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某熟人家境富裕,家里有別墅、豪車,還請了保鏢,在這座城市,其家族的一舉一動都受人關(guān)注。此君非常善良。當(dāng)年讀大學(xué)時,經(jīng)常跟一位家庭困難的低年級同學(xué)一起去食堂買飯,這位低年級同學(xué)每餐都只打一份蔬菜,熟人有時故意多打一兩份葷菜,然后裝著吃不完的樣子,將還沒有動筷的葷菜分給低年級同學(xué)。后來,他又跟這位同學(xué)合伙做生意,賺了錢五五分成,當(dāng)然他的那個“五”總是會找借口塞到低年級同學(xué)手里。過了些年,那位低年級同學(xué)終于事業(yè)有成。
我為熟人感動,他雖然也是富二代,卻沒有某些富二代驕奢淫逸的惡習(xí),而懂得以特殊的方式向他人表達(dá)善意,給那些處于寒冬季節(jié)之中的人以溫暖。
我住在單位大院里,住所離上班的地方只有十五分鐘步程,加上宅在家里的時候多,一直沒買車。但沒買車不等于完全不需要用車。上街,我一般是有公交就坐公交,沒公交就打的。需要去更遠(yuǎn)的地方,就坐火車、飛機、長途汽車。住在城里的父母偶爾回五十多公里外的老家,也一樣是坐長途汽車回去,再坐長途汽車回來。
一次在朋友家吃飯,朋友問我已回去了一段時間的父母是否回城了,我說沒有。朋友說:我想去豬婆山林場玩,恰好可以到你老家去一趟,順便將老人家接來。我說:好??!不過,我也有些納悶,朋友是個喜歡游歷的人,豬婆山林場都去過四五次了,現(xiàn)在又不是繁花似錦的春季,他怎么會有那種雅興?后來一想:每個季節(jié)有每個季節(jié)的味道,也許朋友就喜歡這樣的感覺。我跟他一向關(guān)系極好,去我老家玩玩,我也非常高興。后來,我才從別人口中知道:朋友那次其實是專程去接我父母的,因為我這人生性要強,不喜歡麻煩別人,朋友怕我謝絕,故意以去豬婆山林場玩為幌子。
中國有句俗話,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沒有托朋友辦這件事,朋友卻善解人意地想到了,并且悄悄地化解了我內(nèi)心的不安。
我的熟人與朋友都懂得給善意穿一件合體的衣裳。善意的衣裳有無數(shù)種,我的熟人給善意穿的衣裳是“互利”,我的朋友給善意穿的衣裳則是“順路”,只要我們想得到,又能被別人接受,這善意的衣裳就是合適的,值得提倡的。合體的衣裳不僅無損善意本身的光輝,反而更能體現(xiàn)善意的溫度與深度。
一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很容易。你時時刻刻跟自己呆在一起,自己需要什么、幻想什么,哪里最煩惱、哪里最高興,一清二楚,只要順著情緒去做就行。真正難的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體恤他的困難,理解他的心境,給他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給善意穿某種衣裳,說到底就是為了尊重他人的感受。
給善意穿衣裳的人是最不在乎得失的。一般說來,直接的給予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更可以促發(fā)他人日后回報的沖動。而給善意穿上衣裳,這衣裳很可能遮掩部分善的光芒,使善意的形象不那么醒目、善意的色彩不那么耀眼。只有那些不在乎世俗的交換只在乎善意本身的人才可能這樣去做。
任何一種善意都強于惡意,任何一種善意都不同程度地推動著人心的純粹,穿著衣裳的善意與一般的善意區(qū)別在于:它會在悄然無聲中進入他人的靈魂。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