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國萍
編者按:經(jīng)本刊約請,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得者、福建日報社寧德記者站站長王國萍專門為《中國記者》雜志撰寫獲獎感言,談了她有關人生與職業(yè)的心里話。
2010年,侄女研究生畢業(yè)前找我咨詢就業(yè)方向,在一旁做作業(yè)的兒子握拳疾聲高呼:“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別干記者!”
確實,在兒子心中,我不算是好媽媽,記者更不是好職業(yè)。接到任務,無論刮風下雨,無論何時何地,都得放下手頭的一切立即啟程。采訪回家,總累得像灘泥,還不停嘟囔著“要寫稿要寫稿”。好不容易盼到節(jié)假日,事先擬定的休閑計劃,常因各種突發(fā)狀況而落空。
雖對兒子虧欠,但我從未后悔自己的選擇。因為新聞,我成長、收獲了太多。
20多年前,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福建,是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仿佛無根的人,煢煢孑身游蕩在福州街頭。憂郁,孤獨,如影隨行。
是記者這個職業(yè),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結(jié)識各行各業(yè)的人,擁有了溫暖的情誼,不再沉湎于一己悲欣。
20多年來,在新聞前輩引領下,我像一條小小的魚兒,盡情暢游于新聞的海洋。一次次的采訪歷練,讓我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勇敢與堅強,學會包容與仁慈,并日漸擁有了比普通人更敏銳的洞察、更厚重的關切、更宏闊的視野。
也許,正因此,兒子在偶爾抱怨的同時,對我又有著深厚的依賴。遇到事情,特別喜歡找我聊聊。我想,終有一天,他會理解媽媽,理解記者這一平凡而又崇高的職業(yè)。
能獲得長江韜奮獎,無疑是記者中的幸運兒。我感恩《福建日報》同仁、福建記協(xié)領導的推選,感恩所有評委的信任。但心中的忐忑卻遠大于歡喜。真心覺得自己擔不起這神圣的榮光。
與老一輩新聞先賢相比,我有太大的差距。他們“為人民立言,以文章報國”的理想,他們“筆可焚而良心不可奪,身可殺而事實不可改”的情懷,即使在新聞之路上再跋涉數(shù)年,我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
與當下福建新聞界的優(yōu)秀同仁相較,我也有不小差距。他們中,有人堅守大夜班崗位近20年,引發(fā)痛風等病癥,卻從未有過一絲懈??;有人為及時報道抗洪救災一線消息,不顧泥石流隨時發(fā)生的危險,毅然蹚進齊腰深的水里;有人在參加重大主題報道時,行程上萬公里,受傷了仍堅持采訪寫作。
人貴自知。我想,真正的榮譽,獨存于德。
且讓一切歸零,守著純真的初心,走向未來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