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 何帆 康祝婷
(1.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受不同教學方法的影響
孟亮1何帆2康祝婷2
(1.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2.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為了了解教學方法對大學生學業(yè)情緒的影響情況,對山東某高校大一4個教學班156名被試, 采用教育實驗法探討了活動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對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情況。結果是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得分在3種不同教學方法下存在顯著差異,學生在活動教學法的情況下學習態(tài)度較積極,在講授法情況下學習態(tài)度較消極。結論:在活動教學法的情況下,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學習態(tài)度。
關鍵詞:教學方法;學習態(tài)度; 大學生; 教育實驗法
學習態(tài)度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3種心理成分構成[1]。然而以往關于學習中態(tài)度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態(tài)度的單一功能的研究上.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能夠 增加學生的控制感和他們對學習價值的積極評估, 進而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產生積極的影響[2]。
本次實驗對講授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活動教學法3種不同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比較,一方面豐富學習態(tài)度的理論,另一方面為以后的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事實依據(jù)。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選取山東某高校大一 4個教學班為被試班級, 共156人。其中男生 70 人, 女生 86 人。其中實驗組 79 人, 對照 組 77 人。
(二)方法。
1.研究工具。學習態(tài)度量表 該量表在國內外已有的關于學習動機、學習歸因的問卷[4-5]基礎上編制而成。量表分3個維度:學習認知、學習情感、學習行為。認知維度包括4個項目,旨在考察對學習這件事情本身的看法和認識;情感維度包括6個項目,旨在考察自身對學習的情感傾向; 行為維度包括5個項目,旨在考察學習行為的頻繁程度。本研究中題目采用李克特氏5級評定:“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完全符合”。
在信效度方面,該問卷的 Cronbach A系數(shù)為0.85。在構想效度上,認知維度為0.756,情感維度為0.847,行為維度為0.822。以學習效能感量表作為效標量表,本量表的效標效度為0.644??偟膩碚f,研究中自編的學習態(tài)度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
2.研究設計。本研究采用單因素被試內設計和被試間設計。自變量為教學方法 , 因變量為學習態(tài)度的得分。實驗組由同一老師授課, 按照3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三堂課的教學, 授課內容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且相近,教學環(huán)境基本一致。對照組由另一位老師按講授式進行,教學內容和實驗組一致。
3.施測。實驗組由同一老師按照3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對相同對象進行相近內容的教學。第一次教學方式采用活動教學法, 整個課堂以團體活動為主, 教學內容為人際交往心理, 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一、跳熱身操——小蘋果。二、自我介紹。三、分組起組名和想隊歌。四、手語歌: 相親相愛一家人。每一個小活動后都會有集體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會把學生在活動中的感受和人際交往的一些理論、技巧結合起來, 提升活動的意義。第二次教學采用討論式, 課堂以討論為主, 具體的教學內容為手機心理, 討論的主題為: 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利大于弊, 還是弊大于利。學生討論之 后, 老師小結。第三次教學采用講授式, 教學的內容為積極心理學, 包括積極心理的概述、積極心理的作用和積極心理的調節(jié)等內容。對照組的老師3次課的教學都采用講授式, 教學內容和上述實驗組基本一致,包括人際交往心理、手機心理和積極心理學。
(三)調查過程 填寫問卷, 半小時后回收。
(四)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12.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
對照組的緯度得分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組不同教學方法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顒訉W習認知的得分顯著高于討論和講授, 討論和講授之間沒有區(qū)別; 活動課學習情感的得分顯著高于講授和討論; 討論的學習行為的得分顯著高于活動。三中教學方法下,學習情感得分最高,學習行為得分最低。活動教學方方法比講授和討論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對照組差異不顯著。這說明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水平有影響。在3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下, 學生在活動課體驗到了更多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更少的消極學習態(tài)度??赡苁腔顒咏虒W具有以下優(yōu)勢: ①活動教學具有互動性。心理學認為, 人的身心體驗和感受來源于人與人的互動, 沒有人與人的互動, 心里就得不到成熟和發(fā)展。相關研究也發(fā)現(xiàn), 當學生處于某一教學情境時, 并非主要從課堂性質及其最終結果的認知性角度反應, 而是從課堂是否“有趣”進行評估。因此,教師授課的“生動活潑性”是決定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主要因素[3]。②活動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顒咏虒W以學生的親自實踐為前提, 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核心, 增強了學生對自身和環(huán)境的控制感, Pekrun提出的控制價值理論認為通過提高個體對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控制感或者影響他們對活動和結果的價值評估,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發(fā)展③活動教學具有開放性[4]?;顒咏虒W中學生以自身特點和目標調節(jié)學習并把自身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 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活動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教師不再像以往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協(xié)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發(fā)展,這種形式的師生交流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講授課體驗到的消極學習態(tài)度最多。講授課采用的是單一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種被動性的學習,學生喪失的主動性和互動,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都是由教師控制, 這樣容易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控制感和主觀能動性, 從而容易導致消極學習態(tài)度產生。
參考文獻:
[1]Olson S L, Hoza B. Preschool development antecedents of conduct problems in children beginning school[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93, 22(1):60-67
[2]Pekrun R.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Assumptions, corolla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18:315-341
[3]喬建中. 情緒追求: 教學中值得重視的動機問題[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0, 20(8): 50-53
[4]唐榮. 淺論活動教學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 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3, 18(2): 26-28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