平臺建設內容包括知識體系信息平臺、學生素質測評信息平臺、師生溝通交流信息平臺、考核反饋信息平臺。知識體系信息平臺提供豐富的知識信息和網(wǎng)絡知識資源;學生素質測評平臺以規(guī)范的人格、職業(yè)測評為基礎,幫助學生發(fā)掘個人特質,制定清晰的個人目標與人生規(guī)劃;師生溝通信息平臺增進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導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tài),也能夠使學生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及時找到導師;考核反饋信息平臺負責對自主學習考核信息進行及時反饋,通過反饋指導大學生進一步學習。
高校外部信息平臺營造開放型大學的學習氛圍,促進校企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平臺建設內容包括高校間的知識共享平臺、校企合作平臺。高校間的知識共享平臺拓寬學生的知識選擇范圍,它既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共享、教師交流的方式予以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高校與高校簽訂互認協(xié)議等方式予以實現(xiàn)。大學科技園的建立為構建知識共享平臺提供了人文地理條件,平臺建設成熟以后,大學生將能夠在整個大學科技園內選修課程,教師也將能夠在不同高校間互換任教,這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知識選擇范圍,優(yōu)化自主學習模式,還能夠緩解高校存在的近親繁殖等弊端。校企合作平臺以校企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合作開發(fā)、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校企合作方式為基礎,企業(yè)為學生提供頂崗實訓,高校聘任企業(yè)高管擔任學生校外導師,企業(yè)聘任高校教師為企業(yè)授課、培訓,這不僅有助于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的協(xié)同目標,還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
2.5 建立激勵相容的教師工作動力機制
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激勵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根本體現(xiàn),教師的質量、教師的投入程度會產生乘數(shù)效應,他們影響的不僅僅是幾百幾千人,而是我們民族的未來。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與行政管理人員必須有更高的教學參與度,許多教師與行政人員除了承擔必要的授課、科研、行政任務外,還得扮演“導師”的角色,指導大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確定知識體系,進行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等等。大學生選擇權的增加也會使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變得更加復雜,與當前相比,許多教師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與工作難度均會成倍增加。因此須建立一套滿足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夠順利開展。
第一,構建自主學習工作量評價體系。比如使用360度績效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教師工作績效,科學合理地核算績效工資,以提升教師的滿意度與公平感。第二,建立導師獎勵制度。在獎勵學生創(chuàng)新成果的同時,通過頒發(fā)榮譽證書、職稱加分、物質獎勵等方式加大對導師的獎勵力度,以提升導師的榮譽感。第三,高校在財力物力、職稱評定等方面制定政策支持一線教師、行政人員,特別是年輕教師,以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第四,根據(jù)教學評價、科研質量、成果轉化等指標,制定綜合的評價標準,在一定年限內,實行“非升即走”的競爭策略,以激勵教師自主地提升自身素質。
3 結論
大學生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的具體化。它是建立在激發(fā)大學生學習主動性基礎之上,比灌輸式教育更高層次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精神,促進創(chuàng)新。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新形勢下,這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強調多元化、創(chuàng)新化的社會需求是一致的,通過這種教學相長的教育模式,可以實現(xiàn)學生、高校、社會的三方共贏。為優(yōu)化自主學習教育模式,高校應當建立“三位一體”的人生規(guī)劃指導機制、多層次的自主學習知識選擇指導機制、客觀公正的自主學習考核評價機制,高效的信息支持平臺和激勵相容的教師工作動力機制。
*本文通訊作者:徐文。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研究生藥事管理學專業(yè)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項目編號:SDYC14054)研究成果
注釋
①⑨《習近平用典》創(chuàng)新篇[EB/OL].(2015-3-16)[2015-7-10]. http://theory.people.com. cn/n/2015/0316/c394175-26697237.html.
②⑤郭秋平.自主學習力: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以哈佛大學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2006.39(6):181-185.
③ 周炎根,桑青松,葛明貴.大學生自主學習、成就目標定向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J].心理學報,2010.33(1):194-197.
④ 馮立新.網(wǎng)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59-63.
⑥ 李曉玲,楊苗,蘇寧.基于網(wǎng)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8-22.
⑦ 朱芝洲.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教師“道德風險”的防范與矯正[J].教育探索,2004(10):76-78.
⑧ 王靜瓊,張衛(wèi),朱祖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yǎng)[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1):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