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 實
作者 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科技質量中心主任
北京市的靜態(tài)交通管理環(huán)節(jié)的停車亂象十分突出。城市靜態(tài)交通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利用經濟杠桿手段改變無償或低成本占用城市公共資源的現象,其前提是嚴格的違章停車執(zhí)法和實施規(guī)范的停車管理。盡管北京市政策是以配建為主,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為輔,占道停車為補充的停車格局,城市公共停車資源在全市停車資源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因其公眾關心、社會影響面大的特點,引發(fā)的問題矛盾也最為突出。
近年來,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門對于城市公共資源停車管理也做了一定工作,例如出臺《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北京市城六區(qū)占道停車特許經營辦法》,設置交通服務監(jiān)督熱線“12328”及城管熱線等,市民可對交通行業(yè)的服務進行監(jiān)督、舉報投訴。但我們不能期望市民能將政府各委辦局的停車管理職能了解清晰,出現問題的服務和投訴都能準確到位,找到責任主體。
造成這些現象的難點之一是停車管理的體制機制問題,權責利不一致。名義上歸市交通委運管局停車處統籌,但是由于其沒有審批、處罰權力,很難到位,實際上是多頭管理,涉及十幾個政府管理部門。在北京停車行業(yè)管理部門中,交通委負責宏觀政策,運管局負責停車行業(yè)管理,發(fā)展改革委指導收費價格和停車備案,城管執(zhí)法局參與執(zhí)法,交管局負責路側車位設置和處罰。各部門都有管理停車行業(yè)的權限,還不包括工商、稅務、質監(jiān)、國土等部門以及負責管理配建車位的規(guī)劃委、負責居住區(qū)車位的建委。再加上下放到區(qū)縣、街道的多層級管理模式,使得停車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這種多部門、多層級的“九龍治水”式管理方式并沒管住停車亂象,多頭管理造成權限不明確,職責不清晰,各自為政,執(zhí)行力弱。一些部門是只批不管,有的只管理但是又沒有審批權,那么這種多頭管理就勢必造成了重復管理和管理真空,最終導致管理上的無序,弊病叢生,不僅會造成具體管理權限的不清晰,也是滋生亂收費和收支不透明的現實土壤。
解決多頭管理,是結束城市公共停車資源亂象的重要一步。應按照上述現行《辦法》,結合北京市擬進行的停車立法工作,站在市民需求的角度,重視并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建議在調研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停車資源的多部門協調運行機制。并研究設置統一的、專業(yè)的、有執(zhí)法權的停車管理行政主管機構。
科學合理地利用城市道路資源,嚴格查處隨意占用開辟自用及收費停車場,對公共停車資源實行統一標識、統一服裝、統一標準、統一收費,全面規(guī)范停車場管理。
采取收支分開的機制,停車收費上繳財政。停車收益按比例分配,除正常開支及利潤分成外,剩余全部資金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在全市統一的投訴舉報電話基礎上,建立切實有效的內部分解處理機制,減少層次,從根本上改變舉報無門,互相推諉的現象。
制定時間表,加快完成城六區(qū)占道停車泊位“一位一編號”基礎臺賬和數據庫。以此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化等現代科技手段達到停車服務和投訴的透明和便捷。